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249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1
一种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其包括舱体单元和插板单元;舱体单元包括筒状的舱本体;舱本体的第一端由第一端板封闭,第二端为敞口;舱本体内周的两侧安装有导轨;导轨上侧形成有凹槽;舱本体外侧的正上方形成有沿舱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脊,脊上形成有挂载孔;插板单元包括插板本体,插板本体插入于舱本体内,用于承载伤员;在插板本体的两侧形成有滚轮,位于插板本体的下方;滚轮容纳在导轨的凹槽中;插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有第二端板,用于封闭舱本体的第二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吊舱。
技术介绍
地震、海啸、火灾、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不可避免,恐怖袭击以及军事作战行动时有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等问题受到全世界高度重视。一直以来,如果在“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则可大幅提升火线伤员的早期救治效率,最大限度减少伤亡率。如何在最短时间给予伤员必要救治,将其快速转运至上级救治机构,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灾害及其引发的次、衍生灾害具有多样性、严重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给伤员转运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传统的伤员后送主要依靠人力担架搬运、陆地车辆运输工具、救护直升机和医疗船舶等方式;此外,国外已将各种形式的地面机器人也逐渐应用于伤员后送工作。但上述方式易受灾害现场环境、交通情况、地形地貌、力量部署和场地等限制,导致救援人员、陆地交通工具、舰船、直升机和地面机器人难以快速到达灾害现场,伤员后送工作只能人工搬运,影响工作效率,且极易造成伤员的二次损伤。目前无人机技术主要用于灾害现场实时监视、灾后伤员搜寻、物资投送、医疗用品运送和现场干预、通信中继和灾后灾情评估等工作,积极探索和拓展无人机技术在伤员后送方面的论证和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通过直接挂载的方式快速实现短距战术区域伤员转运,将有利于提升任务区域伤员转运效率。本申请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其包括舱体单元和插板单元;舱体单元包括筒状的舱本体;舱本体的第一端由第一端板封闭,第二端为敞口;舱本体内周的两侧安装有导轨;导轨上侧形成有凹槽;舱本体外侧的正上方形成有沿舱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脊,脊上形成有挂载孔;插板单元包括插板本体,插板本体插入于舱本体内,用于承载伤员;在插板本体的两侧形成有滚轮,位于插板本体的下方;滚轮容纳在导轨的凹槽中;插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有第二端板,用于封闭舱本体的第二端。优选地,第二端板结合在舱本体的第二端内。优选地,舱本体的第二端上形成有缺口;第二端板上端形成有凸起部;凸起部容纳在该缺口中;凸起部形成有结合孔;脊的第二端延伸超过舱本体的第二端,并插入所述结合孔中;脊的第二端上形成有闩锁孔。优选地,所述挂载孔为多个。优选地,在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个挂载孔。优选地,第二端板的外侧形成有把手。优选地,第一端板的外侧也形成有把手。优选地,所述舱本体形成为圆筒状。通过本申请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可以拉出插板本体,将伤员放在上面后再插入舱本体中,通过闩锁固定好第二端板,通过挂载孔,将整个用无人机吊舱挂在无人机下方,由此实现伤员的快速转运。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1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的舱体单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舱体单元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的舱体单元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的插板单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插板单元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插板单元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插板单元自舱体单元抽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其包括舱体单元和插板单元;舱体单元包括筒状的舱本体10;舱本体10的第一端由第一端板20封闭,第二端为敞口;舱本体10内周的两侧安装有导轨14;导轨14上侧形成有凹槽;舱本体10外侧的正上方形成有沿舱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脊11,脊11上形成有挂载孔12。挂载孔12可以是多个。插板单元包括插板本体40,插板本体40插入于舱本体10内,用于承载伤员;在插板本体10的两侧形成有滚轮41,位于插板本体40的下方;滚轮41容纳在导轨14的凹槽中;插板本体10的第二端固定有第二端板30,用于封闭舱本体10的第二端。第二端板30结合在舱本体10的第二端内。舱本体10的第二端上形成有缺口15;第二端板30上端形成有凸起部32;凸起部32容纳在该缺口15中;凸起部32形成有结合孔32a;脊11的第二端13延伸超过舱本体10的第二端,并插入结合孔32a中;脊11的第二端13上形成有闩锁孔,通过该闩锁孔,可以插入闩或锁,以防止与插板本体结合在一起的第二端板自舱本体内脱出或滑出。在脊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个挂载孔12,这样可以通过在两端分别挂载一个无人机,实现两个无人机协力转用。第二端板30的外侧形成有把手31,方便将插板本体自舱本体内抽出。第一端板20的外侧也形成有把手21,以方便在两端抬起吊舱。舱本体10形成为圆筒状,这样在没有伤员装入其中且需要移动舱本体时,可以通过滚动方式实现移动。舱本体的长度可以设计为2米,内径可以是80厘米,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使其重量尽可能小,例如选用环氧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航空铝合金材料制成。舱本体内还可配备必要的医疗仪器,例如供养装置(氧气袋、氧气瓶或小型制氧机)、生理监测传感器、监护仪器;在舱内的显眼位置可以设置伤情标志。使用时,将插板自舱本体抽出,将伤员放置在插板上后,将插板推入舱本体内;闩锁第二端板后,将整个吊舱通过挂载孔挂载到无人机上,通过无人机将伤员迅速转运,使其可以尽快得到救治。利用舱体顶部的挂载孔挂接到无人机上来实现伤员转运功能,操作简便,非常适用于空旷场地伤员短距离快速转运的条件。本申请基于固定翼和旋翼相结合的无人机,或全旋翼无人机,根据不同载荷要求,可挂载的无人机数量可变,既可以解决垂直起降的问题,也可以兼顾巡航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单元和插板单元;/n舱体单元包括筒状的舱本体;舱本体的第一端由第一端板封闭,第二端为敞口;舱本体内周的两侧安装有导轨;导轨上侧形成有凹槽;舱本体外侧的正上方形成有沿舱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脊,脊上形成有挂载孔;/n插板单元包括插板本体,插板本体插入于舱本体内,用于承载伤员;在插板本体的两侧形成有滚轮,位于插板本体的下方;滚轮容纳在导轨的凹槽中;插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有第二端板,用于封闭舱本体的第二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单元和插板单元;
舱体单元包括筒状的舱本体;舱本体的第一端由第一端板封闭,第二端为敞口;舱本体内周的两侧安装有导轨;导轨上侧形成有凹槽;舱本体外侧的正上方形成有沿舱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脊,脊上形成有挂载孔;
插板单元包括插板本体,插板本体插入于舱本体内,用于承载伤员;在插板本体的两侧形成有滚轮,位于插板本体的下方;滚轮容纳在导轨的凹槽中;插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有第二端板,用于封闭舱本体的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其特征在于:
第二端板结合在舱本体的第二端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屉式无人机挂载式伤员运输吊舱,其特征在于:
舱本体的第二端上形成有缺口;第二端板上端形成有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功灵张健石渊博张靖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