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敬存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731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5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包括支撑架、轨道承载台、转动盘、转接轨和能够驱动转动盘转动的转动盘驱动装置;轨道承载台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转动盘可转动安装在轨道承载台的中央部位,转接轨与转动盘固定连接并且处在转动盘正下方,轨道承载台上设有四个轨道挂接部,每个轨道挂接部下侧分别设有一过渡轨道段,四个过渡轨道段沿转动盘的周向分布并且均处在转接轨外侧,其中两个过渡轨道段的中心线处在一直线上,另两个过渡轨道段的中心线处在另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通过四个轨道挂接部与空中轨道相应的四个轨道端头连接,结合支撑架的支撑作用,能够牢固地安装在空中轨道的X形交汇处,实现轨道转换,且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城市公共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保有量也在显著增加,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市区交通解决方案主要是城市交通立体化,通过改原先的道路平面交叉为立体交叉,一些大城市还利用地下交通与地面交通相结合,起到了有效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但是兴建该类交通设施资金投入量大、施工周期长,尤其是地下工程的实施,还受当地的地质、地貌等因素的制约。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简称BRT)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交通方案,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Rail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Bus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但这种方案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虽然方便了公交运行,却影响了其他各类车辆的畅通。于是人们想到采用空中轨道,配合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车辆的方式,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上述空中轨道为离地面一定高度的轨道,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车站;车辆在空中轨道上运行,到达车站时停下来上下客。通常,空中轨道供多个不同路线的车辆共用,空中轨道呈网状,存在多个X形交汇处或Y形交汇处,在这些交汇处需要设置轨道转换或切换装置,使车辆运行至交汇处时能够沿预定的线路继续运行。现有的用于X形交汇处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大多存在与空中轨道主体结合不够牢固或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这种轨道交叉转换装置能够牢固地安装在空中轨道的X形交汇处,实现轨道转换,且操作方便。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轨道承载台、转动盘、转接轨和能够驱动转动盘转动的转动盘驱动装置;轨道承载台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转动盘可转动安装在轨道承载台的中央部位,转接轨与转动盘固定连接并且处在转动盘正下方,轨道承载台上设有四个轨道挂接部,每个轨道挂接部下侧分别设有一过渡轨道段,四个过渡轨道段沿转动盘的周向分布并且均处在转接轨外侧,其中两个过渡轨道段的中心线处在一直线上,另两个过渡轨道段的中心线处在另一直线上。本技术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作为本申请人研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设置在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空中轨道的X形交汇处。在X形交汇处,空中轨道共有四个轨道端头(轨道端头是指一段空中轨道的端部),其中两个轨道端头相互对准,另两个轨道端头相互对准;轨道承载台上的四个轨道挂接部分别挂接在这四个轨道端头上(安装就位后可将轨道挂接部与对应的轨道端头焊接),从而将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固定在空中轨道上;四个过渡轨道段分别与这四个轨道端头接续。在X形交汇处,当车辆需要从一轨道端头越过与其对准的另一个轨道端头时,转动盘驱动装置预先驱动转动盘转动,使转接轨转动至与这两个轨道端头对应的位置,此时这两个过渡轨道段通过转接轨、对应的两个过渡轨道段接续,转接轨的中心线与这两个过渡轨道段的中心线处在一直线上,从而使这两个轨道端头、两个过渡轨道段和转接轨连成一线,使车辆能够顺利通过X形交汇处。优选方案中,上述转动盘驱动装置包括转动盘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转动盘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架或轨道承载台上,主动齿轮安装在转动盘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齿轮固定安装在转动盘上,从动齿轮与转动盘轴线相重合,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转动盘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时,主动齿轮通过从动齿轮带动转动盘转动,从而切换转接轨的位置。