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杆切削加工用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650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杆切削加工用进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一体设置导轨,导轨配装导槽,缸体一内设置缸杆,缸杆内端套装活塞,缸杆右部还套接滑套,滑套卡接于缸体一的右端孔内,并通过压盘压接,缸体一的左端固接于缸体二外表面,缸体二的侧壁上设置气道一和气道二连通缸体一的内腔,缸体二的内腔中设置动力杆,动力杆上贯通设置气孔,缸体二上贯通分别设置与气道一和气道二对应的进气孔和出气孔;具有结构紧凑,思路新颖独特,通过气道一和气道二内的设置的相关结构件导通进气和排气,促使工作腔气压改变推动活塞及缸杆伸出和无力伸出,再通过回力腔进气促使缸杆回缩,以此来达到缸杆伸支撑待加工工件的切削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杆切削加工用进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缸杆切削加工用进给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切削加工分为二种形式,一种采用待加工件转动,刀具进给进行切削加工,另一种采用待加工件进给,刀具固定不动,而往往在对轴类工件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均采用第一种方法,装夹待加工件进行转动,利用刀具的进给进行消除余量的加工方法,也使机械加工方法多样化,并且适用于不同的加工场合,不受工件及加工方法的限制,特公开了本申请的一种气缸杆切削加工用进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了一种气缸杆切削加工用进给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气缸杆切削加工用进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一体设置导轨,导轨配装缸体一下方一体连接的导槽,缸体一内设置缸杆,缸杆内端套装活塞并通过螺母固定,缸体一的空腔底部通过螺帽压接密封圈二,并套装于缸杆上,缸杆右部还套接滑套,滑套卡接于缸体一的右端孔内,并通过压盘压接,缸体一的左端固接于缸体二外表面,缸体二的侧壁上设置气道一和气道二连通缸体一的内腔,缸体二的内腔中设置动力杆,动力杆上贯通设置气孔,缸体二上贯通分别设置与气道一和气道二对应的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的气道一为台阶孔,其内依次设置球体、压盖、弹簧一、螺母端盖,所述球体设置于气道一的小端内,球体右侧沿水平方向通过左端面设置锥槽的压盖,压盖的右端的柱台套接于弹簧一左端内,弹簧一右端置于螺母端盖的通孔内端的锥孔内,螺母端盖上配有密封垫圈,并与台阶孔的大端螺纹连接;所述的气道二为台阶式通孔,其内依次设置弹簧二和顶针,所述弹簧二的左端设置于台阶式通孔的小端,其右端套接于顶针的左凸柱,顶针的锥体设置于栓柱左端的锥孔内,顶针的三棱圆柱设置于栓柱的通孔内,栓柱上设置密封垫,栓柱并与台阶式通孔的大端螺纹连接,三棱圆柱的右端伸出到栓柱的外部。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导槽两侧下表面转动设置平衡用支撑轮。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活塞外面上套装高强度耐压密封圈一。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动力杆的外端设置手柄。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活塞外端设有沉孔,沉孔内放置螺母,并通过螺母连接缸杆内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与气道一和气道二位于缸体二的两侧。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缸体二上设置气孔三,与气孔三对应的缸体二还设置气孔四,气孔四连通过缸体一上的气路,气路内端连通其底部内腔。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先推动动力杆,使动力杆上的气孔连通进气孔和气道一,通过进气孔端的气嘴进气,气体压力推动气道一内的球体,气体压力大于弹簧一的作用力,球体脱离台阶孔的小端,气体从螺母端盖的通孔进入缸体一的内腔左侧的工作腔内,随着气体的增多其压力也随之增加,气体推动活塞并带动缸杆向右移位,进而达到缸杆伸出,缸杆端通过夹具夹持待加工工件或刀具,即可对工作腔停止供给气体,此时气道一内无气体压力,球体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与台阶孔的小端贴合进行密闭,缸杆保持伸出的状态;加工完成后,从气孔三进气,拉出动力杆,使其上的孔连接气孔三和气孔四,经缸体一上的气路,气体进入缸体一内腔的右腔中,随着右腔的气压增加,右腔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左腔有气压,就会推动活塞左移和缸杆回缩,当活塞压触到顶针右端的三棱圆柱的端部,顶针的圆锥体脱离锥孔,排出左腔内的气体;达到缸杆伸出和回缩的动作,实现进给和回位的工序。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具有结构紧凑,思路新颖独特,通过气道一和气道二内的设置的相关结构件导通进气和排气,促使工作腔气压改变推动活塞及缸杆伸出和无力伸出,再通过回力腔进气促使缸杆回缩,以此来达到缸杆伸支撑待加工工件的切削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气道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气道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中所示。