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内轮罩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790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后内轮罩总成结构。一种汽车后内轮罩总成结构,包括内轮罩本体、后地板上前横梁和后地板上后横梁,内轮罩本体上设置有内轮罩前上加强板和内轮罩后上加强板,内轮罩本体上设置有扩容平面,扩容平面上设置有后轮罩后下加强板,内轮罩后上加强板的一端延伸至扩容平面上并和后轮罩后下加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后轮罩后下加强板的另一端与后地板上后横梁连接,内轮罩后上加强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汽车D柱上,内轮罩前上加强板与后地板上前横梁之间通过后轮罩前下加强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最大释放后备箱空间条件下,使动刚度、扭转刚度明显提升,保证了上下车体力传力更加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内轮罩总成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后内轮罩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汽车重量轻、性能高、成本低的要求日益渐高,特别是目前电动汽车,汽车轻量化工程更是重中重。汽车上的D柱是指汽车后小窗和后挡风玻璃交接处。现有的汽车上的内轮罩总成通常由内轮罩、内轮罩后上加强板、内轮罩前上加强板、内轮罩中加强板、内轮罩下加强板组成,但是现有的内轮罩总成的设计使得内轮罩占用内部空间,从而导致行李箱空间偏小,动刚度需要牺牲重量才能保证,而且后部局部区域扭转刚度偏弱,后轮罩区域上下车体连接性不好,导致力的传递不顺,极大地影响了汽车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的内轮罩总成的设计使得内轮罩占用内部空间,从而导致行李箱空间偏小,动刚度需要牺牲重量才能保证,而且后部局部区域扭转刚度偏弱,后轮罩区域上下车体连接性不好,导致力的传递不顺,极大地影响了汽车的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最大释放后备箱空间条件下,使动刚度、扭转刚度明显提升,保证了上下车体力传力更加顺畅,提高了人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内轮罩总成结构,包括内轮罩本体、后地板上前横梁和后地板上后横梁,所述的内轮罩本体上设置有内轮罩前上加强板和内轮罩后上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罩本体上设置有扩容平面,所述的扩容平面上设置有后轮罩后下加强板,所述的内轮罩后上加强板的一端延伸至扩容平面上并和后轮罩后下加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后轮罩后下加强板的另一端与后地板上后横梁连接,所述的内轮罩后上加强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汽车D柱上,所述的内轮罩前上加强板与后地板上前横梁之间通过后轮罩前下加强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内轮罩总成结构,包括内轮罩本体、后地板上前横梁和后地板上后横梁,所述的内轮罩本体上设置有内轮罩前上加强板和内轮罩后上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罩本体上设置有扩容平面,所述的扩容平面上设置有后轮罩后下加强板,所述的内轮罩后上加强板的一端延伸至扩容平面上并和后轮罩后下加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后轮罩后下加强板的另一端与后地板上后横梁连接,所述的内轮罩后上加强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汽车D柱上,所述的内轮罩前上加强板与后地板上前横梁之间通过后轮罩前下加强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内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罩本体、内轮罩后上加强板和后轮罩后下加强板之间均通过点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内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