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粗糙集的装配知识发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7248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粗糙集的装配知识发现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装配知识发现效率低、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其在进行相关装配时可直接利用发现的装配顺序,为装配过程提供参考,加快装配知识采集速度,提高装配知识的发现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基于粗糙集算法,建立决策信息表;在此基础上研究各条件属性的重要度并进行属性约简,得到约简集;然后根据约简后得到新的装配知识信息系统决策表,分析出决策规则,进而得出装配顺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粗糙集的装配知识发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知识的发现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粗糙集的装配知识发现方法。
技术介绍
:在制造企业,知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关键的手段之一,而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是生产过程中相关知识的发现。装配是制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装配知识的发现则对制造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发现是从各种信息中,根据不同的需求获得知识的过程。知识发现的目的是向使用者屏蔽原始数据的繁琐细节,从原始数据中提炼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知识,直接向使用者报告,这也是装配知识发现的难点。装配知识的发现方法是将大量数据信息的内容,以及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等转化为图形,以图形的形式反馈给装配人员,可视化技术给了数据和装配人员之间以交互式的体验,使得可以在一个高的层次上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很多装配过程仍是凭借装配人员的经验,缺乏科学依据,使装配知识的发现处于停滞状态。另一种装配知识的发现方法是在装配语义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将装配语义分为概念层、结构层和零件层,通过在Pro/E系统中建立装配规划系统获取装配序列等相关的产品语义信息。将装配序列规划中的隐性知识(零件属性和联接方法等)建立知识库,需要时将隐性知识调出,再与标准知识库中的内容进行比较,求出装配体中的装配优先关系,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终的装配序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当存储的知识量过大时就会导致搜索效率降低,影响装配序列规划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粗糙集的装配知识发现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装配知识发现效率低、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其在进行相关装配时可直接利用发现的装配顺序,为装配过程提供参考,加快装配知识采集速度,提高装配知识的发现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粗糙集的装配知识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基于粗糙集算法,建立决策信息表;在此基础上研究各条件属性的重要度并进行属性约简,得到约简集;然后根据约简后得到新的装配知识信息系统决策表,分析出决策规则,进而得出装配顺序。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粗糙集算法,建立决策信息表;(2)由决策表可以得到各条件属性的等价类,将各属性中相同的写为一组,可依次得到各条件属性的等价类;(3)根据所求论域U建立系统决策表,调查确定条件属性C和决策属性D,设i表示条件属性中的各属性;(4)在信息系统中,每个属性具有相应的等价关系,通过一个信息系统被视为等价关系族,信息系统和知识库相连接:(4-a)在装配信息系统S=(U,A)中,对于每个X和一个等价关系R,R=(a,b,…,z),其中X是U的子集,分别为X的R下近似集和R上近似集;(4-b)通过装配信息系统来划定边界域、正域和负域;(5)建立装配知识相对约简和相对核:(5-a)装配信息系统S=(U,A)和两个等价关系R1和R2,G满足:G是R1的R2独立子族和称G是R1相对于R2的一个约简,记为:知识的相对约简不是唯一的;(5-b)对于任意给定的X∈R1,X满足:称X是R1中R2必要的,R1中所有的R2必要知识共同组成了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称为R1的R2核,即R1相对于R2的核,得到相对核的概念,记为:知识的相对核是唯一的;(6)通过求解各属性的重要性,将不重要的属性进行约简,重要的属性加入约简集中,重要性通过依赖度之差表示:(6-a)依赖度显示两项知识之间的依赖程度,在S=(U,A)中,有等价关系R1和R2,知识R2是k度依赖于R1:(6-b)给定装配信息系统S=(U,A)和等价关系R1和R2,属性a的重要性为:从R1中去掉a后的重要性为sig(R1-a,R1,R2)=k-ka;(7)得到重要性最小的集合,从而得重要性最大的属性im,放入约简集redD(C),继续求解C中剩余属性和重要性最大属性im的并集的正域以及重要性取重要性最小的集合,形成约简集;(8)由约简集得到新的装配知识信息系统决策表,从而分析出决策规则。