实施例1一种气缸杆7切削加工用进给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一体设置导轨2,导轨2配装缸体一5下方一体连接的导槽3,缸体一5内设置缸杆7,缸杆7内端套装活塞6并通过螺母13和密封垫圈固定,缸体一5的空腔底部通过螺帽9压接密封圈二8,并套装于缸杆7上,缸杆7右部还套接滑套10,滑套10卡接于缸体一5的右端孔内,并通过压盘11压接,缸体一5的左端固接于缸体二12外表面,缸体二12的侧壁上设置气道一24和气道二14连通缸体一5的内腔,缸体二12的内腔中设置动力杆16,动力杆16上贯通设置气孔18,缸体二12上贯通分别设置与气道一24和气道二14对应的进气孔21和出气孔20;所述的气道一24为台阶孔,其内依次设置球体25、压盖26、弹簧一27、螺母端盖28,所述球体25设置于气道一24的小端内,球体25右侧沿水平方向通过左端面设置锥槽的压盖26,压盖26的右端的柱台套接于弹簧一27左端内,弹簧一27右端置于螺母端盖28的通孔29内端的锥孔内,螺母端盖28上配有密封垫圈30,并与台阶孔的大端螺纹连接;所述的气道二14为台阶式通孔,其内依次设置弹簧二31和顶针32,所述弹簧二31的左端设置于台阶式通孔的小端,其右端套接于顶针32的左凸柱,顶针32的锥体设置于栓柱34左端的锥孔内,顶针32的三棱圆柱设置于栓柱34的通孔内,栓柱34上设置密封垫33,栓柱34并与台阶式通孔的大端螺纹连接,三棱圆柱的右端伸出到栓柱34的外部。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导槽3两侧下表面转动设置平衡用支撑轮4,平衡缸体一5受力倾斜,造成加工误差。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活塞6外面上套装高强度耐压密封圈一35。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动力杆16的外端设置手柄17。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活塞6外端设有沉孔,沉孔内放置螺母13,并通过螺母连接缸杆7内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气孔21和出气孔20分别与气道一24和气道二14位于缸体二12的两侧。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导轨2上配装导槽3,其采用燕尾式结构,且导轨2下侧的底座1上设置安装孔。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缸体二12上设置气孔三19,与气孔三19对应的缸体二12还设置气孔四15,气孔四15连通过缸体一5上的气路36,气路36内端连通其底部内腔即右腔。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先推动动力杆16,使动力杆16上的气孔18连通进气孔21和气道一24,通过进气孔21端的气嘴进气,气体压力推动气道一24内的球体25,气体压力大于弹簧一27的作用力,球体25脱离台阶孔的小端,气体从螺母端盖28的通孔进入缸体一5的内腔左侧的工作腔内,随着气体的增多其压力也随之增加,气体推动活塞6并带动缸杆7向右移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杆切削加工用进给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一体设置导轨,导轨配装缸体一下方一体连接的导槽,缸体一内设置缸杆,缸杆内端套装活塞并通过螺母固定,缸体一的空腔底部通过螺帽压接密封圈二,并套装于缸杆上,缸杆右部还套接滑套,滑套卡接于缸体一的右端孔内,并通过压盘压接,缸体一的左端固接于缸体二外表面,缸体二的侧壁上设置气道一和气道二连通缸体一的内腔,缸体二的内腔中设置动力杆,动力杆上贯通设置气孔,缸体二上贯通分别设置与气道一和气道二对应的进气孔和出气孔;/n所述的气道一为台阶孔,其内依次设置球体、压盖、弹簧一、螺母端盖,所述球体设置于气道一的小端内,球体右侧沿水平方向通过左端面设置锥槽的压盖,压盖的右端的柱台套接于弹簧一左端内,弹簧一右端置于螺母端盖的通孔内端的锥孔内,螺母端盖上配有密封垫圈,并与台阶孔的大端螺纹连接;/n所述的气道二为台阶式通孔,其内依次设置弹簧二和顶针,所述弹簧二的左端设置于台阶式通孔的小端,其右端套接于顶针的左凸柱,顶针的锥体设置于栓柱左端的锥孔内,顶针的三棱圆柱设置于栓柱的通孔内,栓柱上设置密封垫,栓柱并与台阶式通孔的大端螺纹连接,三棱圆柱的右端伸出到栓柱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杆切削加工用进给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一体设置导轨,导轨配装缸体一下方一体连接的导槽,缸体一内设置缸杆,缸杆内端套装活塞并通过螺母固定,缸体一的空腔底部通过螺帽压接密封圈二,并套装于缸杆上,缸杆右部还套接滑套,滑套卡接于缸体一的右端孔内,并通过压盘压接,缸体一的左端固接于缸体二外表面,缸体二的侧壁上设置气道一和气道二连通缸体一的内腔,缸体二的内腔中设置动力杆,动力杆上贯通设置气孔,缸体二上贯通分别设置与气道一和气道二对应的进气孔和出气孔;
所述的气道一为台阶孔,其内依次设置球体、压盖、弹簧一、螺母端盖,所述球体设置于气道一的小端内,球体右侧沿水平方向通过左端面设置锥槽的压盖,压盖的右端的柱台套接于弹簧一左端内,弹簧一右端置于螺母端盖的通孔内端的锥孔内,螺母端盖上配有密封垫圈,并与台阶孔的大端螺纹连接;
所述的气道二为台阶式通孔,其内依次设置弹簧二和顶针,所述弹簧二的左端设置于台阶式通孔的小端,其右端套接于顶针的左凸柱,顶针的锥体设置于栓柱左端的锥孔内,顶针的三棱圆柱设置于栓柱的通孔内,栓柱上设置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二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伟晔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