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72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速度计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接表芯时,对接力无法量化,且容易出现对接力过大和施力不均匀,造成表芯受损或对接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结构,对接结构借助第一弹簧,使第一轴向顶杆和第二轴向顶杆之间实现柔性的轴向对接,第一径向调节杆和第二径向调节杆,分别与第一径向推板和第二径向推板相配合对表芯径向对接,先通过第一径向调节杆和第二径向调节杆,使第一径向推板和第二径向推板相互靠近,将表芯放置于两个径向推板之间,再对表芯轴向进行定位,再次径向调节,使待安装表芯的质心、第一轴向顶杆和第二轴向顶杆位于同一直线,再灌胶封装完成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加速度计安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结构。
技术介绍
加速度计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加速度的惯性导航期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飞航系统中,是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加速度计的表芯对接是指克服上下力矩器斥力,通过外力将上下力矩器与摆组件精准对接在一起,三者的同轴度需要严格满足技术要求。对接是加速度计装配的关键工序,对接的精准程度直接决定了加速度计的量程以及后续的测试精度。目前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的调平原理如图1所示,将加速度计的表芯01放入对接底座04之中,表芯01的下力矩器02靠近对接底座04的左端面,然后将摆组件05放在上力矩器06之上,然后通过右端的施力螺杆03使下力矩器02靠近左边的摆组件05,当察觉施力螺杆03的推力适当时,填胶固定上力矩器06、下力矩器02和摆组件05,使其形成“三明治”结构。该工艺的缺陷是无法对施加于表芯01的对接力量化,实际操作中,若对接力过大会造成摆片损伤,严重时甚至会破裂。另外,如图2所示,摆组件05上有三个凸台07,造成摆组件05的形心08与质心不重合,而对接底座04的受力点在表芯01的中心位置,使得三个凸台07的受力不均匀,靠近中心位置的两处凸台07受力较大,远离中心位置的凸台07受力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接表芯时,对接力无法量化,且容易出现对接力过大和施力不均匀,造成表芯受损或对接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第一轴向顶杆、第二轴向顶杆、第一径向推板、第二径向推板、第一径向调节杆和第二径向调节杆;所述第一轴向顶杆穿过对接底座的侧壁沿待安装表芯的轴向设置,第一轴向顶杆外套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于对接底座内,第一安装座与第一轴向顶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轴向顶杆与第一轴向顶杆同轴设置,第二轴向顶杆通过第二安装座安装于对接底座内;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前部为前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二轴向顶杆后端与所述第一弹簧接触,第二轴向顶杆的前端穿过第二安装座的前端开口后向外延伸,第二安装座前端开口的内径小于第二轴向顶杆后端的外径;第二安装座的后部安装于对接底座内;所述第一径向调节杆和第二径向调节杆均穿过对接底座的侧壁,第一径向调节杆和第二径向调节杆沿待安装表芯的径向相对设置,第一径向调节杆和第二径向调节杆均与对接底座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径向推板的上端和第二径向推板的上端均铰接安装于对接底座内,第一径向推板的外侧与第一径向调节杆的端部相对设置,第二径向推板的外侧与第二径向调节杆的端部相对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径向精调杆和第二径向精调杆;对接底座内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滑动空腔和第二滑动空腔;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于第一滑动空腔内,第一安装座与第一滑动空腔的底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一径向精调杆的一端穿入对接底座内与第一安装座的上端相抵,第一径向精调杆与对接底座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安装座安装于第二滑动空腔内,第二安装座与第二滑动空腔的底面之间设有第三弹簧,第二径向精调杆的一端穿入对接底座内与第二安装做后部的上端相抵,第二径向精调杆与对接底座螺纹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向顶杆位于对接底座内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压敏陶瓷,对接底座的外部设有与所述压敏陶瓷相连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向顶杆朝向第一轴向顶杆的端面为球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结构,借助第一弹簧,使第一轴向顶杆和第二轴向顶杆之间实现柔性的轴向对接,增加了对接精度可调节范围,另外,该柔性对接,使得对待安装表芯轴向施力时,施加力将缓慢增加,不会因施力过猛对待安装表芯造成损伤,也增加了表芯对接的步进精度。通过调节第一径向调节杆和第二径向调节杆,推动第一径向推板和第二径向推板,能推动表芯向上运动,向外调节第一径向调节杆和第二径向调节杆时,第一径向推板和第二径向推板将趋向于竖直状态,表芯能够向下运动,第一径向调节杆和第二径向调节杆能够对表芯实现径向调节。