步骤(1)中,(1-a)装配信息系统用S表示,S=(U,A),其中U为非空的有限集合,U=(u1,u2,…,un),为论域或者对象空间,ui等代表对象;A=(a,b,…,z),并且也是非空的有限集合,A中元素i代表属性;(1-b)装配信息系统决策表包括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条件属性用C表示,决策属性用D表示,且A=C∪D,C∩D≠φ;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分别位于表的两侧,由条件推出决策,这两个属性使得信息系统变成一个决策表。步骤(4-a)中,(I)上近似集为根据知识R判断,可能属于X的U中元素的集合;(II)下近似集为根据知识R判断,肯定属于X的U中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步骤(4-b)中,(I)为X的边界域,是由X的近似集的差构成的;边界域处于中间位置,为既不能判断肯定属于X又不能判断肯定属于U-X中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II)posR(X)=RX为X的R正域;为X的R负域;正域为根据知识R判断,肯定属于X的U中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负域为判断一定不属于X的U中元素所组成的集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基于粗糙集算法,根据所求论域U建立系统决策表,调查确定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建立决策信息表,粗糙集是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它能表达和处理不确定信息,能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化简并求得知识的最小表达。以此为基础,研究各条件属性的重要度并进行属性约简,得到约简集;然后根据约简后得到新的装配知识信息系统决策表,分析出决策规则,进而得出装配顺序。在出现新的装配任务时,能够直接利用发现的装配顺序,改变凭借装配人员经验的工作模式。此方法不仅加快装配知识采集的速度,而且提高了装配知识发现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知识发现中参考体模型图。图2为知识发现中参考体具体支架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限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粗糙集装配知识发现方法,其首先基于粗糙集算法,建立决策信息表;在此基础上研究各条件属性的重要度并进行属性约简,得到约简集;然后根据约简后得到新的装配知识信息系统决策表,分析出决策规则,进而得出装配顺序。其本专利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基于粗糙集算法,建立决策信息表;(1-a)装配信息系统用S表示,S=(U,A),其中U为非空的有限集合,U=(u1,u2,…,un),称为论域或者对象空间,ui等代表对象;A=(a,b,…,z),并且也是非空的有限集合,A中元素i代表属性;(1-b)装配信息系统决策表包括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条件属性用C表示,决策属性用D表示,且A=C∪D,C∩D≠φ。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分别位于表的两侧,由条件推出决策,这两个属性使得信息系统变成了一个决策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粗糙集的装配知识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基于粗糙集算法,建立决策信息表;在此基础上研究各条件属性的重要度并进行属性约简,得到约简集;然后根据约简后得到新的装配知识信息系统决策表,分析出决策规则,进而得出装配顺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粗糙集的装配知识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基于粗糙集算法,建立决策信息表;在此基础上研究各条件属性的重要度并进行属性约简,得到约简集;然后根据约简后得到新的装配知识信息系统决策表,分析出决策规则,进而得出装配顺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粗糙集的装配知识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粗糙集算法,建立决策信息表;
(2)由决策表可以得到各条件属性的等价类,将各属性中相同的写为一组,可依次得到各条件属性的等价类;
(3)根据所求论域U建立系统决策表,调查确定条件属性C和决策属性D,
设i表示条件属性中的各属性;
(4)在信息系统中,每个属性具有相应的等价关系,通过一个信息系统被视为等价关系族,信息系统和知识库相连接:
(4-a)在装配信息系统S=(U,A)中,对于每个X和一个等价关系R,R=(a,b,…,z),其中X是U的子集,分别为X的R下近似集和R上近似集;
(4-b)通过装配信息系统来划定边界域、正域和负域;
(5)建立装配知识相对约简和相对核:
(5-a)装配信息系统S=(U,A)和两个等价关系R1和R2,G满足:G是R1的R2独立子族和称G是R1相对于R2的一个约简,记为:知识的相对约简不是唯一的;
(5-b)对于任意给定的X∈R1,X满足:称X是R1中R2必要的,R1中所有的R2必要知识共同组成了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称为R1的R2核,即R1相对于R2的核,得到相对核的概念,记为:知识的相对核是唯一的;
(6)通过求解各属性的重要性,将不重要的属性进行约简,重要的属性加入约简集中,重要性通过依赖度之差表示:
(6-a)依赖度显示两项知识之间的依赖程度,在S=(U,A)中,有等价关系R1和R2,知识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虎邓瑞祥何俊伍娅安嘉祥何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