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划伤糊盒机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710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划伤糊盒机传输装置,涉及糊盒机的传输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安装在糊盒机进料台端部的一对竖直支架,所述竖直支架的顶端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上铰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第一板设置在所述进料台的上方,所述转动板的第二板与第一板相对于其铰接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板的下方铰接有第一连接链,所述第一连接链的底端铰接有设置在所述进料台上方的重量压板,所述第二板上铰接有第二连接链,所述第二连接链的底端铰接有加料板,所述加料板的一端朝向所述竖直支架之间;以实现不管物料堆是否足够量,糊盒机进料端的物料均不会与传动辊发生相对滑动,造成物料磨损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划伤糊盒机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糊盒机的传输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划伤糊盒机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包装印刷行业中,糊盒机的应用是包装盒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印刷好、模切成型的纸板折叠成型并粘好糊口,机器糊盒代替了手工糊盒方式,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效率。糊盒机部位分为输纸部、预折部、勾底部、成型部、压盒部。糊盒机按照功能分为顺粘糊盒机,勾底糊盒机等,一般的糊盒机不带沟底功能甚至不带预折,好一点的带预折,当然现在大部分糊盒机都有预折,做勾底盒当然必须用沟底糊盒机,功能好一点的糊盒机还可以制作六角和异性盒,但是要配置喷胶系统和其他装置。然而早糊盒机进料的过程中,都是利用其进料端的传动辊,再利用物料堆自身的重力,让最底端的物料与传动辊有足够的摩擦力,从而利用传动辊将最底端的物料送入糊盒机的作业部分,所以就需要工人持续不断的向糊盒机的进料处持续加料,从而保证最底端的物料能够被传动辊送入后续部分,如果物料堆的重力不足,就会造成最底端的物料持续与传动辊发生相对滑动,传动辊就是不断的摩擦最底端的物料,造成物料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划伤糊盒机传输装置,以实现不管物料堆是否足够量,糊盒机进料端的物料均不会与传动辊发生相对滑动,造成物料磨损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防划伤糊盒机传输装置,包括安装在糊盒机进料台端部的一对竖直支架,所述竖直支架的顶端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上铰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第一板设置在所述进料台的上方,所述转动板的第二板与第一板相对于其铰接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板的下方铰接有第一连接链,所述第一连接链的底端铰接有设置在所述进料台上方的重量压板,所述第二板上铰接有第二连接链,所述第二连接链的底端铰接有加料板,所述加料板的一端朝向所述竖直支架之间。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链至少有两根,且均铰接在所述第二板的侧面。进一步的,所述重量压板的一端伸入所述竖直支架之间的空间且所述重量压板伸入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竖直支架接触。更进一步的,所述加料板的顶面安装有一对竖直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位置与所述竖直支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竖直支架之间的距离相同。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链与所述第一板的铰接部距离所述连接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链与所述第二板的铰接部距离所述连接轴的距离,且所述加料板的空载重量小于所述重量压板的重量。更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支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竖直延伸的镶嵌通道,所述重量压板的伸入端两侧安装有嵌入所述镶嵌通道的限位块。更进一步的,所述重量压板的底面设置有镶嵌槽,所述镶嵌槽内并排安装有若干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转轴与所述进料台上的传动辊转轴平行设置。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糊盒机的进料台上放置待糊盒的物料后,重量压板压持在物料堆的顶面,重量压板在加料板上没有物料时,其重量远大于加料板的重量,从而重量压板能够持续的压迫物料堆,对物料堆施加向下的压力,这样即使在糊盒机的进料台上的物料过少时,通过重量压板的压持,也能够保证物料堆最低端的物料与送料台上的传动辊之间不会出现相对滑动,能够让最低端的物料能够在传送辊的作用下被传入糊盒机的后续工段,有效避免了当没有物料可加时,最后的部分物料由于其自身重力不足而造成最低端的物料与传动辊发生相对移动而出现磨损的情况,同时在需要加料时,只需要将待添加的物料放置在加料板板,然后让物料在待添加物料的重力以及工人手动下压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让重量压板向上移动,让开物料堆的上方加料空间,再将物料从竖直支架之间的空间中推入进料台即可完成加料,完成加料后,松开加料板,重量压板又恢复对物料堆的压迫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