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传动用低噪塑钢弧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531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传动用低噪塑钢弧齿,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边缘支撑部、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可形变接触部、由边缘支撑部和可形变接触部在外周共同形成的多个完全齿以及限位单元;所述完全齿中,由可形变接触部外周形成齿的齿廓曲面凸出于由边缘支撑部外周形成齿的齿廓曲面;所述完全齿中,空载状态,由可形变接触部外周形成齿受力,边缘支撑部中,有扭力输出状态,可形变接触部外周形成齿发生形变,由边缘支撑部外周形成齿逐渐受力;所述限位单元,用于固定边缘支撑部和可形变接触部不产生相对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降噪效果好的电动车传动用低噪塑钢弧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传动用低噪塑钢弧齿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齿轮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车传动用低噪塑钢弧齿。
技术介绍
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电动车传动用齿轮通常为尼龙齿轮、钢性齿轮或尼龙钢性复合齿轮。尼龙齿轮具有阻燃性、力学性、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以及摩擦系数低等良好的综合性能,尼龙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噪音小,但是当扭矩过大时,齿轮本体会出现损坏,严重的会出现断齿,动力传动中断。钢性齿轮的钢性度虽然能够完美地满足扭矩力度的问题,但是其产生的噪音相比于尼龙齿轮要大很多。尼龙钢性复合齿轮是结合了尼龙齿轮的良好降噪性能以及钢性齿轮的硬度,通过减少啮合齿轮之间钢性材质的接触面,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然而该种结构只是减少钢性材质的接触面,自始至终啮合齿轮之间的钢性齿轮都有接触,从而导致其噪音优化的效果不太理想。因此设计一种电动车传动用低噪塑钢弧齿,来达到在传动齿轮空载,没有扭力输出的过程中,啮合齿轮之间只有尼龙齿进行接触;随着输出扭力的增加,尼龙齿部分由于其良好的可塑性,会随之产生形变,尼龙齿部分被逐渐压缩,钢性齿轮开始逐渐受力。上述结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噪音,还能有效避免尼龙齿轮在扭力增加过程中出现断齿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降噪效果好的电动车传动用低噪塑钢弧齿。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传动用低噪塑钢弧齿,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边缘支撑部、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可形变接触部、由边缘支撑部和可形变接触部在外周共同形成的多个完全齿以及限位单元;所述完全齿中,由可形变接触部外周形成齿的齿廓曲面凸出于由边缘支撑部外周形成齿的齿廓曲面;所述完全齿中,空载状态,由可形变接触部外周形成齿受力,边缘支撑部中,有扭力输出状态,可形变接触部外周形成齿发生形变,由边缘支撑部外周形成齿逐渐受力;所述限位单元,用于固定边缘支撑部和可形变接触部不产生相对位移。进一步地,所述可形变接触部通过注塑夹装在边缘支撑部的中间。进一步地,所述边缘支撑部为钢性材质,可形变接触部为尼龙材质。进一步地,所述可形变接触部外周形成齿的齿顶凸出于边缘支撑部外周形成齿的齿顶。进一步地,所述可形变接触部外周形成齿的齿顶相对于边缘支撑部外周形成齿的齿顶凸出部分加工为弧面。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开设在边缘支撑部相对的两个内侧端面上的多个孔槽以及可形变接触部注塑过程中延伸到孔槽内的限位柱。进一步地,所述边缘支撑部相对的两个内侧端面上的多个孔槽交错分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没有扭力输出的过程中,啮合齿轮之间只有尼龙齿进行接触;随着输出扭力的增加,尼龙齿部分由于其良好的可塑性,会随之产生形变,尼龙齿部分被逐渐压缩,钢性齿轮开始逐渐受力。上述结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噪音,还能有效避免尼龙齿轮在扭力增加过程中出现断齿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分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验数据图。附图中标号为:边缘支撑部1、可形变接触部2、完全齿3、限位单元4、孔槽5、限位柱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边缘支撑部1、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可形变接触部2、由边缘支撑部1和可形变接触部2在外周共同形成的多个完全齿3以及限位单元4;完全齿3中,由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的齿廓曲面凸出于由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的齿廓曲面;完全齿3中,空载状态,由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受力,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悬空;完全齿3中,有扭力输出状态,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发生形变,由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逐渐受力。限位单元4,用于固定边缘支撑部1和可形变接触部2不产生相对位移。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可形变接触部2通过注塑夹装在边缘支撑部1的中间。具体地,边缘支撑部1为钢性材质,可形变接触部2为尼龙材质。其中以钢性材质的齿轮作为边缘支撑部1的材质,可以为整个齿轮提供一个稳固的骨架。