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及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6653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下底座安装在主体下部,下底座两端有下挡块,与两个量针是大间隙配合,手柄铰接在上底座上控制上底座向上运动,百分表的表架与上底座联动,百分表的测量头下方是测头挡块,测头挡块安装在主体上,上底座两端有上挡块,两个上挡块与上量针是大间隙配合,上挡块和主体之间有弹簧推动上底座向下运动,上底座与主体通过滑套间隙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用手持检具测量蜗杆的跨棒距。测量时不再不需要测量平台,还可以在机床上测量正在加工的蜗杆的跨棒距,当蜗杆距棒距尺寸没有达到图纸尺寸要求时,可以重新加工第二次或第三次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蜗杆制造的机械加工和测量领域,涉及一种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蜗杆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测量蜗杆径向尺寸是否达产品设计图的要求,见图1。由于蜗杆的径向是由螺旋面组成的,不能用常规的长度测量器具直接测量。通常的做法是用三针测量蜗杆的跨棒距。即:先把两个量针放到平台上,再把蜗杆的螺旋槽跨到量针上,蜗杆螺旋槽的上方再放上一个量针,用高度测量仪器测量三针的最高点到平台的距离,就是蜗杆三针的跨棒距,见图2、图3。这个测量方式的缺点是:(一)、蜗杆必须从机床上拿下来才能进行测量,如果跨棒距没有达到尺寸要求,也不能重新加工,这个蜗杆只能报废。(二)、测量时需要平台和高度量仪,占用加工现场的场地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蜗杆跨棒距测量方法和仪器,由原来只能在测量平台上进行蜗杆跨棒距测量的状态,改为用一种手持式的测量工具,既能测量在机床上没有拆卸下来的蜗杆的跨棒距,确定在机床上的蜗杆的跨棒距尺寸后,调整机床重新加工第二次或三次;也能测量拆卸下来拿在手中的蜗杆的跨棒距。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包括主体(17)、上底座(9)、下底座(14)、百分表(18)、手柄(4),下底座(14)安装在主体(17)下部,下底座(14)两端有下挡块(12),与两个量针(15)是大间隙配合,手柄(4)铰接在上底座(9)上控制上底座(9)向上运动,百分表(18)的表架(1)与上底座(9)联动,百分表(9)的测量头下方是测头挡块(5),测头挡块(5)安装在主体(17)上,上底座(9)两端有上挡块(11),两个上挡块(11)与上量针(15.1)是大间隙配合,上挡块(11)和主体(17)之间有弹簧(8)推动上底座(9)向下运动,上底座(9)与主体(17)通过滑套(7)间隙配合。手柄(4)下端有手柄座(6)。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的测量方法,其步骤如下:1)测量:先放入“标准蜗杆“,将“标准蜗杆”的螺旋槽以自由状态跨到两个量针(15)上,在弹簧(8)推动下上量针(15.1)与“标准蜗杆”的螺旋槽的两侧螺旋面贴实,与上底座(9)联接的表架(1)带着百分表(18)与测头挡块(5)接触,百分表(18)的测量头被压缩;当上量针(15.1)与标准蜗杆的螺旋槽的两侧螺旋面贴实时,将百分表18的表针与表盘对0;取下“标准蜗杆”,换上“被测量蜗杆”,将“被测量蜗杆”的螺旋槽以自由状态跨到两个量针(15)上,在弹簧(8)推动下上量针(15.1)与“被测量蜗杆”的螺旋槽的两侧螺旋面贴实,这量读取百分表18的数值:B(mm);2)计算“被测量蜗杆”的跨棒距:“标准蜗杆”的跨棒距是已知的,设为:C(mm)则,“被测量蜗杆”的实际跨棒距:D=C+B(mm);3)“被测量蜗杆”的跨棒距的合格与否中判断:如果:(A-a)≤D≤(A+a),则“被测量蜗杆”的跨棒距合格;否则,“被测量蜗杆”的跨棒距不合格。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用手持检具测量蜗杆的跨棒距。