竖直支架与重量压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竖直支架与重量压板的俯视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料台、2-竖直支架、3-连接轴、4-转动板、41-第一板、42-第二板、5-第一连接链、6-重量压板、7-第二连接链、8-加料板、9-限位板、10-镶嵌通道、11-限位块、12-镶嵌槽、13-传动辊、14-传动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防划伤糊盒机传输装置,包括安装在糊盒机进料台1端部的一对竖直支架2,所述竖直支架2的顶端通过连接轴3连接,所述连接轴3上铰接有转动板4,所述转动板4的第一板41设置在所述进料台1的上方,所述转动板4的第二板42与第一板41相对于其铰接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板41的下方铰接有第一连接链5,所述第一连接链5的底端铰接有设置在所述进料台1上方的重量压板6,所述第二板42上铰接有第二连接链7,所述第二连接链7的底端铰接有加料板8,所述加料板8的一端朝向所述竖直支架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糊盒机的进料台1上放置待糊盒的物料后,重量压板6压持在物料堆的顶面,重量压板6在加料板8上没有物料时,其重量远大于加料板8的重量,从而重量压板6能够持续的压迫物料堆,对物料堆施加向下的压力,这样即使在糊盒机的进料台1上的物料过少时,通过重量压板6的压持,也能够保证物料堆最低端的物料与送料台上的传动辊14之间不会出现相对滑动,能够让最低端的物料能够在传送辊的作用下被传入糊盒机的后续工段,有效避免了当没有物料可加时,最后的部分物料由于其自身重力不足而造成最低端的物料与传动辊14发生相对移动而出现磨损的情况,同时在需要加料时,只需要将待添加的物料放置在加料板8板,然后让物料在待添加物料的重力以及工人手动下压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让重量压板6向上移动,让开物料堆的上方加料空间,再将物料从竖直支架2之间的空间中推入进料台1即可完成加料,完成加料后,松开加料板8,重量压板6又恢复对物料堆的压迫状态。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连接链7至少有两根,且均铰接在所述第二板42的侧面,以避免从加料板8上将物料推入进料台1上时,第二连接链7对物料造成阻挡。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重量压板6的一端伸入所述竖直支架2之间的空间且所述重量压板6伸入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竖直支架2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竖直支架2之间的空间,对重量压板6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避免其发生转动。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加料板8的顶面安装有一对竖直的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的位置与所述竖直支架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限位板9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竖直支架2之间的距离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限位板9对加料板8上的物料进行限位,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划伤糊盒机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糊盒机进料台(1)端部的一对竖直支架(2),所述竖直支架(2)的顶端通过连接轴(3)连接,所述连接轴(3)上铰接有转动板(4),所述转动板(4)的第一板(41)设置在所述进料台(1)的上方,所述转动板(4)的第二板(42)与第一板(41)相对于其铰接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板(41)的下方铰接有第一连接链(5),所述第一连接链(5)的底端铰接有设置在所述进料台(1)上方的重量压板(6),所述第二板(42)上铰接有第二连接链(7),所述第二连接链(7)的底端铰接有加料板(8),所述加料板(8)的一端朝向所述竖直支架(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划伤糊盒机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糊盒机进料台(1)端部的一对竖直支架(2),所述竖直支架(2)的顶端通过连接轴(3)连接,所述连接轴(3)上铰接有转动板(4),所述转动板(4)的第一板(41)设置在所述进料台(1)的上方,所述转动板(4)的第二板(42)与第一板(41)相对于其铰接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板(41)的下方铰接有第一连接链(5),所述第一连接链(5)的底端铰接有设置在所述进料台(1)上方的重量压板(6),所述第二板(42)上铰接有第二连接链(7),所述第二连接链(7)的底端铰接有加料板(8),所述加料板(8)的一端朝向所述竖直支架(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划伤糊盒机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链(7)至少有两根,且均铰接在所述第二板(42)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划伤糊盒机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压板(6)的一端伸入所述竖直支架(2)之间的空间且所述重量压板(6)伸入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竖直支架(2)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周口盛祥纸箱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