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297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报警模块、电动执行机构、隔爆型堆煤传感器;报警模块、电动执行机构、隔爆型堆煤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电机、驱动机构和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与道岔的尖轨连接,另一端与电机驱动连接;电机垂直驱动机构,设置于驱动机构的上方,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电机输出杆;电机输出杆垂直驱动机构设置;通过设置曲柄滑块机构将电机输出的驱动力改变输出方向,转换为水平推动道岔变道的动力,避免电机等电路靠近地面,导致的积水漏电等问题,提高装置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属于矿用设施领域。
技术介绍
矿山运输需要满足这种作业环境复杂、维护检修困难、安全要求高的要求。矿山运输面临工况多变、载荷随机性大,现有道岔的执行机构通常设置于道岔下方或道岔一侧,但连接后驱动道岔准确性下降,难以准确更换道岔。现有道岔控制方式无法实现远距离报警和操作,安全性交底,而且缺乏变轨检测模块,当变轨后,道岔位置不准确时,无法及时响应,提醒操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报警模块、电动执行机构、隔爆型堆煤传感器;报警模块、电动执行机构、隔爆型堆煤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电机、驱动机构和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与道岔的尖轨连接,另一端与电机驱动连接;电机垂直驱动机构,设置于驱动机构的上方,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电机输出杆;电机输出杆垂直驱动机构设置;驱动机构包括:壳体、主动轮、从动轮、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第五支杆,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电机输出杆的另一端与主动轮的中心相连接;驱动杆的第二端安装于壳体内;驱动杆的第二端上连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杆转动连接,相接处设置于主动轮顶面上;第二支杆的另一端第四支杆转动连接,相接处设置于从动轮顶面上;第三支杆的另一端与第四支杆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五支杆的一端与驱动杆的第二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杆、第四支杆的连接处转动连接。优选地,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设置于壳体一端,驱动杆穿设于第一安装座内,并与第一安装座滑动连接。优选地,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安装于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相接端上;第五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相连接。优选地,包括:电气箱,控制器、电动执行机构容纳设置于电气箱中。优选地,包括:报警模块包括:语音模块和灯光模块,语音模块、灯光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语音模块和灯光模块设置于电气箱顶面上。优选地,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与控制器、报警模块供电连接。优选地,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与电动执行机构供电连接。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申请所提供的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具有红灯、绿灯显示功能的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同时配合报警声,直观指示矿道内道岔的移动是否到位,提高矿道内生产安全性。采用控制器及光电隔离模块,提高装置的抗干扰能力。2)本申请所提供的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通过设置曲柄滑块机构将电机输出的驱动力改变输出方向,转换为水平推动道岔变道的动力,避免电机等电路靠近地面,导致的积水漏电等问题,提高装置使用安全性。3)本申请所提供的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通过采用主动轮带动从动轮,提高变轨过程中驱动杆推动的平稳性,同时可通过控制电机的输出转动方向,提高道岔移动精度,避免变轨不到位问题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安装状态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中电机及驱动执行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驱动执行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40、轨道;130、道岔;310、驱动杆;320、电气箱;120、报警模块;321、电机;311、电机输出杆;340、驱动机构;341、壳体;342、第一安装座;331、第一支杆;332、第二支杆;333、第三支杆;334、第四支杆;343、第五支杆;350、第二安装座;323、主动轮;324、从动轮;100、控制器;110、按键面板;210、第一电源模块;220、第二电源模块;120、报警模块;300、电动执行机构;400、隔爆型堆煤传感器;500、遥控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的矿用道岔130执行控制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轨道140,在成对设置地轨道140之间设置道岔130。电动执行机构300包括:电机321、驱动机构340和驱动杆310;驱动杆310的一端穿过轨道140并与道岔130的尖轨连接。