优选方案中,上述轨道承载台的中央部位设有限位圆筒,限位圆筒与各过渡轨道段对应的部位设有通孔;转动盘底部设有限位圆环,限位圆环处在限位圆筒顶部的开口中。限位圆环的外壁与限位圆筒内壁的顶部配合,实现对转动盘的限位。各通孔分别将对应的过渡轨道段的内部空腔与限位圆筒的腔体连通,当某两个过渡轨道段通过转接轨接续时,相应的两个通孔将转接轨的内部空腔与这两个过渡轨道段的内部空腔连通,形成供车辆通过的通道。一种更优选方案中,上述限位圆筒顶部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中设有均匀排列的多个滚珠,转动盘的下表面与各滚珠接触。各滚珠与转动盘滚动配合,起到对转动盘的支撑作用,使转动盘能够更为顺畅、平稳地转动。另一更优选方案中,上述限位圆筒顶部设有多个支撑滚轮,各支撑滚轮沿限位圆筒的周向排列,转动盘的下表面与各支撑滚轮接触。各支撑滚轮与转动盘滚动配合,起到对转动盘的支撑作用,使转动盘能够更为顺畅、平稳地转动。优选方案中,上述转接轨两端部的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呈弧形,且转接轨两端部的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处在同一个圆上;各过渡轨道段内端的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呈弧形,且各过渡轨道段内端的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处在同一个圆上。这样,在确保过渡轨道段不会妨碍转接轨随转动盘转动的情况下,当转接轨与对应的两个过渡轨道段连成一线时,能够使转接轨与过渡轨道段之间的间隙尽量小,从而使车辆越过轨道交叉转换装置时更为平稳。优选方案中,上述轨道挂接部包括挂接板,挂接板两侧分别设有一侧限位板,两个侧限位板的上边沿分别与挂接板两侧边沿一体连接,过渡轨道段处在挂接板和两个侧限位板围成的空间中。轨道挂接部的横截面形状呈开口向下的U形,轨道挂接部与轨道端头结合时,挂接板叠置在轨道端头的顶面上,两个侧限位板分别处于轨道端头两侧并紧贴轨道端头的侧面,使得轨道交叉转换装置与各轨道端头结合牢固,不易错位。通常,上述过渡轨道段的横截面形状及尺寸与转接轨一致。上述过渡轨道段及转接轨的横截面形状及尺寸均与轨道端头一致。通常,上述四个过渡轨道段中,两个过渡轨道段的中心线所在直线,与另两个过渡轨道段的中心线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90度之间。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通过四个轨道挂接部与空中轨道相应的四个轨道端头连接,结合支撑架的支撑作用(支撑架底部安装在地面上),能够牢固地安装在空中轨道的X形交汇处,实现轨道转换,使车辆能够顺利通过X形交汇处,且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轨道承载台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轨道承载台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转动盘及转接轨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转动盘及转接轨的A向视图;图6是图5中转动盘及转接轨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空中轨道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包括支撑架1、轨道承载台2、转动盘3、转接轨4和能够驱动转动盘转动的转动盘驱动装置。支撑架1与轨道承载台2固定连接。转动盘3可转动安装在轨道承载台2的中央部位,转接轨4与转动盘3固定连接并且处在转动盘3正下方。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轨道承载台、转动盘、转接轨和能够驱动转动盘转动的转动盘驱动装置;轨道承载台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转动盘可转动安装在轨道承载台的中央部位,转接轨与转动盘固定连接并且处在转动盘正下方,轨道承载台上设有四个轨道挂接部,每个轨道挂接部下侧分别设有一过渡轨道段,四个过渡轨道段沿转动盘的周向分布并且均处在转接轨外侧,其中两个过渡轨道段的中心线处在一直线上,另两个过渡轨道段的中心线处在另一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30 CN 2019206182779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轨道承载台、转动盘、转接轨和能够驱动转动盘转动的转动盘驱动装置;轨道承载台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转动盘可转动安装在轨道承载台的中央部位,转接轨与转动盘固定连接并且处在转动盘正下方,轨道承载台上设有四个轨道挂接部,每个轨道挂接部下侧分别设有一过渡轨道段,四个过渡轨道段沿转动盘的周向分布并且均处在转接轨外侧,其中两个过渡轨道段的中心线处在一直线上,另两个过渡轨道段的中心线处在另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承载台的中央部位设有限位圆筒,限位圆筒与各过渡轨道段对应的部位设有通孔;转动盘底部设有限位圆环,限位圆环处在限位圆筒顶部的开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圆筒顶部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中设有均匀排列的多个滚珠,转动盘的下表面与各滚珠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圆筒顶部设有多个支撑滚轮,各支撑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存
申请(专利权)人:陈敬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