用于建材中的中和渣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9930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建材中的中和渣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原材料中和渣和硅渣;(2)将中和渣和硅渣一起通过混合设备进行搅拌混合与成型;(3)焙烧;(4)堆放与入窑;(5)焙烧得中和渣产品;将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中和渣产品掺入水泥中,能和硅酸盐水泥熟料颗粒在水化中产生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水泥水化强度,改善水泥水化矿物性能,满足水泥稠度需水量不增加,凝结时间处于正常状态;由此配制的混凝土流动度损失小,坍落度增大,满足了混凝土施工的工作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建材中的中和渣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材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材中的中和渣的处理方法,这里所说的中和渣是指稀土厂生产稀土产品从冶炼炉出来的废渣中,排除出来像白泥浆一样的渣子,稀土厂简称为中和渣。本专利技术将中和渣通过混合均匀配料,搅拌成形,自然养护达一定水化程度后,再经焙烧,便会得到所需要的产品。本专利技术中的产品和硅酸盐水泥熟料一起粉磨水泥,能提高水泥水化强度和改善水泥水化性能,本产品能用来单独粉磨水泥或者和矿渣、火山灰之类的混合材一起粉磨水泥,而且粉磨出来的水泥能和含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出来的水泥相媲美;本产品在水泥应用中还具有不会使水泥用水量偏高、水化速度过于偏快的优点。
技术介绍
从国内外情况看,最先研究最多的是用来作为湿法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配料,进而研究用作在低温下(约1000℃左右),煅烧成硫铝酸盐水泥的原材料。目前,研究最多的就是制作水泥生产中的混合材,如粉煤灰、灰山灰、秸秆灰等的处理方法,其关键就是在于用钙在溶液中产生的碱度,侵蚀粉煤灰、灰山灰、秸秆灰等球表面的玻璃体,生成部分水化产物,同时破坏粉煤灰、灰山灰、秸秆灰等球表面体,使包含在球体内部的有高度分散的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能被裸露出;再通过焙烧脱水,就形成具有吸水能力强、水化反应活性功能很高的产物。用于水泥生产中,很快能提高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就使得水泥浆体的水量有着较大的提高,其用水量就随着该产品用量增加呈现猛烈地提高趋势;加快了水化速度,其状况也是随着该产品用量增加而迅速的提高,造成浆体来不及成型就凝固在一起。由于该种材料在水泥中,会造成水泥用水量增加,凝结时间过快的原因,这就使得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在用于制作商品混凝土的水泥中,当用量偏高时,会影响混凝土浆体正常的工作度。为止,许多水泥企业为了避免水泥对混凝土工作度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就把此项技术产品停止生产水泥用于混凝土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一种用于建材中的中和渣的处理方法,就是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用中和渣作为原材料,使水泥的稠度和凝结时间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大幅度地提高水泥强度和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建材中的中和渣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要求称取中和渣和硅渣;(2)配料与成型:将中和渣和硅渣一起通过混合设备进行搅拌混合与成型,搅拌的目的是为了将不同来源的物料充分地混合均匀,为了达到目的,被搅拌的物料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不起团,无粉尘;成型是为了使物料堆放和进窑时,能达到充分有效的水化;(3)焙烧:焙烧的窑型根据成型的物料形状而定,块状物料可用立体窑型,球状物料可用烘干回转窑型焙烧;(4)堆放与入窑:堆放与入窑在常温条件下进行,让物料与物料之间在水的作用之下,进行水化反应,以形成较多的水化矿物,水化至物料中含有的结晶水大于或者等于8%,进行入窑焙烧;(5)焙烧得中和渣产品:物料窑焙烧温度为600-800℃,循环30-60分钟。优选地,步骤(5)中,物料窑焙烧最佳温度为700℃。优选地,步骤(1)中,按重量百分比计算,中和渣为100%,硅渣为1%。优选地,步骤(3)成型后的球状物料的球径为1-5mm。优选地,所制得的中和渣产品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56-60%、二氧化硅17.0-22.0%、三氧化二铝8.0-10.0%、三氧化二铁2.