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74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包括摆臂、调节机构以及弹簧座,调节机构设于摆臂与弹簧座之间,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弹簧座相对摆臂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弹簧座的距离,从而对弹簧的高度进行调节,以达到对汽车底底盘的高度进行调节,使车辆能够根据不同路况和不同行车速度调节不同的底盘高度,增加消费者的驾驶乐趣。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弹簧及上述弹簧座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制造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车辆减震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悬架结构中,弹性元件用来承受并传递垂直载荷,缓和行车过程中因路面不平对车身的冲击。弹性元件中应用最多的是螺旋弹簧,螺旋弹簧成本低廉,可靠性好。在实际应用中,弹性元件还需与弹簧座配合使用,以保证弹性元件在压缩或伸长过程中的稳定性。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对于高速行驶工况,车辆的重心越低越好,即车辆底盘越低越好,有利于提升整车的操纵性能,而底盘离地间隙较高的车辆则无法保证行驶的舒适性。对于恶劣路面,车辆的重心越高越好,即车辆底盘越高越好,可以提升整车的通过性能,避免底盘出现刮擦,同时能改善驾驶员的视野,而底盘离地间隙较低的车辆则无法保证底盘的通过性。这对于整车设计形成了无法避免的矛盾,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弹簧座,使底盘的高度可以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底盘高度不可调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包括摆臂、调节机构以及弹簧座,该调节机构设于该摆臂与该弹簧座之间,该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该弹簧座相对该摆臂之间的高度。进一步地,该调节机构包括外芯轴,该摆臂上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设有与该外芯轴配合的通孔,该外芯轴设于该通孔内,该外芯轴和该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地,该调节机构还包括内芯轴和辅助轴,该外芯轴设有与该内芯轴和该辅助轴配合的过孔,该内芯轴和该辅助轴均设于该过孔内,该外芯轴的顶部与该弹簧座相抵触,该辅助轴位于该内芯轴的顶部,该内芯轴与该外芯轴通过螺纹连接,该辅助轴与该内芯轴相抵触,该辅助轴能在该过孔内活动。进一步地,该辅助轴与该弹簧座的摩擦力小于该外芯轴与该弹簧座的摩擦力;或/和,该辅助轴与该内芯轴的摩擦力小于该外芯轴与该弹簧座的摩擦力。进一步地,该外芯轴和该连接部配合的螺纹旋向与该内芯轴和该外芯轴配合的螺纹旋向相反。进一步地,该辅助轴的底部设有限位凸起,该内芯轴顶部设有与该限位凸起配合的限位槽。进一步地,该外芯轴的底部设有第一操作孔,该内芯轴的底部设有第二操作孔,该第一操作孔与该第二操作孔为非圆形结构。进一步地,该调节机构还包括压紧盖板,该压紧盖板设于该通孔内并位于该外芯轴的底部,该压紧盖板与该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该压紧盖板设有非圆形结构的第三操作孔。进一步地,该弹簧座的底部设有与该外芯轴相配合的凹槽,该弹簧座的顶部设有与弹簧配合的垫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还包括弹簧以及如上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该弹簧与该弹簧座相配合。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弹簧座结构包括摆臂、调节机构以及弹簧座,调节机构设于摆臂与弹簧座之间,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弹簧座相对摆臂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弹簧座的距离,从而对弹簧的高度进行调节,以达到对汽车底底盘的高度进行调节,使车辆能够根据不同路况和不同行车速度调节不同的底盘高度,增加消费者的驾驶乐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在调节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在调节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外芯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辅助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内芯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弹簧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摆臂10、连接部11、通孔111;调节机构20、外芯轴21、过孔211、第一操作孔212、内芯轴22、限位槽221、第二操作孔222、辅助轴23、限位凸起231、压紧盖板24、第三操作孔241;弹簧座30、凹槽31、垫片32;弹簧40。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及汽车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在调节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在调节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外芯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辅助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内芯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弹簧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包括摆臂10、调节机构20以及弹簧座30,调节机构20设于摆臂10与弹簧座30之间,调节机构20用于调节弹簧座30相对摆臂10之间的距离。其中,摆臂10为汽车的后下摆臂,用于连接后制动器和后副车架,传递车轮与后副车架之间的力和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遇见坑洞、爬坡过坎时提供缓冲作用,起到减小车轮跳动幅度,减震缓冲,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至于摆臂10更详细的介绍请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0包括外芯轴21,摆臂10上设有连接部11,连接部11设有与外芯轴21配合的通孔111(图6),即连接部11为管状结构。外芯轴21设于通孔111内,外芯轴21和连接部11通过螺纹连接,即连接部11设有内螺纹,外芯轴21设有与之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转动外芯轴21,外芯轴21通过螺纹结构可以上下移动并带动弹簧座30一起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调节弹簧座30的高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0也可以是伸缩气缸或伸缩油缸,并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0还包括内芯轴22和辅助轴23,外芯轴21的顶部与弹簧座30相抵触,外芯轴21设有与内芯轴22和辅助轴23配合的过孔211(图7),内芯轴22和辅助轴23均设于过孔211内,辅助轴23位于内芯轴22的顶部。内芯轴22与外芯轴21通过螺纹连接,即外芯轴21在过孔211内设有内螺纹,内芯轴22设有与之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辅助轴23与内芯轴22相抵触,辅助轴23能在过孔211内活动。通过转动内芯轴22,内芯轴22通过螺纹结构可以上下移动并带动辅助轴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10)、调节机构(20)以及弹簧座(30),该调节机构(20)设于该摆臂(10)与该弹簧座(30)之间,该调节机构(20)用于调节该弹簧座(30)相对该摆臂(10)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10)、调节机构(20)以及弹簧座(30),该调节机构(20)设于该摆臂(10)与该弹簧座(30)之间,该调节机构(20)用于调节该弹簧座(30)相对该摆臂(10)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节机构(20)包括外芯轴(21),该摆臂(10)上设有连接部(11),该连接部(11)设有与该外芯轴(21)配合的通孔(111),该外芯轴(21)设于该通孔(111)内,该外芯轴(21)和该连接部(11)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节机构(20)还包括内芯轴(22)和辅助轴(23),该外芯轴(21)设有与该内芯轴(22)和该辅助轴(23)配合的过孔(211),该内芯轴(22)和该辅助轴(23)均设于该过孔(211)内,该外芯轴(21)的顶部与该弹簧座(30)相抵触,该辅助轴(23)位于该内芯轴(22)的顶部,该内芯轴(22)与该外芯轴(21)通过螺纹连接,该辅助轴(23)与该内芯轴(22)相抵触,该辅助轴(23)能在该过孔(211)内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弹簧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轴(23)与该弹簧座(30)的摩擦力小于该外芯轴(21)与该弹簧座(30)的摩擦力;或/和,该辅助轴(23)与该内芯轴(22)的摩擦力小于该外芯轴(21)与该弹簧座(30)的摩擦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海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