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悬挂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42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底盘悬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悬挂底盘,包括车底盘和平衡肘,平衡肘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车底盘转动联接,平衡肘的另一端转动联接有负重轮,还包括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齿轮、齿条、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齿轮与转轴固定联接,齿条与车底盘滑动联接并与齿轮啮合,齿条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与车底盘联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处于预压缩状态。该底盘的悬挂布置在整体侧面,无需贯穿车底,避免占用车底空间。利用齿轮的转动实现齿条的移动,齿条在移动过程中会压缩第一弹簧或第二弹簧,从而起到减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悬挂底盘
本技术属于底盘悬挂
,具体涉及一种弹性悬挂底盘。
技术介绍
在行驶过程中,底盘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在路面行驶的平稳性。因此,在履带底盘中会设置相应的悬架结构,来起到减震效果,常见的是采用扭力杆悬挂。扭力杆悬挂中设置有多个扭杆弹簧,通过扭杆弹簧的旋转来达到减震的目的。但扭杆弹簧需要贯穿车底底部,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车辆而言,需要在车底底部布置一些探测装置,因此就不便采用扭杆悬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性悬挂底盘,该底盘的悬挂侧向布置,可以避免占用车底底部空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弹性悬挂底盘,包括车底盘和平衡肘,平衡肘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车底盘转动联接,平衡肘的另一端转动联接有负重轮,还包括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齿轮、齿条、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齿轮与转轴固定联接,齿条与车底盘滑动联接并与齿轮啮合,齿条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与车底盘联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处于预压缩状态。第一弹簧的一端与车底盘联接,另一端与齿条的一端联接;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车底盘联接,另一端与齿条的另一端联接。第一弹簧的一端与车底盘联接,另一端与齿条的中部联接;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车底盘联接,另一端与齿条的中部联接。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内分别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齿条和车底盘联接。所述转轴上设有限位盘,限位盘上设有限位槽,车底盘上设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盘的形状为扇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底盘的悬挂布置在整体侧面,无需贯穿车底,避免占用车底空间。利用齿轮的转动实现齿条的移动,齿条在移动过程中会压缩第一弹簧或第二弹簧,从而起到减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转轴联接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限位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车底盘,100为限位块,2为平衡肘,3为转轴,4为负重轮,5为减震机构,500为齿轮,501为齿条,502为第一弹簧,503为第二弹簧,6为伸缩杆,7为限位盘,700为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4所示,一种弹性悬挂底盘,包括车底盘1和平衡肘2,平衡肘2的一端通过转轴3与车底盘1转动联接,平衡肘2的另一端转动联接有负重轮4,还包括减震机构5,减震机构5包括齿轮500、齿条501、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齿轮500与转轴3固定联接,齿条501与车底盘1滑动联接并与齿轮500啮合,齿条501通过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与车底盘1联接,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均处于预压缩状态。减震时,平衡肘2驱动转轴3以及转轴3上的齿轮500转动,齿轮500转动驱动齿条501移动,齿条501压缩第一弹簧502或第二弹簧503,从而起到减震作用;第一弹簧502或第二弹簧503复位时,推动齿条501反向移动,并通过齿条501和齿轮500啮合,实现转轴3和平衡轴的反向旋转,实现复位。由于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均处于预压缩状态,当齿条501压缩第一弹簧502时:第二弹簧503释放弹性势能;在复位过程中,第一弹簧502会压缩第二弹簧503,通过第二弹簧503吸收第一弹簧502在复位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保证运动平稳。进一步,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可以设置在齿条501的两端,即与齿条501的端部联接,具体为:第一弹簧502的一端与车底盘1固定联接,另一端与齿条501的一端相抵(接触联接);第二弹簧503的一端与车底盘1固定联接,另一端与齿条501的另一端相抵(接触联接)。进一步,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采用上述结构布置时,会增加较大的横向空间,因此为了提高整体的紧凑性,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与齿条501的中部联接;第一弹簧502的一端与车底盘1联接,另一端与齿条501的中部接触联接;第二弹簧503的一端与车底盘1联接,另一端与齿条501的中部接触联接。进一步,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内分别设有伸缩杆6,伸缩杆6的两端分别与齿条501和车底盘1联接。伸缩杆6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进一步,如图5所示,转轴3上固定有限位盘7,限位盘7上设有限位槽700,车底盘1上设有与限位槽700配合的限位块100,限位块100位于限位槽700内;通过限位槽700与限位块100的配合达到限制转轴3旋转角度的作用,避免旋转过度,发生触底现象。进一步,限位盘7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扇形,优选为扇形。上面仅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悬挂底盘,包括车底盘(1)和平衡肘(2),平衡肘(2)的一端通过转轴(3)与车底盘(1)转动联接,平衡肘(2)的另一端转动联接有负重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机构(5),所述减震机构(5)包括齿轮(500)、齿条(501)、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所述齿轮(500)与转轴(3)固定联接,齿条(501)与车底盘(1)滑动联接并与齿轮(500)啮合,齿条(501)通过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与车底盘(1)联接,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均处于预压缩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悬挂底盘,包括车底盘(1)和平衡肘(2),平衡肘(2)的一端通过转轴(3)与车底盘(1)转动联接,平衡肘(2)的另一端转动联接有负重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机构(5),所述减震机构(5)包括齿轮(500)、齿条(501)、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所述齿轮(500)与转轴(3)固定联接,齿条(501)与车底盘(1)滑动联接并与齿轮(500)啮合,齿条(501)通过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与车底盘(1)联接,第一弹簧(502)和第二弹簧(503)均处于预压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悬挂底盘,其特征在于:第一弹簧(502)的一端与车底盘(1)联接,另一端与齿条(501)的一端联接;第二弹簧(503)的一端与车底盘(1)联接,另一端与齿条(501)的另一端联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鹏志李卫士崔志强牛金龙崔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红山机械厂国营第五四零九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