通过驱动杆310推动道岔130分别与两侧的轨道140相连接,实现变轨。驱动杆310的另一端与电机321驱动连接。为实现防水的作用,电机321安装于电气箱320中。参见图2,电机321垂直驱动机构340,设置于驱动机构340上方。驱动杆310伸出驱动机构340的侧壁。电机321的输出端上设置电机输出杆311;电机输出杆311的垂直驱动机构340设置。参见图3,驱动机构340包括:壳体341、主动轮323、从动轮324、第一支杆331、第二支杆332、第三支杆333、第四支杆334、第五支杆343;主动轮323、从动轮324啮合;电机输出杆311的另一端与主动轮323的中心相连接。驱动杆310的第二端安装于壳体341内;驱动杆310的第二端上连接第一支杆331和第二支杆332。第一支杆331的另一端与主动轮323顶面转动连接;同时第一支杆331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杆33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杆331与第三杆的相接处设置于主动轮323顶面上,并转动连接。第二支杆332的另一端与从动轮324顶面转动连接,同时第二支杆332的另一端与第四支杆33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杆332与第四支杆334的相接处设置于从动轮324顶面上,并转动连接。第三支杆333的另一端与第四支杆334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五支杆343的一端与驱动杆310的第二端相连接,另一端垂直连接面向外延伸并与第三支杆333、第四支杆334的连接端相连接;第三支杆333的另一端相对第五支杆343转动连接;第四支杆334的另一端相对第五支杆343转动连接。通过电机321驱动主动轮323,从动轮324转动,主动轮323和从动轮324通过第一~四支杆带动第五支杆343在壳体341内作伸缩运动,第五支杆343将此运动传递至驱动杆310上,从而通过辅助杆件组件带动驱动杆310在壳体341内作伸缩运动。完成对道岔130变轨运动。通过杆件组件,能提高驱动杆310运动的平稳性。避免引起道岔130变形,造成轨道140对接不准确,今儿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电机321仅需垂直驱动机构340设置,仅需驱动机构340与轨道140和道岔130处于同一平面,能避免电机321靠近地面,防止电机321的漏电进水事故发生。通过驱动主动轮323带动从动轮324。主动轮323、从动轮324均为齿轮。优选地,包括:第一安装座342;第一安装座342设置于壳体341一端,驱动杆310穿设于第一安装座342内,并沿第一安装座342轴线滑动。从而在提供支撑的作用,有利于控制驱动杆3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00)、报警模块(120)、电动执行机构(300)、隔爆型堆煤传感器(400);/n所述报警模块(120)、电动执行机构(300)、隔爆型堆煤传感器(400)、分别与控制器(100)电连接;/n所述电动执行机构(300)包括:电机(321)、驱动机构(340)和驱动杆(310),驱动杆(310)的一端与道岔的尖轨连接,另一端与电机(321)驱动连接;/n所述电机(321)垂直驱动机构(340),设置于驱动机构(340)的上方,电机(321)的输出端上设置电机输出杆(311);电机输出杆(311)垂直驱动机构(340)设置;/n所述驱动机构(340)包括:壳体(341)、主动轮(323)、从动轮(324)、第一支杆(331)、第二支杆(332)、第三支杆(333)、第四支杆(334)、第五支杆(343),所述主动轮(323)与从动轮(324)啮合;/n所述电机输出杆(311)的另一端与主动轮(323)的中心相连接;/n所述驱动杆(310)的第二端安装于壳体(341)内;/n所述驱动杆(310)的第二端上连接第一支杆(331)和第二支杆(332);/n所述第一支杆(331)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杆(333)转动连接,相接处设置于主动轮(323)顶面上;/n所述第二支杆(332)的另一端第四支杆(334)转动连接,相接处设置于从动轮(324)顶面上;/n所述第三支杆(333)的另一端与第四支杆(334)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支杆(343)的一端与驱动杆(310)的第二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杆(333)、第四支杆(334)的连接处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道岔执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00)、报警模块(120)、电动执行机构(300)、隔爆型堆煤传感器(400);
所述报警模块(120)、电动执行机构(300)、隔爆型堆煤传感器(400)、分别与控制器(100)电连接;
所述电动执行机构(300)包括:电机(321)、驱动机构(340)和驱动杆(310),驱动杆(310)的一端与道岔的尖轨连接,另一端与电机(321)驱动连接;
所述电机(321)垂直驱动机构(340),设置于驱动机构(340)的上方,电机(321)的输出端上设置电机输出杆(311);电机输出杆(311)垂直驱动机构(340)设置;
所述驱动机构(340)包括:壳体(341)、主动轮(323)、从动轮(324)、第一支杆(331)、第二支杆(332)、第三支杆(333)、第四支杆(334)、第五支杆(343),所述主动轮(323)与从动轮(324)啮合;
所述电机输出杆(311)的另一端与主动轮(323)的中心相连接;
所述驱动杆(310)的第二端安装于壳体(341)内;
所述驱动杆(310)的第二端上连接第一支杆(331)和第二支杆(332);
所述第一支杆(331)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杆(333)转动连接,相接处设置于主动轮(323)顶面上;
所述第二支杆(332)的另一端第四支杆(334)转动连接,相接处设置于从动轮(324)顶面上;
所述第三支杆(333)的另一端与第四支杆(334)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支杆(343)的一端与驱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军亮赵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林州市太行矿机设备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