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26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压缩机转子轴、电机转子、胀紧圈及压板;压缩机转子轴从前端向后依次为同轴连接的圆柱段轴及锥台段轴;圆柱段轴的外径小于锥台段轴的外径;设有电机转子的内孔从前端向后依次为同轴连接的圆柱段孔及锥台段孔;胀紧圈为带有锥度的环;压缩机转子轴插入到电机转子的内孔,圆柱段轴位于圆柱段孔内;胀紧圈粗端朝后套在圆柱段轴外;通过螺钉使压板挤压胀紧圈并使其向后移动并沿径向扩张变形,增大胀紧圈同压缩机转子轴及电机转子内孔壁的静摩擦力。该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能够显著改善压缩机转子和电机转子的装配拆卸维护性和动平衡工艺性,并使得压缩机转子的刚性和强度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方式通常有联轴器传动、皮带轮传动、齿轮传动等,这些方式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结构不够紧凑,传动效率较低,存在轴封等结构容易造成润滑油的泄漏,装配拆卸维护性差等。随着技术的发展,采用电机转子和压缩机转子直接连接的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结构去除了电机转子轴,能够显著克服传统连接方式存在的问题,而这种直接连接的结构往往采用键连接的方式,从而带来了新的问题。具体体现在:键和压缩机转子上的键槽、电机转子的键槽往往是过渡或者过盈配合,装配拆卸维护性仍不够便捷,且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技能;由于压缩机转子上键槽的存在,削弱了压缩机转子轴的刚性;采用键连接使得转子进行动平衡工艺的操作性变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能够显著改善压缩机转子和电机转子的装配拆卸维护性和动平衡工艺性,并使得压缩机转子的刚性和强度得到提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压缩机转子轴1、电机转子3、胀紧圈2、压板4;压缩机转子轴1从前端向后依次为同轴连接的圆柱段轴11及锥台段轴12;圆柱段轴11为圆柱形,锥台段轴12为前细后粗的锥台形;圆柱段轴11的外径小于锥台段轴12的外径;电机转子3形成有前后贯通的内孔;所述内孔从前端向后依次为同轴连接的圆柱段孔及锥台段孔;圆柱段孔为圆柱形,锥台段孔为前细后粗的锥台形;压缩机转子轴1锥台段轴同电机转子3锥台段孔的锥度一致;所述胀紧圈2为带有锥度的环;自然状态下,所述胀紧圈2的内径大于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的外径,外径小于电机转子3圆柱段孔的内径;所述压缩机转子轴1插入到所述电机转子3的内孔,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位于电机转子3圆柱段孔内;所述胀紧圈2粗端朝后套在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外;通过螺钉5穿过压板4的通孔旋入压缩机转子轴1轴心前端处的螺孔将压板紧固到压缩机转子轴1前端并贴到电机转子3前端面,同时压板4挤压所述胀紧圈2使胀紧圈向后移动并沿径向扩张变形,增大胀紧圈2同压缩机转子轴1及电机转子3内孔壁的静摩擦力。较佳的,r0<R0<1.01r0。r0为压缩机转子轴1锥台段轴12最前端的外径;R0为电机转子3锥台段孔最前端的内径。较佳的,0.95H0<h0<H0;h0为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的轴向长度;H0为电机转子3圆柱段孔的轴向长度。较佳的,h0<h1<1.5h0;h1为胀紧圈的轴向长度。较佳的,所述胀紧圈2由至少一个带锥度的环构成。较佳的,所述胀紧圈2由2个,3个或4个带锥度的环构成。较佳的,所述圆柱段轴11的外径同锥台段轴12的最小外径的比值为1:2到1:5。较佳的,所述压缩机为螺杆压缩机。本技术的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通过对紧固螺钉5施加一定的拧紧力矩,使得胀紧圈2产生变形,从而增大电机转子3内孔与压缩机转子轴1配合的静摩擦力,达到承受传递电机扭矩的目的。这种结构取消了传统的键连接结构,并且取消了压缩机转子上开设键槽的结构,能够显著改善压缩机转子和电机转子的装配拆卸维护性和动平衡工艺性,并使得压缩机转子的刚性和强度得到了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的胀紧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转子轴;11圆柱段轴;12锥台段轴;2胀紧圈;3电机转子;4压板;5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压缩机转子轴1、电机转子3、胀紧圈2、压板4;压缩机转子轴1从前端向后依次为同轴连接的圆柱段轴11及锥台段轴12;圆柱段轴11为圆柱形,锥台段轴12为前细后粗的锥台形;圆柱段轴11的外径小于锥台段轴12的外径;电机转子3形成有前后贯通的内孔;所述内孔从前端向后依次为同轴连接的圆柱段孔及锥台段孔;圆柱段孔为圆柱形,锥台段孔为前细后粗的锥台形;压缩机转子轴1锥台段轴同电机转子3锥台段孔的锥度一致;所述胀紧圈2为带有锥度的环;自然状态下,所述胀紧圈2的内径大于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的外径,外径小于电机转子3圆柱段孔的内径;所述压缩机转子轴1插入到所述电机转子3的内孔,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位于电机转子3圆柱段孔内;所述胀紧圈2粗端朝后套在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外;通过螺钉5穿过压板4的通孔旋入压缩机转子轴1轴心前端处的螺孔将压板紧固到压缩机转子轴1前端并贴到电机转子3前端面,同时压板4挤压所述胀紧圈2使胀紧圈向后移动并沿径向扩张变形,增大胀紧圈2同压缩机转子轴1及电机转子3内孔壁的静摩擦力。