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VSP共面元成像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834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维VSP共面元成像方法与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与目标成像面元相交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在目标井对应的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确定与第一边界点对应的第一检波器,与第二边界点对应的第二检波器,以及与目标成像面元的中心点对应的第三检波器;基于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基于确定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的方法,确定成像面元中除目标成像面元外的其他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并基于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对目标井的成像区域进行成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VSP共面元成像方法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VSP共面元成像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VSP地震勘探方法是人类获取地下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其中,VSP地震叠加成像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步骤。目前,可以使用单点覆盖技术,对成像区域进行成像。例如,可以分别获得PP波与PS波在单点的自激自收的时间域叠加剖面,用来对地面地震进行标定。但是,通过上述单点覆盖技术对成像区域进行成像,存在成像速度慢、覆盖次数不足的问题,导致成像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VSP共面元成像方法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成像区域进行偏移成像时,存在的成像速度慢、覆盖次数不足,导致成像不准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VSP共面元成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针对目标井的成像区域,预设成像面元及所述成像面元内的中心点,确定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与目标成像面元相交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在所述目标井对应的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确定与所述第一边界点对应的第一检波器,与所述第二边界点对应的第二检波器,以及与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中心点对应的第三检波器;基于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基于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的方法,确定所述成像面元中除所述目标成像面元外的其他所述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并基于所述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对所述目标井的成像区域进行成像。可选地,所述成像面元包括矩形成像面元、扇形成像面元、圆饼形成像面元以及圆形成像面元中的任意一种面元。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检波器在所述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的第一检波点深度、所述第二检波器在所述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的第二检波点深度,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在所述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的第三检波点深度;获取所述第一检波器接收所述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在地下界面的第一反射点,所述第二检波器接收所述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在地下界面的第二反射点,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接收所述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在地下界面的第三反射点;基于所述第一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一反射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基于所述第二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二反射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基于所述第三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三反射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包括:获取所述目标井对应的反射波接收井段内,位于所述第一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二检波点深度内的第四检波器;基于线性插值法、所述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第四检波器对应的第四地震波旅行时;基于所述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三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四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三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四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检波器的上行波和下行波的偏移速度谱,并基于所述偏移速度谱,确定第一时间;基于所述第一地震波旅行时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拉伸切除量;基于确定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拉伸切除量的方法,确定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拉伸切除量,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拉伸切除量,以及所述第四检波器的第四拉伸切除量;基于所述第一拉伸切除量、所述第二拉伸切除量、所述第三拉伸切除量以及所述第四拉伸切除量,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VSP共面元成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点确定模块,用于针对目标井的成像区域,预设成像面元及所述成像面元内的中心点,确定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与目标成像面元相交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检波器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井对应的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确定与所述第一边界点对应的第一检波器,与所述第二边界点对应的第二检波器,以及与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中心点对应的第三检波器;次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成像模块,用于基于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的方法,确定所述成像面元中除所述目标成像面元外的其他所述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并基于所述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对所述目标井的成像区域进行成像。可选地,所述成像面元包括矩形成像面元、扇形成像面元、圆饼形成像面元以及圆形成像面元中的任意一种面元。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深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检波器在所述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的第一检波点深度、所述第二检波器在所述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的第二检波点深度,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在所述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的第三检波点深度;反射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检波器接收所述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在地下界面的第一反射点,所述第二检波器接收所述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在地下界面的第二反射点,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接收所述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在地下界面的第三反射点;旅行时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一反射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基于所述第二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二反射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基于所述第三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三反射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可选地,所述次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井对应的反射波接收井段内,位于所述第一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二检波点深度内的第四检波器;基于线性插值法、所述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第四检波器对应的第四地震波旅行时;基于所述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三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四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可选地,所述次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检波器的上行波和下行波的偏移速度谱,并基于所述偏移速度谱,确定第一时间;基于所述第一地震波旅行时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拉伸切除量;基于确定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拉伸切除量的方法,确定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拉伸切除量,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拉伸切除量,以及所述第四检波器的第四拉伸切除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VSP共面元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针对目标井的成像区域,预设成像面元及所述成像面元内的中心点,确定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与目标成像面元相交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n在所述目标井对应的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确定与所述第一边界点对应的第一检波器,与所述第二边界点对应的第二检波器,以及与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中心点对应的第三检波器;/n基于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n基于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的方法,确定所述成像面元中除所述目标成像面元外的其他所述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并基于所述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对所述目标井的成像区域进行成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VSP共面元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目标井的成像区域,预设成像面元及所述成像面元内的中心点,确定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与目标成像面元相交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
在所述目标井对应的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确定与所述第一边界点对应的第一检波器,与所述第二边界点对应的第二检波器,以及与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中心点对应的第三检波器;
基于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
基于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的方法,确定所述成像面元中除所述目标成像面元外的其他所述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并基于所述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对所述目标井的成像区域进行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面元包括矩形成像面元、扇形成像面元、圆饼形成像面元以及圆形成像面元中的任意一种面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检波器在所述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的第一检波点深度、所述第二检波器在所述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的第二检波点深度,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在所述反射波接收井段内的第三检波点深度;
获取所述第一检波器接收所述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在地下界面的第一反射点,所述第二检波器接收所述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在地下界面的第二反射点,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接收所述目标震源发送的地震波在地下界面的第三反射点;
基于所述第一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一反射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基于所述第二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二反射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基于所述第三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三反射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井对应的反射波接收井段内,位于所述第一检波点深度和所述第二检波点深度内的第四检波器;
基于线性插值法、所述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三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第四检波器对应的第四地震波旅行时;
基于所述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三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四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二地震波旅行时,所述第三地震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第四地震波旅行时,确定所述目标成像面元的覆盖次数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检波器的上行波和下行波的偏移速度谱,并基于所述偏移速度谱,确定第一时间;
基于所述第一地震波旅行时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拉伸切除量;
基于确定所述第一检波器的第一拉伸切除量的方法,确定所述第二检波器的第二拉伸切除量,所述第三检波器的第三拉伸切除量,以及所述第四检波器的第四拉伸切除量;
基于所述第一拉伸切除量、所述第二拉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俊王赟李宗杰李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