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55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管道施工,具体涉及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包括:筒体,该筒体用于套装在设置于山体的管道外并沿该管道延伸方向排列;锚杆,该锚杆一端与筒体连接,该锚杆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山体中。所述筒体与锚杆形成锚固单元,所述各锚固单元中的锚杆固定于山体中的端头排列方向与管道延伸轨迹平行。通过设置本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管道在山体的部分更加稳固且管道整体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即上述的筒体不仅作为管道外的保护套装部件,起到对管道的防护作用,也使筒体相对的管道各节点之间的段落具有较强的抗剪、弯、压性能,使管道避免产生因过大变位而造成的破裂或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管道施工,具体涉及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管道运输是能源输送的主要手段,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在输送水、油、气以及通信、供电、交通和排水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工业和城镇生活的大动脉。大量的地震灾害表明,地震不仅直接破坏管道的正常使用功能,而且还可能产生严重的次生灾害(如火灾、爆炸等),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长输油气管道,因管道线路长,经过或跨越的管道条件复杂,不同区段的管道遭受的地震作用不同,各个管段的破坏状态、破坏程度不同。有时,可能因其中某一段管道的破坏,对整个输送管网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输送管网的瘫痪。由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之间,因此是世界上地震多发、震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于长输油气管道来说,特别是位于山区的管道系统,地震诱发灾害防治问题已愈加重要。在理论上,提高管材的延性、增加管道的壁厚、改变断层平面与管轴之间的夹角、选择管道穿越断层的位置等措施可以一定程度减小地震对管道的威胁。然而,这些措施也都存在负面因素,如:提高管材延性或增加管道壁厚会大量增加高等级钢材的用量或管道重量,使成本增加,在经济上弱点突出;正确的选择断层平面与管轴之间的夹角,可使管线在断层运动时受拉,避免发生压缩性屈曲破坏,但是精确确定断层平面的走向有一定的难度,实际工程中相关操作效果的可靠性难以充分保障。同时,由于地震断层位移发生的不确定性,管道在断层位移时具体所受的拉、压、弯、扭等也难以准确判断。鉴于传统的管道工程抗震措施的缺点以及管道一旦在地震中遭受破坏存在维修成本高的实际问题,有必要对长输油气管道设计与施作新型抗震防护结构,以减轻地震对管道工程所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包括:筒体,该筒体用于套装在设置于山体的管道外并沿该管道延伸方向排列;锚杆,该锚杆一端与筒体连接,该锚杆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山体中。所述筒体与锚杆形成锚固单元,所述锚固单元中的锚杆固定于山体中的端头排列方向与管道延伸轨迹平行。通过设置本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管道在山体的部分更加稳固和抗震性能,即上述的筒体不仅作为管道外的保护套装部件,起到对管道的防护作用,也使各筒体相对的管道各节点之间的段落具有较强的抗剪、弯、压性能,使管道避免产生因过大变位而造成的破裂或损伤。进一步地是,所述筒体上设置有锚孔,所述锚杆的固定于山体的一端通过该锚孔后使该锚杆穿设在筒体上,该锚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该筒体的一侧,使筒体及管道能稳固的设置在山体上。进一步地是,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锚具,所述锚具设置于筒体背离锚杆的一侧并与锚杆的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是,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压紧于筒体与锚具之间的承压调位垫板。进一步地是,所述承压调位垫板与筒体之间夹持有台座。进一步地是,所述台座的一侧与筒体贴合,相对的另一侧表面与锚杆的轴线垂直。进一步地是,所述筒体与锚杆形成锚固单元,所述锚固单元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为3~5m。进一步地是,一个所述锚固单元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锚杆。进一步地是,在一个锚固单元中,所述锚杆相平行。进一步地是,所述锚杆用于固定于山体的一端设置有注浆浇筑成型的锚固体。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的三维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的竖向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的俯视图。图中标记为:油气管道1;筒体2;锚具3;承压调位垫板4;台座5;锚杆6;锚固体7;锚孔8;山体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专利技术一分部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关于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和单位。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所述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是一种考虑强震作用下针对沿山脊铺设的长输油气管道的锚固式防护结构,包括:筒体2,该筒体2用于套装在设置于山体9的管道外并沿该管道延伸方向排列;锚杆6,该锚杆6一端与筒体2连接,该锚杆6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山体9中。所述筒体2与锚杆6形成锚固单元,所述锚固单元中的锚杆6固定于山体9中的端头排列方向与管道延伸轨迹平行。通过设置本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管道在山体9的部分更加稳固和抗震性能,即上述的筒体2不仅作为管道外的保护套装部件,起到对管道的防护作用,也使筒体2相对的管道各节点之间的段落具有较强的抗剪、弯、压性能,使管道避免产生因过大变位而造成的破裂或损伤。所述筒体2上设置有锚孔,所述锚杆6的固定于山体9的一端通过该锚孔后使该锚杆6穿设在筒体2上,该锚杆6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该筒体2的一侧,使筒体2即管道能稳固的设置在山体9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锚具3,所述锚具3设置于筒体2背离锚杆6的一侧并与锚杆6的一端连接,用于将锚杆6与筒体2锁定。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压紧于筒体2与锚具3之间的承压调位垫板4。所述承压调位垫板4与筒体2之间夹持有台座5。所述台座5的一侧与筒体2贴合,相对的另一侧表面与锚杆6的轴线垂直。所述筒体2与锚杆6形成锚固单元,所述锚固单元之间留有间距(可为4m)。一个所述锚固单元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锚杆6,这样设置的各锚杆6,一起保障筒体2的不会发生偏转。在一个锚固单元中,所述锚杆6相平行。所述锚杆6用于固定于山体9的一端设置有注浆浇筑成型的锚固体7。具体的,其中筒体2以一定间距(可为4m)沿山脊铺设,筒体2内孔形状与油气管道1形状相匹配,油气管道1在一系列的有一定间距的筒体2内穿过。筒体2由混凝土制成。参照图2,所述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中筒体2两侧壁中设有锚孔8,锚杆6从锚孔8中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体,该筒体用于套装在设置于山体的管道外并沿该管道延伸方向排列;/n锚杆,该锚杆一端与筒体连接,该锚杆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山体中。/n所述筒体与锚杆形成锚固单元,所述锚固单元中的锚杆固定于山体中的端头排列方向与管道延伸轨迹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该筒体用于套装在设置于山体的管道外并沿该管道延伸方向排列;
锚杆,该锚杆一端与筒体连接,该锚杆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山体中。
所述筒体与锚杆形成锚固单元,所述锚固单元中的锚杆固定于山体中的端头排列方向与管道延伸轨迹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设置有锚孔,所述锚杆的固定于山体的一端通过该锚孔后使该锚杆穿设在筒体上,该锚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该筒体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锚具,所述锚具设置于筒体背离锚杆的一侧并与锚杆的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压紧于筒体与锚具之间的承压调位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慎肖世国姜红涛齐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