测量时不再不需要测量平台,还可以在机床上测量正在加工的蜗杆的跨棒距,当蜗杆距棒距尺寸没有达到图纸尺寸要求时,可以重新加工第二次或第三次等。用“标准蜗杆”的跨棒距为测量基数,用比较法测量“被测量蜗杆”的跨棒距。附图说明图1是蜗杆跨棒距检测设计图。图2是三针法测量蜗杆跨棒距的状态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的结构图。图5是放入被测量蜗杆后量针在螺旋槽内自由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如图4所示,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包括主体17、上底座9、下底座14、百分表18、手柄4,下底座14安装在主体17下部,下底座14两端有下挡块12,与两个量针15是大间隙配合,手柄4铰接在上底座9上控制上底座9向上运动,百分表18的表架1与上底座9联动,百分表9的测量头下方是测头挡块5,测头挡块5安装在主体17上,上底座9两端有上挡块11,两个上挡块11与上量针15.1是大间隙配合,上挡块11和主体17之间有弹簧8推动上底座9向下运动,上底座9与主体17通过滑套7间隙配合。手柄4下端有手柄座6。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的测量方法,其步骤如下:1)测量:先放入“标准蜗杆“,将“标准蜗杆”的螺旋槽以自由状态跨到两个量针15上,在弹簧8推动下上量针15.1与“标准蜗杆”的螺旋槽的两侧螺旋面贴实。与上底座9联接的表架1带着百分表18与测头挡块5接触,百分表18的测量头被压缩。当上量针15.1与标准蜗杆的螺旋槽的两侧螺旋面贴实时,将百分表18的表针与表盘对0。取下“标准蜗杆”。换上“被测量蜗杆”,将“被测量蜗杆”的螺旋槽以自由状态跨到两个量针15上,如图5。在弹簧8推动下上量针15.1与“被测量蜗杆”的螺旋槽的两侧螺旋面贴实。这量读取百分表18的数值:B(mm)。2)计算“被测量蜗杆”的跨棒距:“标准蜗杆”的跨棒距是已知的,设为:C(mm)则,“被测量蜗杆”的实际跨棒距:D=C+B(mm)。3)“被测量蜗杆”的跨棒距的合格与否中判断:如果:(A-a)≤D≤(A+a),则“被测量蜗杆”的跨棒距合格;否则,“被测量蜗杆”的跨棒距不合格。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7)、上底座(9)、下底座(14)、百分表(18)、手柄(4),/n下底座(14)安装在主体(17)下部,下底座(14)两端有下挡块(12),与两个量针(15)是大间隙配合,手柄(4)铰接在上底座(9)上控制上底座(9)向上运动,百分表(18)的表架(1)与上底座(9)联动,百分表(9)的测量头下方是测头挡块(5),测头挡块(5)安装在主体(17)上,上底座(9)两端有上挡块(11),两个上挡块(11)与上量针(15.1)是大间隙配合,上挡块(11)和主体(17)之间有弹簧(8)推动上底座(9)向下运动,上底座(9)与主体(17)通过滑套(7)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7)、上底座(9)、下底座(14)、百分表(18)、手柄(4),
下底座(14)安装在主体(17)下部,下底座(14)两端有下挡块(12),与两个量针(15)是大间隙配合,手柄(4)铰接在上底座(9)上控制上底座(9)向上运动,百分表(18)的表架(1)与上底座(9)联动,百分表(9)的测量头下方是测头挡块(5),测头挡块(5)安装在主体(17)上,上底座(9)两端有上挡块(11),两个上挡块(11)与上量针(15.1)是大间隙配合,上挡块(11)和主体(17)之间有弹簧(8)推动上底座(9)向下运动,上底座(9)与主体(17)通过滑套(7)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手柄(4)下端有手柄座(6)。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比较法蜗杆跨棒距三针测量仪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璎胡存斌马世义冷冶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创新零部件制造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