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15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其特征是:设置机架(5),所述机架(5)的两侧通过轴连接行走轮(6),其后端固接悬挂机构(4),其前端从上至下依次为输送切割机构(3)、拨禾星轮(2)、导向机构(1);所述导向机构(1),其上通过小轴(13)与所述拨禾星轮(2)上的小轴孔(21)间隙配合;所述拨禾星轮(2)的指状拨禾指与所述输送切割机构(3)的输送链(31)的三角形齿相互啮合,便于夹持,并随所述输送链(31)转动完成拨禾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新颖,可实现对马铃薯茎秆的收集,可调整留茬高度,适应不同的作物与农艺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发展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械化,对调整和优化国内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地区脱贫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市面上的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大多采用甩刀式,但甩刀式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杀秧不彻底、工作过程中仅将马铃薯茎秆打碎还田,无法进一步利用茎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以期能高效方便的实现马铃薯灭秧过程中对茎秆的收集。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的结构特点是:设置机架(5),所述机架(5)的两侧通过轴连接行走轮(6),其后端固接悬挂机构(4),其前端从上至下依次为输送切割机构(3)、拨禾星轮(2)、导向机构(1);所述导向机构(1),其上通过小轴(13)与所述拨禾星轮(2)上的小轴孔(21)间隙配合;所述拨禾星轮(2)的指状拨禾指与所述输送切割机构(3)的输送链(31)的三角形齿相互啮合,便于夹持,并随所述输送链(31)转动完成拨禾效果。本技术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的结构特点也在于:设置导向机构(1)的结构形式为:导向机构(1)由两个导向板(11)、防漏导向板(12)、三个小轴(13)、支撑板(14)、三个导向支撑杆(15)组成,所述导向板(11)与所述防漏导向板(12)前低后高,便于导向,且所述防漏导向板(12)贴近机架(5)前端,防止秸秆从此侧漏出;所述导向支撑杆(15)的一端为呈钝角的拐角与所述导向板(11)或防漏导向板(12)呈垂直状态固接在一起,另一端为倒置的“L”形与所述支撑板(14)固接;所述支撑板(14)与所述机架(5)固连。本技术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的结构特点还在于:设置输送切割机构(3)的结构形式为:输送切割机构(3)由输送链(31)、传动链(32)、左传动轴(33)、中间传动轴(34)、右传动轴(35)组成,动力由减速箱传出后通过所述左传动轴(33)带动所述输送链(31)和所述传动链(32);所述左传动轴(33)转动带动其下方圆盘刀进行切割,圆盘刀开刃,有一定倾角,且刃部有三角形锯齿;所述传动链(32)转动带动所述中间传动轴(34)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间传动轴(34)下方的圆盘刀进行切割。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的导向板和防漏导向板与地面有一定角度,呈倾斜布置,其形状呈“v”字型结构,前低后高,实现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前进过程中使马铃薯茎秆分成两排,且能对倒伏的茎秆起到支撑作用,便于之后对马铃薯茎秆的切割;2、本技术切割机构的圆盘刀刃部有三角形锯齿,便于切割含水量较高的马铃薯茎秆,切割平稳性好,减少能耗;3、本技术在马铃薯茎秆被切割以后,在输送链的齿和拨禾星轮的齿的作用下在导向板与挡板之间运输,且输送链布置在离切割部位2/3株高处,可实现茎秆的平稳输送,解决传统杀秧机仅能将秸秆打碎还田无法进一步利用的问题,可实现留茬高度的调整,适应不同的作物与农艺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中标号:1导向机构,2拨禾星轮,3输送切割机构,4悬挂机构,5机架,6行走轮,11导向板,12防漏导向板,13小轴,14支撑板,15导向支撑杆,21小轴孔,31输送链,32传动链,33左传动轴,34中间传动轴,35右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的结构形式是:设置机架(5),所述机架(5)的两侧通过轴连接行走轮(6),其后端固接悬挂机构(4),其前端从上至下依次为输送切割机构(3)、拨禾星轮(2)、导向机构(1);所述导向机构(1),其上通过小轴(13)与所述拨禾星轮(2)上的小轴孔(21)间隙配合;所述拨禾星轮(2)的指状拨禾指与所述输送切割机构(3)的输送链(31)的三角形齿相互啮合,便于夹持,并随所述输送链(31)转动完成拨禾效果。