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的齿顶凸出于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的齿顶。可形变接触部2的齿顶高于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的齿顶的设计可在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产生完全形变之前,进一步减少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即钢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降低钢齿之间的接触噪音。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的齿顶相对于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的齿顶凸出部分加工为弧面。加工为弧面可减少齿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齿轮之间的摩擦损耗。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所述限位单元4包括开设在边缘支撑部1相对的两个内侧端面上的多个孔槽5以及可形变接触部2注塑过程中延伸到孔槽5内的限位柱6。其中边缘支撑部1相对的两个内侧端面上的多个孔槽5交错分布,该结构限位性能好,可有效防止边缘支撑部1和可形变接触部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见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所测试的相关数据,具体分析如下:空载状态下(500转输出),传统的钢齿轮之间啮合传动噪音为75分贝;传统的尼龙齿轮之间啮合传动噪音为50分贝;而改进的塑钢齿轮因减少钢性材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其啮合传动噪音为65分贝,较纯钢齿轮的噪音小,较纯尼龙齿轮的噪音大;塑钢弧齿之间啮合传动的接触面为凸出于由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齿廓曲面的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齿廓曲面,即塑钢弧齿的尼龙齿齿面相接触,此时的塑钢弧齿中的钢齿部分悬空,尼龙齿部分受力,且受力较小不产生形变,经测噪音为50分贝。有扭矩输出状态下(8NM,450转输出),传统的钢齿轮噪音为80分贝;传统的尼龙齿轮噪音为50分贝;而改进的塑钢齿轮噪音为70分贝;此时的塑钢弧齿的尼龙齿面部分受力增加,尼龙齿的可形变性使得尼龙齿面部分受力增加时开始被压缩,钢齿齿面之间处于接触节点,此时的尼龙齿面部在被压缩的同时,其对外的作用力增大,因此此时主要受力仍在尼龙齿上,此时的经测噪音为55分贝。有扭矩输出状态下(25NM,300转输出),传统的钢齿轮噪音为85分贝;传统的尼龙齿轮60分贝;改进的塑钢齿轮噪音达到最高为75分贝;此时的塑钢弧齿噪音达到最高62分贝,具体为钢齿部分处于完全接触,由于尼龙齿此时的形变量最大,其产生形变的曲面对外的作用力也是最大,因此钢齿与钢齿之间只有小部分的作用力,其主要受力部分仍在尼龙齿部分,钢齿分担剩下的小部分作用力,同时也由于钢齿的接触加入,塑钢弧齿噪音达到最高,但也仅仅是62分贝,相对于常规的塑钢齿轮,其噪音分贝也下降了很多。有扭矩输出状态下(30NM,200转输出),传统的钢齿轮噪音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传动用低噪塑钢弧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边缘支撑部(1)、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可形变接触部(2)、由边缘支撑部(1)和可形变接触部(2)在外周共同形成的多个完全齿(3)以及限位单元(4);/n所述完全齿(3)中,由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的齿廓曲面凸出于由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的齿廓曲面;/n所述完全齿(3)中,空载状态,由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受力,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悬空;/n所述完全齿(3)中,有扭力输出状态,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发生形变,由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逐渐受力;/n所述限位单元(4),用于固定边缘支撑部(1)和可形变接触部(2)不产生相对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传动用低噪塑钢弧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边缘支撑部(1)、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可形变接触部(2)、由边缘支撑部(1)和可形变接触部(2)在外周共同形成的多个完全齿(3)以及限位单元(4);
所述完全齿(3)中,由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的齿廓曲面凸出于由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的齿廓曲面;
所述完全齿(3)中,空载状态,由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受力,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悬空;
所述完全齿(3)中,有扭力输出状态,可形变接触部(2)外周形成齿发生形变,由边缘支撑部(1)外周形成齿逐渐受力;
所述限位单元(4),用于固定边缘支撑部(1)和可形变接触部(2)不产生相对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传动用低噪塑钢弧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形变接触部(2)通过注塑夹装在边缘支撑部(1)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佳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