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砖成型机配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695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3
一种透水砖成型机配料系统,包括第一皮带运输机,第一皮带运输机输入端架设有多个进料装置,每个进料装置用于向第一皮带运输机投送不同的物料,每个进料装置的底部均设有称重装置;第一皮带运输机输出端设有混合搅拌装置,第一皮带运输机输出端用于向混合搅拌装置入口投送物料,混合搅拌装置的出口下方设有第二皮带运输机。可根据物料的种类随时选择投用进料装置的个数,进料装置的装设也比较简单,配料的灵活性强,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水砖成型机配料系统
本技术属于透水砖生产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水砖成型机配料系统。
技术介绍
透水砖的种类很多,如普通透水砖、混凝土透水砖、生态砂基透水砖等,对于普通透水砖来讲,其原材料一般为碎石、矿渣废料、废陶瓷等,通过压制工艺将原料压制成型。透水砖具有保持地面的透水性、保湿性,防滑、高强度、抗寒、耐风化、降噪、吸音等特点,广泛运用于城市道路。透水砖在压制成型之前,需要用到配料装置,现有的配料装置,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8323790U记载的的“一种用于生产透水砖的配料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装置采用双层结构,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高,只能进行两种物料的混合,如果需要增设新的投料口,那么装置的改动比较大,不能做到随时增设进料面料仓,如果在搅拌机上部装设多个面料仓,那么整个装置的上层部分比较复杂;最重要的是,该装置的称重机构,即第一计量秤嵌入面料仓门的内部,实现该设计的成本本身就比较高,因此造成了整个装置制造成本高。2、装置定量下料的机构也比较复杂,需要利用隔板和面料仓门两个结构进行下料控制,否则将不能实现定量下料。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透水砖成型机配料系统,可根据物料的种类随时选择投用进料装置的个数,进料装置的装设也比较简单,配料的灵活性强,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透水砖成型机配料系统,包括第一皮带运输机,第一皮带运输机输入端架设有多个进料装置,每个进料装置用于向第一皮带运输机投送不同的物料,每个进料装置的底部均设有称重装置;第一皮带运输机输出端设有混合搅拌装置,第一皮带运输机输出端用于向混合搅拌装置入口投送物料,混合搅拌装置的出口下方设有第二皮带运输机。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进料装置支架,进料装置支架设在称重装置上方,进料装置支架上设有进料仓,进料仓底部设有出料机构。所述的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混合搅拌装置支架,混合搅拌装置支架上部设有混料仓,混料仓内设有搅拌件,搅拌件由搅拌电机驱动,搅拌电机设置在混料仓外壁;混料仓底部的出口设有下料机构。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出料机构包括圆柱壳体,圆柱壳体顶部与进料仓连通,圆柱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第一皮带运输机上方;圆柱壳体内设有转辊,转辊表面设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绕转辊中轴线环形排列,转辊一端与从动转轮同轴连接,从动转轮与主动转轮通过皮带或链条传动,主动转轮由驱动电机驱动转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下料机构包括两个U形活动板,U形活动板上端与混料仓外壁铰接,两个U形活动板之间通过液压油缸铰接,液压油缸驱动两个U形活动板开合,从而完成对混料仓出口的开合。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U形活动板的底面为弧形结构,混料仓出口边缘也为弧面结构,U形活动板的底面的弧度与混料仓出口边缘弧度相适配;U形活动板与混料仓外壁铰接处,每个U形活动板上设有齿轮,两个U形活动板的齿轮啮合。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混料仓下部的截面向下方向为渐变窄结构,混料仓下部两侧为斜面,搅拌件设置在混料仓下部的斜面内壁上;搅拌件包括中心圆盘,中心圆盘边缘设有三个L形板,三个L形板绕中心圆盘中心环形排列,中心圆盘与转轴同轴连接,所述的转轴由搅拌电机驱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搅拌电机为减速电机。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方案可根据物料的种类随时选择投用进料装置的个数,进料装置的装设也比较简单,只需要架设在第一皮带运输机输入端即可,配料的灵活性强,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2、出料机构通过旋转的转辊带动叶片旋转,每两个叶片之间的物料基本相等,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辊旋转出料,出料量易控制。3、而本技术方案提供过的下料机构,两个U形活动板位于混料仓出口外部,不易受到物料的卡涩。4、U形活动板与混料仓外壁铰接处,每个U形活动板上设有齿轮,两个U形活动板的齿轮啮合;齿轮的目的是保持两个U形活动板的同步性,避免了U形活动板一个开合度大,另一个开合度小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进料装置三维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进料装置剖面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混合搅拌装置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混合搅拌装置三维结构图,此时视角为斜向上;图6为本技术混合搅拌装置三维结构图,此时视角为斜向下;图7为本技术搅拌件结构图。