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32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齿轮,包括齿轮体、内孔和多个齿部,两两齿部间形成齿槽。每个齿槽内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油道,油道与齿槽连通形成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处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中部铰接设置在齿槽上,一端密封覆盖在出油孔处;齿槽内在出油孔的一侧开设有一凹槽,凹槽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双金属片和限位板,双金属片一端与凹槽固连,另一端为随温度变化发生形变的自由端,限位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内穿设有拉杆,拉杆下端连接双金属片自由端,上端与密封板远离出油孔的一端相连。本结构无需人为润滑,能根据啮合温度,利用双金属片热敏变形原理,驱动出油孔上的密封板翻转而使得油道内润滑油流出,保持齿面间油膜,实现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齿轮
本技术涉及齿轮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齿轮。
技术介绍
在当前工业的快速发展中,齿轮的使用变得尤为频繁,几乎在所有行业都会用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齿轮传动。齿轮工作过程中,两齿面在啮合接触时既有滚动也有滑动,存在较大的压应力和摩擦力,特别是在变速箱等高速重载的齿轮传动中,由于啮合齿面间的摩擦力较大,相对速度大,致使啮合区温度高。现有技术中一般会在齿轮上涂有润滑油,使齿面间形成油膜,减少磨损。但是一旦外部润滑条件不良时,啮合齿面间的油膜消失,使得两齿轮的金属表面直接接触,发生相互粘结,长时间下去,会造成齿轮的齿根断裂,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急需一种散热齿轮,能够在外部润滑调节不良时,根据啮合温度自动利用自身携带的润滑油润滑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啮合区的温度自动打开齿轮内部油道进行润滑降温的散热齿轮,避免齿轮磨损,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散热齿轮,包括齿轮体和多个齿部,两两齿部间形成齿槽,其特征在于:每个齿槽内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油道,油道与齿槽连通形成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处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中部铰接设置在齿槽上,一端密封覆盖在出油孔处;所述齿槽内还在出油孔的一侧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双金属片和限位板,所述双金属片一端与凹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随温度变化发生形变的自由端,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一个拉杆,拉杆的下端连接双金属片的自由端,上端与密封板远离出油孔的一端相连。借助本技术,本结构利用了双金属片热膨胀系数不同形成弯曲变形的原理,在高温情况下自动拉动拉杆使其密封板能够绕铰接轴翻转而打开出油孔,实现自动润滑降温,显著提高齿轮的使用性能。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散热齿轮中,所述双金属片的自由端开设有U型缺口,所述拉杆上开设有一圈限位环槽,所述U型缺口卡设在限位环槽内,便于安装拉杆且不会松脱。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散热齿轮中:所述双金属片包括主动层和热膨胀系数低于主动层的被动层,且所述主动层位于被动层上方。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散热齿轮中,所述双金属片与凹槽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易于安装实现。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散热齿轮中,所述拉杆采用轻质塑料制成,降低拉杆的质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无需人为润滑,能够自动根据啮合区的温度状况,利用双金属片的热敏变形原理,驱动覆盖在出油孔上的密封板翻转而使得流道内的润滑油自行流出,以保持齿面间的油膜,实现良好散热,降低齿面温度,消除齿轮内部的热应力;当啮合温度恢复正常时,双金属片复位向上推动推杆抵压住密封板,保证其密封覆盖住出油孔,避免润滑油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在所述双金属片热变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散热齿轮,包括齿轮体和多个齿部1,两两齿部1间形成齿槽2。每个齿槽2内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油道3,油道3与齿槽2连通形成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处设置有密封板4,所述密封板4的中部铰接设置在齿槽上,一端密封覆盖在出油孔处。所述齿槽2内还在出油孔的一侧开设有一个凹槽5,所述凹槽5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双金属片6和限位板7,所述双金属片6一端与凹槽5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随温度变化发生形变的自由端。所述双金属片6与凹槽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结合图4,所述双金属片6包括主动层601和热膨胀系数低于主动层601的被动层602,且所述主动层601位于被动层602上方。所述限位板7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一个拉杆8,其中所述拉杆8采用轻质塑料制成。拉杆8的下端连接双金属片6的自由端,上端与密封板4远离出油孔的一端相连。更具体的,所述双金属片6的自由端开设有U型缺口603,所述拉杆8上开设有一圈限位环槽,所述U型缺口603卡设在限位环槽内。参照图3,本结构是基于双金属片6热敏变化原理设计,由于各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升高时,主动层601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602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6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602一侧弯曲,则使得双金属片6曲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形变,从而拉动拉杆8沿通孔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其上端的密封板7绕其铰接中部翻转,打开出油孔,使得油道3内的润滑油流出起到润滑啮合面的作用,达到自动散热降温的目的。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齿轮,包括齿轮体和多个齿部,两两齿部间形成齿槽,其特征在于:每个齿槽内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油道,油道与齿槽连通形成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处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中部铰接设置在齿槽上,一端密封覆盖在出油孔处;/n所述齿槽内还在出油孔的一侧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双金属片和限位板,所述双金属片一端与凹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随温度变化发生形变的自由端,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一个拉杆,拉杆的下端连接双金属片的自由端,上端与密封板远离出油孔的一端相连;所述双金属片包括主动层和热膨胀系数低于主动层的被动层,且所述主动层位于被动层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齿轮,包括齿轮体和多个齿部,两两齿部间形成齿槽,其特征在于:每个齿槽内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油道,油道与齿槽连通形成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处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中部铰接设置在齿槽上,一端密封覆盖在出油孔处;
所述齿槽内还在出油孔的一侧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双金属片和限位板,所述双金属片一端与凹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随温度变化发生形变的自由端,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一个拉杆,拉杆的下端连接双金属片的自由端,上端与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邦才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驰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