具体实施用,如图2与图3所示,设置导向机构(1)的结构形式为:设置导向机构(1)的结构形式为:导向机构(1)由两个导向板(11)、防漏导向板(12)、三个小轴(13)、支撑板(14)、三个导向支撑杆(15)组成,所述导向板(11)与所述防漏导向板(12)前低后高,便于导向,且所述防漏导向板(12)贴近机架(5)前端,防止秸秆从此侧漏出;所述导向支撑杆(15)的一端为呈钝角的拐角与所述导向板(11)或防漏导向板(12)呈垂直状态固接在一起,另一端为倒置的“L”形与所述支撑板(14)固接;所述支撑板(14)与所述机架(5)固连。如图2所示,设置输送切割机构(3)的结构形式为:设置输送切割机构(3)的结构形式为:输送切割机构(3)由输送链(31)、传动链(32)、左传动轴(33)、中间传动轴(34)、右传动轴(35)组成,动力由减速箱传出后通过所述左传动轴(33)带动所述输送链(31)和所述传动链(32);所述左传动轴(33)转动带动其下方圆盘刀进行切割,圆盘刀开刃,有一定倾角,且刃部有三角形锯齿;所述传动链(32)转动带动所述中间传动轴(34)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间传动轴(34)下方的圆盘刀进行切割。工作过程:在作业前,将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通过悬挂机构悬挂于拖拉机的正前方,根据当地农艺要求,在需要调整留茬高度时,先将螺栓拧松取出,再旋转行走轮6上的摇杆调整合适的留茬高度,最后拧入螺栓使其固结,留茬高度即调整完毕,本机可实现的留茬高度有100mm、80mm和60mm。作业开始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减速器将动力合理分配到左传动轴33、中间传动轴34、右传动轴35上,左传动轴33通过传动链32带动中间传动轴34旋转进而带动两圆盘刀在其水平面内旋转,同时左传动轴33带动输送链31转动。这时输送链31的三角齿与拨禾星轮2的拨指相啮合,进而带动拨禾星轮2在一定角度的倾斜平面内旋转。作业途中,拖拉机向前行驶并推动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前进,前进过程中马铃薯茎秆通过导向机构1时,一方面由于导向板11前低后高,使其能对倒伏的茎秆起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导向板11的“v”型结构,使垄上的马铃薯茎秆分成两排,并将马铃薯茎秆送到圆盘刀的有效切割部分。进而输送切割机构3的圆盘刀将按照留茬高度要求切割茎秆,由于切割同时马铃薯茎秆就被拨禾星轮2拨到与输送链31之间受到挤压,完成切割后的茎秆会由于挤压从而单方向地随输送链31至垄的一侧。作业完成后,可通过人工捡拾实现对垄上马铃薯茎秆的收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其特征是:/n设置机架(5),所述机架(5)的两侧通过轴连接行走轮(6),其后端固接悬挂机构(4),其前端从上至下依次为输送切割机构(3)、拨禾星轮(2)、导向机构(1);所述导向机构(1),其上通过小轴(13)与所述拨禾星轮(2)上的小轴孔(21)间隙配合;所述拨禾星轮(2)的指状拨禾指与所述输送切割机构(3)的输送链(31)的三角形齿相互啮合,便于夹持,并随所述输送链(31)转动完成拨禾效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其特征是:
设置机架(5),所述机架(5)的两侧通过轴连接行走轮(6),其后端固接悬挂机构(4),其前端从上至下依次为输送切割机构(3)、拨禾星轮(2)、导向机构(1);所述导向机构(1),其上通过小轴(13)与所述拨禾星轮(2)上的小轴孔(21)间隙配合;所述拨禾星轮(2)的指状拨禾指与所述输送切割机构(3)的输送链(31)的三角形齿相互啮合,便于夹持,并随所述输送链(31)转动完成拨禾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输送马铃薯灭秧机,其特征是设置导向机构(1)的结构形式为:
设置导向机构(1)的结构形式为:导向机构(1)由两个导向板(11)、防漏导向板(12)、三个小轴(13)、支撑板(14)、三个导向支撑杆(15)组成,所述导向板(11)与所述防漏导向板(12)前低后高,便于导向,且所述防漏导向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从权杨煜冯仁宝周竞杰吕小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