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905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包括光伏瓦和光伏瓦扣板,光伏瓦包括瓦基板、光伏板和接线盒;光伏板与接线盒电连接,瓦基板包括光伏安装部、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分别连接于光伏安装部相对的两边,光伏板固定于光伏安装部,接线盒固定于第一搭接部或第二搭接部;一光伏瓦的第一搭接部与相邻的光伏瓦的第二搭接部叠放搭接并固定在一起,光伏瓦扣板扣盖在叠放搭接处并形成空腔;光伏瓦扣板与第一搭接部及第二搭接部卡接,接线盒处于光伏瓦和光伏瓦扣板之间的所述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简化装配工序,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提升接线盒的抵抗自然侵蚀的能力,提升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面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面系统。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进步,光伏瓦由于可以利用建筑屋面进行发电,在建筑领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光伏瓦在装配时,通常在原有的彩钢瓦上粘贴光伏板与接线盒,接线盒没有防护,连接可靠性不够稳定,存在结构分离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光伏瓦发电功能的失效。此外,现有的装配方式费时费力,施工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面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光伏瓦连接可靠性差且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包括光伏瓦和光伏瓦扣板;所述光伏瓦包括瓦基板、光伏板和接线盒;所述光伏板与所述接线盒电连接;所述瓦基板包括光伏安装部、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光伏安装部相对的两边,所述光伏板固定于所述光伏安装部,所述接线盒固定于所述第一搭接部或所述第二搭接部;一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搭接部与相邻的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搭接部叠放搭接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光伏瓦扣板扣盖在叠放搭接处并形成空腔;所述光伏瓦扣板与所述第一搭接部及所述第二搭接部卡接,所述接线盒处于所述光伏瓦和所述光伏瓦扣板之间的所述空腔内。可选的,所述第一搭接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角驰凸起,所述第二搭接部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角驰凸起;一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搭接部与相邻的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搭接部通过所述角驰凸起扣合搭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搭接部设置有一个角驰凸起;所述第一搭接部的角驰凸起的自由端沿远离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搭接板;所述第二搭接部设置有两个角驰凸起,所述第二搭接部的两个角驰凸起之间设置有连接板;一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搭接部叠放扣合在相邻的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搭接部的上方,所述搭接板重叠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可选的,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光伏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暗槽,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光伏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暗槽;所述光伏瓦扣板包括主板与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板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一暗槽卡接配合,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二暗槽卡接配合。可选的,所述第一暗槽与所述第一折边为相互匹配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暗槽与所述第二折边为相互匹配的弧形结构。可选的,每片所述光伏瓦还包括连接器插头;所述连接器插头与所述接线盒电连接,所述连接器插头处于所述光伏瓦和所述光伏瓦扣板之间。可选的,所述连接器插头包括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一光伏瓦的连接器公头与相邻的光伏瓦的连接器母头插接。可选的,所述角驰凸起为圆弧凸起或锐角凸起。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面系统,所述光伏屋面系统包括檩条、安装在所述檩条上的光伏瓦搭接结构;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为前述任意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瓦基板、光伏板和接线盒固定连接形成光伏瓦,光伏瓦的瓦基板都包括光伏安装部、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相邻的两块光伏瓦可以通过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叠放搭接,简化光伏瓦的装配工序,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并且,还在接线盒所在部位安装有光伏瓦扣板,该光伏瓦扣板与第一搭接部及第二搭接部卡接之后,接线盒处于光伏瓦和光伏瓦扣板之间,从而,可以防止接线盒受到自然环境中温度、湿度、紫外线等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接线盒的抵抗自然侵蚀的能力,提升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瓦基板的截面构造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伏瓦扣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图2中M位置的连接器公头的示意图;图5-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图2中N位置的连接器母头的示意图。附图编号说明:10-光伏瓦,11-光伏瓦扣板,10a-第一光伏瓦,10b-第二光伏瓦,101-瓦基板,102-光伏板,103-接线盒,104-连接器插头,111-第一折边,112-第二折边,1011-光伏安装部,1012-第一搭接部,1013-第二搭接部,1014-搭接板,1015-连接板,1016-第一暗槽,1017-第二暗槽,1041-连接器公头,1042-连接器母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包括光伏瓦10和光伏瓦扣板11。所述光伏瓦10包括瓦基板101、光伏板102和接线盒103,所述光伏板102与所述接线盒103电连接。所述瓦基板101包括光伏安装部1011、第一搭接部1012和第二搭接部1013;所述第一搭接部1012和所述第二搭接部1013分别连接于所述光伏安装部1011相对的两边。所述光伏板102固定于所述光伏安装部1011,所述接线盒103固定于所述第一搭接部1012或所述第二搭接部1013。一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搭接部1012与相邻的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搭接部1013叠放搭接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光伏瓦扣板11扣盖在叠放搭接处并形成空腔;所述光伏瓦扣板11与所述第一搭接部1012及所述第二搭接部1013卡接,所述接线盒103处于所述光伏瓦10和所述光伏瓦扣板11之间的所述空腔内。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包括光伏瓦10和光伏瓦扣板11。该光伏瓦10至少包括两片,一片为第一光伏瓦10a,另一片为第二光伏瓦10b。对于每片光伏瓦10,均具有相同的结构造型,均可在工厂预先制造完成,从而形成统一的模块化的构件。如图2和图3所示,每片光伏瓦10包括瓦基板101、光伏板102和接线盒103。瓦基板101为光伏板102和接线盒103固定安装的基础构件,可在预制构件厂预先通过机械加工设备对金属板材加工形成具有光伏安装部1011、第一搭接部1012和第二搭接部1013的瓦基板101。光伏板102可通过光伏安装部1011上加工出的卡接槽或卡扣等结构与瓦基板101固定在一起,当然,为了确保连接可靠性,还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包括光伏瓦和光伏瓦扣板;/n所述光伏瓦包括瓦基板、光伏板和接线盒;所述光伏板与所述接线盒电连接;/n所述瓦基板包括光伏安装部、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光伏安装部相对的两边;/n所述光伏板固定于所述光伏安装部,所述接线盒固定于所述第一搭接部或所述第二搭接部;/n一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搭接部与相邻的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搭接部叠放搭接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光伏瓦扣板扣盖在叠放搭接处并形成空腔;所述光伏瓦扣板与所述第一搭接部及所述第二搭接部卡接,所述接线盒处于所述光伏瓦和所述光伏瓦扣板之间的所述空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包括光伏瓦和光伏瓦扣板;
所述光伏瓦包括瓦基板、光伏板和接线盒;所述光伏板与所述接线盒电连接;
所述瓦基板包括光伏安装部、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光伏安装部相对的两边;
所述光伏板固定于所述光伏安装部,所述接线盒固定于所述第一搭接部或所述第二搭接部;
一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搭接部与相邻的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搭接部叠放搭接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光伏瓦扣板扣盖在叠放搭接处并形成空腔;所述光伏瓦扣板与所述第一搭接部及所述第二搭接部卡接,所述接线盒处于所述光伏瓦和所述光伏瓦扣板之间的所述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搭接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角驰凸起,所述第二搭接部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角驰凸起;
一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搭接部与相邻的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搭接部通过所述角驰凸起扣合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瓦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搭接部设置有一个角驰凸起,所述第一搭接部的角驰凸起的自由端沿远离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搭接板;
所述第二搭接部设置有两个角驰凸起;所述第二搭接部的两个角驰凸起之间设置有连接板;
一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搭接部叠放扣合在相邻的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搭接部的上方,所述搭接板重叠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光伏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迪李彦伯张永强刘璿睿朱斌卢耀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绿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