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救援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402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救援篮,包括吊架和吊篮,在所述吊篮内设置衬垫,在所述吊篮的上框架上对称设置两个吊架,两个吊架通过连接销铰接,所述吊架整体呈V型,在V型中间位置设置有横梁,在横梁上安装有漂浮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1.模块化设计,维护方便。该救援篮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框体、吊架等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开发,提高各部件的互换性与通用性,维护方便。2.轻量化设计,实用性强。通过对吊架、吊篮、衬垫及漂浮器等部件的轻量化设计,以及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和塑料件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设备重量,增加了直升机救援的有效载荷,实用性强。3.一体化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完善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救援篮
本技术涉及通用航空装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升机救援篮。
技术介绍
直升机救援是把直升机应用于应急救援,能更快速到达水、陆路不可通达的作业现场,实施搜索救援、物资运送、空中指挥等工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应急救援。救援篮作为一种直升机应急救援专用设备,具备运送救援人员、转运伤病员和重要物资等功能,其主要用于在绞车救援。常用直升机救援篮的结构复杂、质量大、储运空间要求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维护成本和直升机救援装备的总重量,减少了机舱可用的空间,经济性和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升机救援篮,旨在解决现有直升机救援篮的结构复杂、笨重、制作工艺复杂、维护不方便和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升机救援篮,包括框体和吊架,所述框体由多根圆管焊接制成,整体呈凹腔型;在所述框体的凹腔内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由塑料制成,整体呈凹腔型,在所述衬垫的凹腔底部设置有多个方形孔;在所述框体顶部矩形框的两个侧边各铰接一个吊架,两个吊架通过连接销铰接,所述吊架整体呈V型,在V型中间位置设置有横梁,在横梁上安装有漂浮器。进一步地,所述吊篮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编织网柔性连接,所述衬垫为真空垫;在上框架上铰接有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底边与下框架连接。更进一步地,在吊架V型底端设置有吊钩孔和销孔,用于安装连接销;在吊架V型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圆管,用于与上框架矩形框铰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架呈三角形,在三角形顶端设置有圆管,用于与上框架铰接。更进一步地,在下框架上设置有卡环,用于卡扣活动支架的底边。更进一步地,所述编织网由纵向和横向编织带组成,每根纵向编织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环固定在上、下框架上;纵向和横向编织带的连接处通过缝制固定。更进一步地,在下框架中间设置有多根纵向和横向分布的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吊篮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多根圆管焊接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衬垫由塑料制成,整体呈凹腔型。更进一步地,在所述衬垫的凹腔底部设置有多个方形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1.模块化设计,维护方便。该救援篮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框体、吊架等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开发,提高各部件的互换性与通用性,维护方便。2.轻量化设计,实用性强。通过对吊架、吊篮、衬垫及漂浮器等部件的轻量化设计,以及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和塑料件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设备重量,增加了直升机救援的有效载荷,实用性强。3.一体化结构,购置成本低。一体化结构有效减少制备工艺,降低零部件加工成本,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完善、购置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为实施例一的直升机救援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直升机救援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主视图;图7为图5的侧视图;图8为图5的俯视图;图9为上框架13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折叠状态的救援篮的整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主视图;图12为图10的侧视图;图13为图10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直升机救援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框体1、漂浮器2、吊架3、衬垫4等。所述框体1由多根圆管焊接制成,整体呈凹腔型,其凹腔的长宽高分别为1200mm、720mm、600mm。在所述框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衬垫4;所述衬垫4由塑料制成,整体呈凹腔型,凹腔底部设置有多个方形孔,以减轻重量和便于液体排出。在所述框体1顶部矩形框的两个侧边各铰接一个吊架3,两个吊架通过连接销铰接。所述吊架3整体呈V型,在V型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横梁,在横梁上安装有漂浮器2,所述漂浮器为圆柱形漂浮器;在V型底端设置有吊钩孔和销孔,用于安装连接销;在V型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圆管,用于与框体顶部矩形框铰接。所述框体1、吊架3和连接销均采用高强度低密度合金材料制成。实施例二:一种可折叠的直升机救援篮,如图5至图8所示,包括编织网11、下框架12、上框架13和真空垫14,上框架13与下框架12通过编织网11柔性连接,真空垫14放置于由上框架13、下框架12及编织网11组成的内腔中。如图9所示,上述上框架13包括矩形框21、活动支架22、吊架24及连接销25,矩形框21四边的中间位置分别铰接一个活动支架22,矩形框两侧各铰接一个吊架24,两个吊架24通过连接销25铰接。上述矩形框21的四周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环。上述吊架24整体呈V型,V型底端设置有吊钩孔和销孔,用于安装连接销25;V型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矩形框21铰接的圆管,V型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横梁,横梁上安装有圆柱形漂浮器23。上述活动支架22呈三角形,并在其顶端设置有与矩形框21铰接的圆管。上述下框架12呈矩形,在下框架四边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2-3个卡环26(如图5所示),用于将活动支架22的底边卡扣固定在下框架12上;在下框架的四周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环,上框架13、下框架12的安装环数量一致,且在下框架12中间设置有多根纵向和横向分布的加强筋。上述编织网11由纵向和横向编织带组成,纵向编织带的数量与上下框架安装环的数量一致,纵向编织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环固定在上、下框架上;横向编织带设置的数量可根据需要选择,纵向和横向编织带的连接处通过缝制固定。上述真空垫14为常用真空座垫,其长宽高分别为1200mm、720mm、20mm。上述上框架13和下框架12中除漂浮器23外,其他部件均采用高强度低密度合金材料制成。一种可折叠的直升机救援篮的折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从下框架的卡环26中取出四个活动支架22,然后依次将四个活动支架22向矩形框21内侧旋转,接着进入步骤二;步骤二,将上框架13沿竖直方向下放,并整理编织网11,使其横向编织带向下靠紧并拢,将弯曲的纵向编织带折叠整齐,然后将四个活动支架22叠放整齐,接着进入步骤三;步骤三,取下连接销25,并向矩形框21内侧旋转吊架24,将两个吊架及漂浮器23叠放在四个活动支架22上,至此,完成直升机救援篮的折叠。折叠完成后救援篮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0至图13所示。本直升机救援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直升机救援篮置于适宜直升机飞行作业的空旷场地中;步骤二、向上旋转左右吊架3,对齐吊钩孔,并通过连接销固定连接左右吊架(如果是折叠好的救援篮,则先打开救援篮,将活动支架22的底边通过卡环26卡扣固定在下框架12上,然后再连接左右吊架24);步骤三、绞车下放吊钩,用吊钩勾住吊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升机救援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和吊架,所述框体由多根圆管焊接制成,整体呈凹腔型;在所述框体的凹腔内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由塑料制成,整体呈凹腔型,在所述衬垫的凹腔底部设置有多个方形孔;在所述框体顶部矩形框的两个侧边各铰接一个吊架,两个吊架通过连接销铰接,所述吊架整体呈V型,在V型中间位置设置有横梁,在横梁上安装有漂浮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救援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和吊架,所述框体由多根圆管焊接制成,整体呈凹腔型;在所述框体的凹腔内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由塑料制成,整体呈凹腔型,在所述衬垫的凹腔底部设置有多个方形孔;在所述框体顶部矩形框的两个侧边各铰接一个吊架,两个吊架通过连接销铰接,所述吊架整体呈V型,在V型中间位置设置有横梁,在横梁上安装有漂浮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升机救援篮,其特征在于:在吊架V型底端设置有吊钩孔和销孔,用于安装连接销。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波罗伍周王秉玺王聪赵富强钟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