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周血细胞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677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2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外周血细胞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输入装置、计算装置和输出装置;其中,所述输入装置用于输入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所述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只需采集脊髓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液并检测其中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就能够根据多种血细胞计数计算并输出患者的预后评分,根据预后评分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外周血的采集过程简单、快速,而且外周血中血细胞计数的检测操作复杂程度低,因此,本公开能够简单、快速且准确地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外周血细胞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
本公开涉及生物医学
,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外周血细胞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
技术介绍
弥漫性脊髓胶质瘤(WHOII-IV级)是脊髓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颅内病变导致的脑胶质瘤相比,弥散性脊髓胶质瘤相对少见,而且,在脊髓胶质瘤的手术过程中只能获得少量的脊髓胶质瘤组织,因此,目前对弥漫性脊髓胶质瘤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对少数病例的有限研究。在这些有限的研究中,弥漫性脊髓胶质瘤的预后差异很大,一些高级别弥散性脊髓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0-14个月,而且与弥散性脊髓胶质瘤的预后相关因素仍不清楚。弥散性脊髓胶质瘤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最大安全手术切除,复发或进展性残余肿瘤也可采用辅助化疗和放疗。患者的预后预测对于个体治疗决策或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预后极差的患者,可以采用积极的联合治疗方式,而对于预后相对较好的患者,应考虑避免长期神经损伤。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准确、快速地预测弥散性脊髓胶质瘤预后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外周血细胞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利用该系统能够准确、快速地评估弥散性脊髓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外周血细胞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输入装置、计算装置和输出装置;其中,所述输入装置用于输入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所述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所述输出装置用于输出所述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预后评分;所述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建模算法和如式(1)所示的判别函数的算法;所述建模算法为支持向量机算法和/或最小偏二乘算法;F(c)=f1(c1)+f2(c2/c4)+f3(c3/c4)式(1),式(1)中,F(c)表示所述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预后评分;c1、c2、c3和c4依次分别表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f1(c1)、f2(c2/c4)和f3(c3/c4)分别为依据所述建模算法训练得到的核函数。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检测装置。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血细胞分析仪、细胞计数板及光学显微镜和血球计数仪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式(1)中,f1(c1)=a1×c1,f2(c2/c4)=a2×(c2/c4),f3(c3/c4)=a3×(c3/c4)。可选地,式(1)中,f1(c1)=0.183×c1,f2(c2/c4)=0.307×(c2/c4),f2(c3/c4)=0.010×(c3/c4)。可选地,所述脊髓胶质瘤为弥漫性脊髓胶质瘤。可选地,所述输入装置与所述计算装置之间通过有线方式和/或无线方式连接,所述计算装置和所述输出装置之间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方式连接;所述计算装置为电脑主机、中央处理器或网络服务器,所述输出装置为显示器、打印机或音频输出装置。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用于检测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装置在制备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中的用途,所述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用于检测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试剂在制备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试剂盒中的用途,所述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含有用于检测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试剂,所述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基于外周血细胞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只需采集脊髓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液并检测其中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就能够根据多种血细胞计数计算并输出患者的预后评分,根据预后评分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外周血的采集过程简单、快速,而且外周血中血细胞计数的检测操作复杂程度低,因此,本公开能够简单、快速且准确地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情况。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弥散性脊髓胶质瘤样本中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的生存曲线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较低级别脊髓胶质瘤(WHOⅡ/Ⅲ级)样本中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的生存曲线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WHOⅣ级脊髓胶质瘤样本中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的生存曲线图;图4是本公开对比例提供的利用本公开评估模型预测弥散性脊髓胶质瘤生存期是否大于2年的ROC曲线图;图5是本公开对比例提供的利用WHO病理级别预测弥散性脊髓胶质瘤生存期是否大于2年的ROC曲线图;图6是本公开对比例提供的利用组织学病理级别预测弥散性脊髓胶质瘤生存期是否大于2年的ROC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外周血细胞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输入装置、计算装置和输出装置;其中,所述输入装置用于输入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所述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所述输出装置用于输出所述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预后评分;所述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建模算法和如式(1)所示的判别函数的算法;所述建模算法为支持向量机算法和/或最小偏二乘算法;F(c)=f1(c1)+f2(c2/c4)+f3(c3/c4)式(1),式(1)中,F(c)表示所述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预后评分;c1、c2、c3和c4依次分别表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f1(c1)、f2(c2/c4)和f3(c3/c4)分别为依据所述建模算法训练得到的核函数。其中,外周血细胞计数可以是指每种血细胞在单位体积的外周血液中的个数。利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基于外周血细胞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只需采集脊髓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液并检测其中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就能够根据多种血细胞计数计算并输出患者的预后评分,根据预后评分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外周血的采集过程简单、快速,而且外周血中血细胞计数的检测操作复杂程度低,因此,本公开能够简单、快速且准确地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情况。其中,在根据输出装置输出的预后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外周血细胞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输入装置、计算装置和输出装置;其中,/n所述输入装置用于输入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所述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n所述输出装置用于输出所述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预后评分;/n所述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建模算法和如式(1)所示的判别函数的算法;所述建模算法为支持向量机算法和/或最小偏二乘算法;/nF(c)=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外周血细胞评估脊髓胶质瘤患者预后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输入装置、计算装置和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用于输入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所述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
所述输出装置用于输出所述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预后评分;
所述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建模算法和如式(1)所示的判别函数的算法;所述建模算法为支持向量机算法和/或最小偏二乘算法;
F(c)=f1(c1)+f2(c2/c4)+f3(c3/c4)式(1),
式(1)中,F(c)表示所述脊髓胶质瘤患者个体的预后评分;c1、c2、c3和c4依次分别表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f1(c1)、f2(c2/c4)和f3(c3/c4)分别为依据所述建模算法训练得到的核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多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检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血细胞分析仪、细胞计数板及光学显微镜和血球计数仪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式(1)中,f1(c1)=a1×c1,f2(c2/c4)=a2×(c2/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睿超王永志贾文清庞波张耀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