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护栏的树池篦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02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树池篦子,公开了一种带有护栏的树池篦子,解决了现有树池护栏安装过程需要开挖地面进行埋设螺栓或对地面打孔,工作量大,安装不方便,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篦子本体,还包括围绕树木设置的护栏架,护栏架沿围绕方向分为至少两个框架体,相邻两框架体之间固定连接,篦子本体上表面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框架体抵压于螺纹孔上方且通过螺栓件与螺纹连接固定,无需根据树池位置频繁移动打孔设备,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加快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护栏的树池篦子
本技术涉及树池篦子,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护栏的树池篦子。
技术介绍
现有的篦子平铺于树池里(树池为道路中心或侧边上开挖填土并种植树木的槽口),具有利于树木生长、保持树木根部土质疏松、便于人工浇灌等优点,但篦子能对裸露在土层上表面的根部保护,却不能保护树木枝干,故现有技术中在树池的外沿还围绕安装有一圈护栏。现有护栏的底部通过在树池外的地面中地埋螺栓或打入膨胀螺栓,以此连接固定护栏和地面,授权公告号CN207268110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树池围栏结构,是包括树池、立杆、连接杆和栏杆,立杆设置于树池的四周,连接杆连接于两两相邻的立杆之间,栏杆连接于连接杆,立杆的底端连接有预埋件,预埋件的底端朝上折弯,在立杆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结构,预埋件设置于混凝土结构内;连接杆将栏杆连接在立杆之间,并将树池包围,形成对树池内的树木进行围护的围栏,并且栏杆之间对阳光的阻挡较小,减少因树池内的树木接收到的阳光不足而影响生长的情况,并且立杆通过预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件进行固定,同时预埋件的底端朝上弯曲。但是,其安装过程需要开挖地面进行埋设螺栓或对地面打孔,工作量大,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护栏的树池篦子,无需根据树池位置频繁移动打孔设备,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加工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护栏的树池篦子,包括篦子本体,还包括围绕树木设置的护栏架,所述护栏架沿围绕方向分为至少两个框架体,相邻两所述框架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篦子本体上表面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框架体抵压于螺纹孔上方且通过螺栓件与螺纹连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篦子本体上开设螺纹孔,替代在树池周围路面打孔,篦子本体上的螺纹孔可在篦子本体出厂前预选同一打好,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打孔,无需根据树池位置频繁移动打孔设备,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加工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篦子本体包括两个分离的组合块,所述两组合块向一侧设置有缺口,两所述组合块组合时缺口拼合形成供树木穿过的树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篦子本体分为两块组合块拼接而成,组合块仅需从树木的两侧合拢拼合即可,无需从树木的上方后下方套入,便于篦子本体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组合块分别为第一组合块和第二组合块,所述框架体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下端和第四框架的下端固定于第二组合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框架下端和第三框架的下端固定于第一组合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相邻侧边相枢接,所述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相邻侧边相枢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相邻侧边相枢接,且第一框架的下端连接第一组合块,第二框架的下端连接第二组合块,由此加强第一组合块和第二组合块位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一侧的拼合稳定性,同理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加强第一组合块和第二组合块位于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的拼合稳定性,继而减少两组合块发生相背移动分离的可能,同时以两组合块拼合时相互之间的抵接,提高护栏架的支撑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框架与第四框架相邻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相邻侧边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护栏架的支护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框架与第四框架相邻侧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相邻侧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栏架与篦子本体之间可拆卸,同时护栏架自身可拆分,由此当护栏架受到外界撞击损坏时,可根据损坏情况对护栏架整体或框架体单独进行更换,较现有技术将埋入路面的螺栓切割后整体更换护栏而言,更为节约成本。由此在以上提高护栏架支护效果的情况下,本申请在保持良好的支护效果的同时还需要灵活方便拆卸组装的功能,为护栏架的安装以及检修更换提供了便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所述第一框架与第四框架的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的螺栓均水平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贯穿其对应的两框架体将其连接固定,其中将螺栓水平设置,使得当框架体受到朝向树池内一侧的压力时,可为框架体提供更多向外的抵抗力,提高自护效果,减少框架体被行人倚靠时向内弯曲塌陷的可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所述第一框架与第四框架的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的螺栓为第五螺栓,所述第五螺栓位于第一框架与第四框架相邻侧边的上下端,以及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相邻侧边的上下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第一框架与第四框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支护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体呈平面的框架,且所述框架体的高度长度尺寸相等,所述框架体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栏架在安装前运输或在树池因道路扩建等原因需填埋而更换位置时,护栏架与篦子本体分离后自身可拆分,并叠合收纳,缩小运输空间,便于运输。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篦子本体上开设螺纹孔,替代在树池周围路面打孔,篦子本体上的螺纹孔可在篦子本体出厂前预选同一打好,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打孔,无需根据树池位置频繁移动打孔设备,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加工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保持良好的支护效果的同时还需要灵活方便拆卸组装的功能,为护栏架的安装以及检修更换提供了便利。2.护栏架在安装前运输或在树池因道路扩建等原因需填埋而更换位置时,护栏架与篦子本体分离后自身可拆分,并叠合收纳,缩小运输空间,便于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树池篦子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反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在A处体现合页安装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护栏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在B处体现护栏架安装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护栏架;1a、框架体;11、第一框架;111、第一方形杆;1111、第一通孔;112、第二方形杆;1121、第一螺纹孔;113、第三方形杆;114、第四方形杆;1141、第六螺纹孔;12、第二框架;121、第五方形杆;1211、第二通孔;1212、第一固定块;1212-1、第三通孔;1213、第二固定块;1213-1、第四通孔;122、第六方形杆;1221、第二螺纹孔;123、第七方形杆;13、第三框架;14、第四框架;2、合页;21、第一合页片;211、第一套筒;22、第二合页片;221第二套筒;23、合页轴;3、篦子本体;31、组合块;31a、第一组合块;31b、第二组合块;311、第三螺纹孔;312、第四螺纹孔;313、缺口;32、树洞;4、第一螺栓;5、第二螺栓;6、圆柱杆;7、第三螺栓;8、第四螺栓;9、第五螺栓;10、树池。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护栏的树池篦子,包括篦子本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树木设置的护栏架(1),所述护栏架(1)沿围绕方向分为至少两个框架体(1a),相邻两所述框架体(1a)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篦子本体(3)上表面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框架体(1a)抵压于螺纹孔上方且通过螺栓件与螺纹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护栏的树池篦子,包括篦子本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树木设置的护栏架(1),所述护栏架(1)沿围绕方向分为至少两个框架体(1a),相邻两所述框架体(1a)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篦子本体(3)上表面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框架体(1a)抵压于螺纹孔上方且通过螺栓件与螺纹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护栏的树池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子本体(3)包括两个分离的组合块(31),所述两组合块(31)向一侧设置有缺口(313),两所述组合块(31)组合时缺口(313)拼合形成供树木穿过的树洞(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护栏的树池篦子,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组合块(31)分别为第一组合块(31a)和第二组合块(31b),所述框架体(1a)包括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第三框架(13)和第四框架(14),所述第一框架(11)下端和第四框架(14)的下端固定于第二组合块(31b)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框架(12)下端和第三框架(13)的下端固定于第一组合块(31a)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框架(11)与第二框架(12)相邻侧边相枢接,所述第三框架(13)与第四框架(14)相邻侧边相枢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新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