本技术的对接装置结构紧凑,调节精度高,操作便捷。2.本技术的第一径向精调杆和第二径向精调杆分别与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相抵。向下调节第一径向精调杆和第二径向精调杆时,能够压住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向下;向上调节第一径向精调杆和第二径向精调杆时,在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向上运动。能够实现对第一轴向顶杆和第二轴向顶杆与表芯接触点的精调,更便于调节。3.本技术第一轴向顶杆的端面上设置压敏陶瓷,在调节第一轴向顶杆时,压力直接作用在压敏陶瓷的表面,会造成压敏陶瓷变形,利用应变电阻的压阻特性能够将外界压力的变化转化为电阻阻值的变化,再将结果显示于显示装置上。4.本技术第二轴向顶杆的端面为球形面,将第二轴向顶杆与待安装表芯的接触由现有的面面接触改为点面接触,保证了表芯对接的随动性,保证接触点与表芯几何形心的点对点匹配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技术介绍
中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中:01-表芯、02-下力矩器、03-施力螺杆、04-对接底座、05-摆组件、06-上力矩器、07-凸台、08-形心。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对接待安装表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径向对接待安装表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对接待安装表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至图5中:1-对接底座、2-第一弹簧、3-第一径向推板、4-第二径向推板、5-第一径向调节杆、6-第二径向调节杆、7-第一轴向顶杆、8-第二轴向顶杆、9-第一安装座、10-第二安装座、11-限位凸台、12-待安装表芯、13-第一滑动空腔、14-第二滑动空腔、15-第二弹簧、16-第三弹簧、17-第一径向精调杆、18-第二径向精调杆、19-显示装置、20-压敏陶瓷、21-上力矩器、22-下力矩器、23-石英摆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结构,包括第一轴向顶杆7、第二轴向顶杆8、第一径向推板3、第二径向推板4、第一径向调节杆5和第二径向调节杆6;对接底座1内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滑动空腔13和第二滑动空腔14。第一轴向顶杆7穿过对接底座1的侧壁沿待安装表芯12的轴向设置,第一轴向顶杆7外套设有第一安装座9,第一安装座9安装于对接底座1内的第一滑动空腔13内,第一安装座9与第一轴向顶杆7螺纹配合;第二轴向顶杆8与第一轴向顶杆7同轴设置,第二轴向顶杆8通过第二安装座10安装于对接底座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向顶杆(7)、第二轴向顶杆(8)、第一径向推板(3)、第二径向推板(4)、第一径向调节杆(5)和第二径向调节杆(6);/n所述第一轴向顶杆(7)穿过对接底座(1)的侧壁沿待安装表芯(12)的轴向设置,第一轴向顶杆(7)外套设有第一安装座(9),所述第一安装座(9)安装于对接底座(1)内,第一安装座(9)与第一轴向顶杆(7)螺纹配合;/n所述第二轴向顶杆(8)与第一轴向顶杆(7)同轴设置,第二轴向顶杆(8)通过第二安装座(10)安装于对接底座(1)内;所述第二安装座(10)的前部为前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设有第一弹簧(2),第二轴向顶杆(8)后端与所述第一弹簧(2)接触,第二轴向顶杆(8)的前端穿过第二安装座(10)的前端开口后向外延伸,第二安装座(10)前端开口的内径小于第二轴向顶杆(8)后端的外径;第二安装座(10)的后部安装于对接底座(1)内;/n所述第一径向调节杆(5)和第二径向调节杆(6)均穿过对接底座(1)的侧壁,第一径向调节杆(5)和第二径向调节杆(6)沿待安装表芯(12)的径向相对设置,第一径向调节杆(5)和第二径向调节杆(6)均与对接底座(1)螺纹配合;/n所述第一径向推板(3)的上端和第二径向推板(4)的上端均铰接安装于对接底座(1)内,第一径向推板(3)的外侧与第一径向调节杆(5)的端部相对设置,第二径向推板(4)的外侧与第二径向调节杆(6)的端部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速度计表芯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向顶杆(7)、第二轴向顶杆(8)、第一径向推板(3)、第二径向推板(4)、第一径向调节杆(5)和第二径向调节杆(6);
所述第一轴向顶杆(7)穿过对接底座(1)的侧壁沿待安装表芯(12)的轴向设置,第一轴向顶杆(7)外套设有第一安装座(9),所述第一安装座(9)安装于对接底座(1)内,第一安装座(9)与第一轴向顶杆(7)螺纹配合;
所述第二轴向顶杆(8)与第一轴向顶杆(7)同轴设置,第二轴向顶杆(8)通过第二安装座(10)安装于对接底座(1)内;所述第二安装座(10)的前部为前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设有第一弹簧(2),第二轴向顶杆(8)后端与所述第一弹簧(2)接触,第二轴向顶杆(8)的前端穿过第二安装座(10)的前端开口后向外延伸,第二安装座(10)前端开口的内径小于第二轴向顶杆(8)后端的外径;第二安装座(10)的后部安装于对接底座(1)内;
所述第一径向调节杆(5)和第二径向调节杆(6)均穿过对接底座(1)的侧壁,第一径向调节杆(5)和第二径向调节杆(6)沿待安装表芯(12)的径向相对设置,第一径向调节杆(5)和第二径向调节杆(6)均与对接底座(1)螺纹配合;
所述第一径向推板(3)的上端和第二径向推板(4)的上端均铰接安装于对接底座(1)内,第一径向推板(3)的外侧与第一径向调节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