图中:第一皮带运输机101、第二皮带运输机102、进料装置2、进料装置支架201、进料仓202、圆柱壳体203、转辊204、叶片205、从动转轮206、主动转轮207、驱动电机208、称重装置3、混合搅拌装置4、混合搅拌装置支架401、混料仓402、搅拌件403、搅拌电机404、U形活动板405、液压油缸406、齿轮407。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方案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透水砖成型机配料系统,包括第一皮带运输机101,第一皮带运输机101输入端架设有多个进料装置2,每个进料装置2用于向第一皮带运输机101投送不同的物料,每个进料装置2的底部均设有称重装置3;第一皮带运输机101输出端设有混合搅拌装置4,第一皮带运输机101输出端用于向混合搅拌装置4入口投送物料,混合搅拌装置4的出口下方设有第二皮带运输机102。每个进料装置2分别装有碎石、矿渣废料等,图1中显示的进料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而本技术方案中进料装置2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是两个以上;进料装置2的数量根据混合搅拌装置4需要混料的种类的来确定。本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可根据物料的种类随时投用进料装置2,而现有的透水砖配料装置,受到装置本身设计的限制,配料的灵活性不强。称重装置3用于获取进料装置2的重量,当进料装置2装满物料时的重量是G1,例如每次需要出料量为50kg,那么进料装置2每次减少50kg时,就停止投料一次。称重装置3优选采用货车称重地磅秤,型号可采用SCS-100T,台面大小根据进料装置2的大小来设计。进一步地,进料装置2包括进料装置支架201,进料装置支架201设在称重装置3上方,进料装置支架201上设有进料仓202,进料仓202底部设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圆柱壳体203,圆柱壳体203顶部与进料仓202连通,圆柱壳体203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第一皮带运输机101上方;圆柱壳体203内设有转辊204,转辊204表面设有多个叶片205,多个叶片205绕转辊204中轴线环形排列,转辊204一端与从动转轮206同轴连接,从动转轮206与主动转轮207通过皮带或链条传动,主动转轮207由驱动电机208驱动转动。主动转轮207与驱动电机208前轴同轴连接,驱动电机208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进料装置支架201上。现有的出料机构一般就是采用闸阀或蝶阀来控制,通过阀门的开合来控制出料量,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出料量不宜控制,单位时间内出料量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砖成型机配料系统,包括第一皮带运输机(101),其特征在于:第一皮带运输机(101)输入端架设有多个进料装置(2),每个进料装置(2)用于向第一皮带运输机(101)投送不同的物料,每个进料装置(2)的底部均设有称重装置(3);第一皮带运输机(101)输出端设有混合搅拌装置(4),第一皮带运输机(101)输出端用于向混合搅拌装置(4)入口投送物料,混合搅拌装置(4)的出口下方设有第二皮带运输机(102);进料装置(2)包括进料装置支架(201),进料装置支架(201)设在称重装置(3)上方,进料装置支架(201)上设有进料仓(202),进料仓(202)底部设有出料机构;混合搅拌装置(4)包括混合搅拌装置支架(401),混合搅拌装置支架(401)上部设有混料仓(402),混料仓(402)内设有搅拌件(403),搅拌件(403)由搅拌电机(404)驱动,搅拌电机(404)设置在混料仓(402)外壁;混料仓(402)底部的出口设有下料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砖成型机配料系统,包括第一皮带运输机(101),其特征在于:第一皮带运输机(101)输入端架设有多个进料装置(2),每个进料装置(2)用于向第一皮带运输机(101)投送不同的物料,每个进料装置(2)的底部均设有称重装置(3);第一皮带运输机(101)输出端设有混合搅拌装置(4),第一皮带运输机(101)输出端用于向混合搅拌装置(4)入口投送物料,混合搅拌装置(4)的出口下方设有第二皮带运输机(102);进料装置(2)包括进料装置支架(201),进料装置支架(201)设在称重装置(3)上方,进料装置支架(201)上设有进料仓(202),进料仓(202)底部设有出料机构;混合搅拌装置(4)包括混合搅拌装置支架(401),混合搅拌装置支架(401)上部设有混料仓(402),混料仓(402)内设有搅拌件(403),搅拌件(403)由搅拌电机(404)驱动,搅拌电机(404)设置在混料仓(402)外壁;混料仓(402)底部的出口设有下料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成型机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出料机构包括圆柱壳体(203),圆柱壳体(203)顶部与进料仓(202)连通,圆柱壳体(203)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第一皮带运输机(101)上方;圆柱壳体(203)内设有转辊(204),转辊(204)表面设有多个叶片(205),多个叶片(205)绕转辊(204)中轴线环形排列,转辊(204)一端与从动转轮(206)同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清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顺力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