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将本专利技术制得的中和渣产品掺入水泥中,能和硅酸盐水泥熟料颗粒在水化过程中产生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水泥水化强度,改善水泥水化矿物性能,满足水泥稠度需水量不增加,凝结时间处于正常状态,配制的混凝土流动度损失小,坍落度增大,满足了混凝土施工的工作度,且本专利技术中的中和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以及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2)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制得的中和渣产品与和硅酸盐水泥熟料混合起来粉磨水泥,使水泥强度等性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改善,使原有的产品形成矿物晶格畸变,中和渣产品与水泥熟料等材料粒子相互水化,形成水化晶体,并产生新的矿物结晶体,使这些矿物结构小晶体处于致密合理发育成长,促使中和渣产品中的主要矿物组成CaO、SiO2、Al2O3、Fe2O3起活化晶核作用,更好地是产品质量成分均衡水化发展,所以,使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中和渣产品便能生产出需水量小、流动度损失小等性能的优质安全产品;同时,可以在没有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情况下,单独用本专利技术中的中和渣产品或用中和渣产品和矿渣粉等混合起来粉磨水泥,此水泥具有的性能,能和硅酸盐水泥熟料性能相媲美(如表一中的序号4、序号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也可以用少量硅酸盐水泥熟料和本专利技术中的中和渣产品粉磨水泥(如表一中的序号8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或用少量本专利技术中的中和渣产品和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出高性能的水泥(如表一中的序号6、序号7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具体见表一和表二以及对比表一的说明。堆放进窑的物料在水化至所含有结晶水等于或大于8%,入窑焙烧,焙烧的物料窑温度为例1,600℃,例2,700℃,例3,800℃。通常情况下,当物料窑温度低至600℃时,本产品在生产的水泥中,对产品质量强度、稠度凝结时间影响比较大,当高于800℃时,对产品质量也增长不多,所以本产品焙烧的温度应控制在700±100℃。生产出的本产品用水量比较少,水泥或混凝土凝结时间就比较正常,水泥稠度也相应的比较低,混凝土的流动度也就比较好。其中:表一、表二中的处1、处2指的已有技术。表一中的数据是滨海金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际生产中有关配比的产品质量检测结果。表一中有关加工中和渣用的原材料以及配比和焙烧物料窑的温度数据列于表二,表二中配比的原材料数量不变,进行了不同物料进窑焙烧温度的变化可见,中和渣和硅渣的用量分别为100%和1%不变,而物料进入窑中焙烧的温度例1为600℃、例2为700℃、例3为800℃;另外,为了证明3种不同温度焙烧出的中和渣产品质量性能的变化,我们用原有技术的处1的粉煤灰产品和处2的火山灰产品进行了相应的配比对比试验,并测出相应的数据(见表一中序号2、序号3、同序号4、序号5、序号6、序号7、序号8)加以比较。把表二和表一对照起来看,被生产出来的中和渣产品,用于水泥中的表现,在相同用量条件下,其各项产品质量技术指标都好于序号1、序号2的处1、序号3的处2的技术指标,远远超过他们的质量性能,特别是降低了需水量,增加混凝土流动度,提高了产品的水化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建材中的中和渣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按要求称取中和渣和硅渣;/n(2)配料与成型:将中和渣和硅渣一起通过混合设备进行搅拌混合与成型,搅拌的目的是为了将不同来源的物料充分地混合均匀,为了达到目的,被搅拌的物料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不起团,无粉尘;成型是为了使物料堆放和进窑时,能达到充分有效的水化;/n(3)焙烧:焙烧的窑型根据成型的物料形状而定,块状物料可用立体窑型,球状物料可用烘干回转窑型焙烧;/n(4)堆放与入窑:堆放与入窑在常温条件下进行,让物料与物料之间在水的作用之下,进行水化反应,以形成较多的水化矿物,水化至物料中含有的结晶水大于或者等于8%,进行入窑焙烧;/n(5)焙烧得中和渣产品:物料窑焙烧温度为600-800℃,循环30-60分钟。/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建材中的中和渣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要求称取中和渣和硅渣;
(2)配料与成型:将中和渣和硅渣一起通过混合设备进行搅拌混合与成型,搅拌的目的是为了将不同来源的物料充分地混合均匀,为了达到目的,被搅拌的物料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不起团,无粉尘;成型是为了使物料堆放和进窑时,能达到充分有效的水化;
(3)焙烧:焙烧的窑型根据成型的物料形状而定,块状物料可用立体窑型,球状物料可用烘干回转窑型焙烧;
(4)堆放与入窑:堆放与入窑在常温条件下进行,让物料与物料之间在水的作用之下,进行水化反应,以形成较多的水化矿物,水化至物料中含有的结晶水大于或者等于8%,进行入窑焙烧;
(5)焙烧得中和渣产品:物料窑焙烧温度为600-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纪林张松谭伟谭羽涵曹建明居延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启坤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