实施例一的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压缩机转子轴1与电机转子3连接处设置有锥度,电机转子3内孔与压缩机转子轴1相配合设置有锥度;压缩机转子轴1前部的锥台段轴12同圆柱段轴11之间形成台阶;电机转子3内孔前端为圆柱段孔,压缩机转子轴1与电机转子3安装连接在一起时,圆柱段轴11位于圆柱段孔内,圆柱段轴11处用于安装有锥度的胀紧圈2,胀紧圈2的细端与压板4贴合受挤压,压板4通过螺钉5紧固到压缩机转子轴1前端并贴向电机转子3前端面。实施例一的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通过对紧固螺钉5施加一定的拧紧力矩,使得胀紧圈2产生变形,从而增大电机转子3内孔与压缩机转子轴1配合的静摩擦力,达到承受传递电机扭矩的目的。这种结构取消了传统的键连接结构,并且取消了压缩机转子上开设键槽的结构,能够显著改善压缩机转子和电机转子的装配拆卸维护性和动平衡工艺性,并使得压缩机转子的刚性和强度得到了提高。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r0<R0<1.01r0。r0为压缩机转子轴1锥台段轴12最前端的外径;R0为电机转子3锥台段孔最前端的内径。较佳的,0.95H0<h0<H0;h0为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的轴向长度;H0为电机转子3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压缩机转子轴(1)、电机转子(3)、胀紧圈(2)、压板(4);/n压缩机转子轴(1)从前端向后依次为同轴连接的圆柱段轴(11)及锥台段轴(12);/n圆柱段轴(11)为圆柱形,锥台段轴(12)为前细后粗的锥台形;圆柱段轴(11)的外径小于锥台段轴(12)的外径;/n电机转子(3)形成有前后贯通的内孔;/n所述内孔从前端向后依次为同轴连接的圆柱段孔及锥台段孔;/n圆柱段孔为圆柱形,锥台段孔为前细后粗的锥台形;/n压缩机转子轴(1)锥台段轴同电机转子(3)锥台段孔的锥度一致;/n所述胀紧圈(2)为带有锥度的环;/n自然状态下,所述胀紧圈(2)的内径大于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的外径,外径小于电机转子(3)圆柱段孔的内径;/n所述压缩机转子轴(1)插入到所述电机转子(3)的内孔,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位于电机转子(3)圆柱段孔内;/n所述胀紧圈(2)粗端朝后套在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外;/n通过螺钉(5)穿过压板(4)的通孔旋入压缩机转子轴(1)轴心前端处的螺孔将压板紧固到压缩机转子轴(1)前端并贴到电机转子(3)前端面,同时压板(4)挤压所述胀紧圈(2)使胀紧圈向后移动并沿径向扩张变形,增大胀紧圈(2)同压缩机转子轴(1)及电机转子(3)内孔壁的静摩擦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压缩机转子轴(1)、电机转子(3)、胀紧圈(2)、压板(4);
压缩机转子轴(1)从前端向后依次为同轴连接的圆柱段轴(11)及锥台段轴(12);
圆柱段轴(11)为圆柱形,锥台段轴(12)为前细后粗的锥台形;圆柱段轴(11)的外径小于锥台段轴(12)的外径;
电机转子(3)形成有前后贯通的内孔;
所述内孔从前端向后依次为同轴连接的圆柱段孔及锥台段孔;
圆柱段孔为圆柱形,锥台段孔为前细后粗的锥台形;
压缩机转子轴(1)锥台段轴同电机转子(3)锥台段孔的锥度一致;
所述胀紧圈(2)为带有锥度的环;
自然状态下,所述胀紧圈(2)的内径大于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的外径,外径小于电机转子(3)圆柱段孔的内径;
所述压缩机转子轴(1)插入到所述电机转子(3)的内孔,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位于电机转子(3)圆柱段孔内;
所述胀紧圈(2)粗端朝后套在压缩机转子轴(1)圆柱段轴(11)外;
通过螺钉(5)穿过压板(4)的通孔旋入压缩机转子轴(1)轴心前端处的螺孔将压板紧固到压缩机转子轴(1)前端并贴到电机转子(3)前端面,同时压板(4)挤压所述胀紧圈(2)使胀紧圈向后移动并沿径向扩张变形,增大胀紧圈(2)同压缩机转子轴(1)及电机转子(3)内孔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翔陈永平周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