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智能闸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33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虹吸式智能闸门,通过设置至少两个不同的溢流通道,不同高度的溢流通道对应不同的级别的水位警戒线,溢流通道通过蓄水池连接虹吸结构;第一虹吸结构具有第一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有一封口装置,封口装置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芯片连接,控制芯片控制封口装置的开闭;第二虹吸结构具有第二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连接着水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钢缆与闸门的端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虹吸式智能闸门解决了现有的闸门需要接收统一调度启闭,没有利用好水资源的问题,实现闸门的自动控制灌溉、自动防洪、泄洪,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虹吸式智能闸门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涉及于智能闸门
,尤其涉及一种虹吸式智能闸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库、河流一般都筑有堤坝,用来蓄水或者泄洪,以作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为了安全起见,在堤坝上一般都安装有防洪泄洪闸门,水位超过一定高度如到水位警戒线时,就要开闸放水。而在水位不高于水位警戒线时,水闸的作用仅是拦截水流的去向。若要根据下游的灌溉需求或者防洪、泄洪需求开闭水闸,则堤坝管理方需接收统一调度,闸口需要消耗对应火电或者核电所发的电力才能完成闸门的开闭,无法充分利用水资源,不能满足节水、节能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闸门实现自动控制灌溉、自动防洪、泄洪的智能闸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吸式智能闸门,以解决现有的闸门需要接收统一调度启闭,无法充分利用水资源的问题,实现闸门的自动控制灌溉、自动防洪、泄洪,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虹吸式智能闸门,包括:设置于闸门两侧的至少两个不同高度的溢流通道,不同高度的所述溢流通道对应不同级别的水位警戒线;第一虹吸结构,具有第一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入水口通过一蓄水池与第一溢流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有一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外接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封口装置的开闭;所述封口装置还包括固定座、若干液压缸、及封堵门,其中所述固定座对应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液压缸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内并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封堵门固定连接于所述若干液压缸的伸缩杆上,且所述封堵门上装设有所述压力传感器;及第二虹吸结构,具有第二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二入水口通过另一蓄水池与第二溢流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有水力发电机,所述水力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钢缆与所述闸门的端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溢流通道高于所述第一溢流通道。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着下游明渠或者灌溉渠,当水位超过较低水位警戒线时,通过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将水资源引入与其相连的蓄水池,并通过所述第一入水口进入所述第一虹吸结构,然后当所述第一虹吸结构内水柱压力达到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封口装置打开,将水资源引入到下游进行农业灌溉。作为优选方案,当水位超过较高水位警戒线时,通过所述第二溢流通道将水资源引入与其相连的蓄水池,并通过所述第二入水口进入所述第二虹吸结构,并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驱动所述水力发电机启动拉动所述闸门,从而实现自动开启闸门进行泄洪。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对应第一级别的水位警戒线,第一级别的水位警戒线用于农业灌溉;所述第二溢流通道对应第二级别的水位警戒线,第二级别的水位警戒线用于泄洪。作为优选方案,同一高度的多个溢流通道通过同一个蓄水池连接多个虹吸结构。作为优选方案,同一高度的多个溢流通道通过多个蓄水池连接多个虹吸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封堵门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穿设有所述伸缩杆。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虹吸结构还包括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装设于所述第一虹吸结构内邻近其第一出水口的位置,且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因此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闸门两侧的堤坝上设置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溢流通道,溢流通道通过蓄水池与虹吸结构连接;第一虹吸结构的第一出水口有一封口装置,封口装置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芯片连接,控制芯片控制封口装置的开闭;第一出水口连接着下游明渠或者灌溉渠,第二虹吸结构的第二出水口连接着水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钢缆与闸门的端部连接。当第一出水口的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第一虹吸结构内的水压高于阈值时,控制芯片控制封口装置开启以引流至明渠或灌溉渠,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灌溉;当水库水位高于第二虹吸结构对应的溢流通道高度时,水流依次通过溢流通道、蓄水池和第二虹吸结构作用于水力发电机上,以使水力发电机启动驱使闸门开启泄洪。因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闸门需要接收统一调度启闭,没有利用好水资源的问题,可实现闸门的自动控制灌溉、自动防洪、泄洪,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虹吸式智能闸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现图1中封口装置与第一虹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闸门;10-溢流通道;11-第一溢流通道;12-第二溢流通道;20-第一虹吸结构;21-第一入水口;22-第一出水口;23-封口装置;231-压力传感器;232-固定座;233-液压缸;234-封堵门;235-密封圈;24-水位传感器;30-第二虹吸结构;31-第二入水口;32-第二出水口;40-蓄水池;41-第一蓄水池;42-第二蓄水池;50-水力发电机;60-钢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仅仅是为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连接方式。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术语是基于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所示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殊的方向或位置关系,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第二”等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殊的顺序,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虹吸式智能闸门1,包括:设置于闸门1两侧的至少两个不同高度的溢流通道10,不同高度的溢流通道10对应不同级别的水位警戒线;溢流通道10通过蓄水池40与虹吸结构连接;其中,溢流通道10包括第一溢流通道11和第二溢流通道12,蓄水池40对应包括第一蓄水池41和第二蓄水池42;第一虹吸结构20,具有第一入水口21和第一出水口22,其中第一入水口21通过第一蓄水池41与第一溢流通道11连接,第一出水口22有一封口装置23,封口装置23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31,压力传感器231与外接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控制封口装置23的开闭;及第二虹吸结构30,具有第二入水口31和第二出水口32,其中第二入水口31通过第二蓄水池42与第二溢流通道12连接,第二出水口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虹吸式智能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n设置于闸门两侧的至少两个不同高度的溢流通道,不同高度的所述溢流通道对应不同级别的水位警戒线;/n第一虹吸结构,具有第一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入水口通过一蓄水池与第一溢流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有一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外接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封口装置的开闭;所述封口装置还包括固定座、若干液压缸、及封堵门,其中所述固定座对应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液压缸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内并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封堵门固定连接于所述若干液压缸的伸缩杆上,且所述封堵门上装设有所述压力传感器;及/n第二虹吸结构,具有第二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二入水口通过另一蓄水池与第二溢流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有水力发电机,所述水力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钢缆与所述闸门的端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溢流通道高于所述第一溢流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式智能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闸门两侧的至少两个不同高度的溢流通道,不同高度的所述溢流通道对应不同级别的水位警戒线;
第一虹吸结构,具有第一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入水口通过一蓄水池与第一溢流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有一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外接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封口装置的开闭;所述封口装置还包括固定座、若干液压缸、及封堵门,其中所述固定座对应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液压缸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内并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封堵门固定连接于所述若干液压缸的伸缩杆上,且所述封堵门上装设有所述压力传感器;及
第二虹吸结构,具有第二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二入水口通过另一蓄水池与第二溢流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有水力发电机,所述水力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钢缆与所述闸门的端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溢流通道高于所述第一溢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智能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着下游明渠或者灌溉渠,当水位超过较低水位警戒线时,通过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将水资源引入与其相连的蓄水池,并通过所述第一入水口进入所述第一虹吸结构,然后当所述第一虹吸结构内水柱压力达到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封口装置打开,将水资源引入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和盛蔡桂斌余健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星图深圳数字技术产业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