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8352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3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包括介入导丝,所述介入导丝的端部设有由内管与外管构成的套管结构,所述介入导丝及套管结构的外壁上设有涂层结构,所述套管内设有流体感应传感器,通过利用介入导致将流体感应装置,置于动脉瘤的位置处,利用延伸出放射状的感应头检测血流动力学信息,将信号对应的流速分布图与动脉瘤的3D成像结果进行一一对应,从而判断出立体的动脉瘤瘤体内的血流信息参数,从而能够更加精准的确定动脉瘤的承压能力,确立对应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动脉瘤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其发病紧急,动脉瘤一旦破裂动脉血会沿着瘤壁上的破口迅速的流向蛛网膜下腔,数秒的时间即可造成颅内压增高等脑血管病危象,从而导致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因此对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方法,通过头颅cta,mra及脑血管造影术后可以诊断出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等信息,但对于动脉瘤管壁的薄厚,易破裂性等信息往往不能很好的获得。现有的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分析多数是在dsa的造影结果后对动脉瘤的供血动脉,瘤颈及瘤体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图像的后处理来获得,因不同的dsa设备与图像后处理软件之间融合性的差异不同,进行图像后处理时往往存在获取图像与后处理软件的算法的一致性误差,而图像重建过程往往忽略了血液的非牛顿性因素,只在定常情况下的刚性动脉瘤进行了血流动力学建模,没有考虑到非定常情况以及弹性的动脉瘤模型重建过程,测量的结果与实际的动脉瘤血流动力学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动脉造影术运用中软件的差异而导致的无法确认动脉瘤管壁的厚度的承压性以及测量结果与实际动脉瘤血流流体压力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包括介入导丝,所述介入导丝的端部设有由内管与外管构成的套管结构,所述介入导丝及套管结构的外壁上设有涂层结构,所述套管内设有流体感应传感器。

4、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包括连接段与作业段,所述作业段的直径与介入导丝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段的直径小于作业段的直径,所述连接段套接在介入导丝的内部,所述内管设置在作业段的内侧,所述流体感应传感器设置在内管的端部。

5、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内部设有释放装置,所述流体感应传感器设置在释放装置的向外延伸的端部。

6、进一步地,所述流体感应传感器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若干的纤维丝,所述纤维丝的端部为感应头。

7、进一步地,所述纤维丝的长度为1-2cm。

8、进一步地,所述涂层结构为亲水性或疏水性图层材料。

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该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其包括介入导丝,所述介入导丝的端部设有由内管与外管构成的套管结构,所述介入导丝及套管结构的外壁上设有涂层结构,所述套管内设有流体感应传感器,通过利用介入导致将流体感应装置,置于动脉瘤的位置处,利用延伸出放射状的感应头检测血流动力学信息,将信号对应的流速分布图与动脉瘤的3d成像结果进行一一对应,从而判断出立体的动脉瘤瘤体内的血流信息参数,从而能够更加精准的确定动脉瘤的承压能力,确立对应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包括介入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导丝的端部设有由内管与外管构成的套管结构,所述介入导丝及套管结构的外壁上设有涂层结构,所述套管内设有流体感应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连接段与作业段,所述作业段的直径与介入导丝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段的直径小于作业段的直径,所述连接段套接在介入导丝的内部,所述内管设置在作业段的内侧,所述流体感应传感器设置在内管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内部设有释放装置,所述流体感应传感器设置在释放装置的向外延伸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感应传感器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若干的纤维丝,所述纤维丝的端部为感应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丝的长度为1-2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结构为亲水性或疏水性图层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包括介入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导丝的端部设有由内管与外管构成的套管结构,所述介入导丝及套管结构的外壁上设有涂层结构,所述套管内设有流体感应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瘤流体力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连接段与作业段,所述作业段的直径与介入导丝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段的直径小于作业段的直径,所述连接段套接在介入导丝的内部,所述内管设置在作业段的内侧,所述流体感应传感器设置在内管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华柴旭斌缪中荣李佑祥陈吉钢张宝瑞刘楚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