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波时频域初至自动拾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地震数据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地震波初至自动拾取方法。
技术介绍
最初地震波初至拾取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这种传统的手工拾取方式虽然相对精度较高但效率低、费时费力,难以面对采集数据量越来越大的实际生产的需求,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初至自动拾取方法。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准确拾取初至波是非常重要的,其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静校正、井间地震勘探和层析成像等后续处理环节的精度。随着地震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目标区逐渐转向近地表速度和结构变化较为复杂的地区,这种情况下,对初至拾取的精度和质量要求更高。然而,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地震数据中的初至波形态可能会产生畸变,且受复杂条件影响可能导致各地震道之间的初至波形不一致,此外,实际地震数据中往往存在大量干扰噪声。上述这些问题都使得初至波在高背景噪声情况下难以识别,从而常规初至自动拾取方法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可靠结果,进而影响地震数据后续相关处理步骤的精度。为此,亟待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初至自动拾取方法,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波时频域初至自动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1)、对原始炮集数据做时窗截取,提取出含有初至波同相轴的部分;/n(2)、将震源位于x处且分别在检波器A和B记录的参考道及目标道通过S变换转换到时频域中,分别表示为S(A|x,τ,f)和S(B|x,τ,f);/n(3)、在时频域对参考道和目标道的时频谱进行反褶积计算;/n(4)、在炮域内,对所有位于稳相震源的炮集进行步骤(3)并将所有反褶积计算结果进行叠加求和,生成检波器A和B之间的虚拟时频谱S(B|A,τ,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波时频域初至自动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对原始炮集数据做时窗截取,提取出含有初至波同相轴的部分;
(2)、将震源位于x处且分别在检波器A和B记录的参考道及目标道通过S变换转换到时频域中,分别表示为S(A|x,τ,f)和S(B|x,τ,f);
(3)、在时频域对参考道和目标道的时频谱进行反褶积计算;
(4)、在炮域内,对所有位于稳相震源的炮集进行步骤(3)并将所有反褶积计算结果进行叠加求和,生成检波器A和B之间的虚拟时频谱S(B|A,τ,f)virt;
(5)、在时频域对虚拟时频谱和参考道的时频谱进行褶积计算;
(6)、在检波点域内,对所有位于稳相检波点的参考道进行步骤(5)并将所有褶积计算结果进行叠加求和,得到震源位于x处且在检波点B记录的超级虚拟时频谱S(B|x,τ,f)super;
(7)、沿时间轴逐点计算超级虚拟时频谱的能量E(B|x,τ);
(8)、对步骤(7)计算的能量采用差分算子获得邻近时间样点间的能量差分曲线;
(9)、在步骤(8)得到的能量差分曲线上找到局部最大值,该最大值所对应的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