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603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所述第一处理室与第二处理室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室与第三处理室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室设置有烟气进管,所述第三处理室设置有排气尾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全自动控制尾气处理,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净化效果好,节能环保,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提高了废气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吸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十几年来,钢铁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钢铁行业所制造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钢铁行业污染物具有排放量大,成分复杂的特点,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钢铁行业拥有排放大量烟尘和废气的各种炉窑,钢铁行业在炼钢铁过程的废气的主要污染物有:含二氧化硫烟气、含氮氧化物烟气以及固体颗粒物等,钢铁的废气排放量大,污染面广、温度高,成分复杂,粉尘颗粒细,吸附力强;钢铁行业产生的废气流量大,而且多为含尘烟气,因此在净化废气时,应首先进行除尘作业;目前钢铁行业使用的除尘方法为布袋除尘法,布袋除尘法虽然效果好,可是除尘布袋的寿命短,经常需要清理和更换,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废气处理不彻底,除尘效率低下对环境和人体危害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尾气吸收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所述第一处理室与第二处理室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室与第三处理室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室设置有烟气进管,所述第三处理室设置有排气尾管;所述第一处理室内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除尘箱,分别为主除尘箱和副除尘箱,所述烟气进管设置于所述主除尘箱一端,所述主除尘箱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器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旁通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器和第一电磁阀之间,所述第一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副除尘箱一端相连通,所述副除尘箱的另一端通过副排气管与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副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器和第三电磁阀,所述除尘箱内设置有带孔的隔板,所述隔板将除尘箱分隔形成上过滤腔和下储灰腔,所述上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第二处理室内设置有喷淋箱,所述喷淋箱下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喷淋箱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喷淋箱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喷淋箱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检测器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二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二旁通管的一端位于第三检测器和第四电磁阀之间,所述第二旁通管的另一端与喷淋箱的下部连通,所述喷淋箱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导气板、喷淋层和除雾层,所述集液槽通过循环管与喷淋层的喷淋管相连通,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集液槽底壁上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电磁阀,所述喷淋层的喷淋管与净水管相连通,所述净水管上设置有净水电磁阀;所述第三处理室内平行设置有多根UV灯管;进一步的,所述除尘箱内设置有两个过滤板,两个所述过滤板之间设置有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与除尘箱顶部相连,所述下挡板与除尘箱底部相连,所述副除尘箱上还设置有净气进管。进一步的,所述下储灰腔一端设置有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端部设置有清理刷,所述下储灰腔另一端设置有灰尘收集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引风机。进一步的,所述导气板上设置有导气孔,所述导气板包括上导气板和下导气板,上导气板左端高右端低,下导气板左端低右端高。进一步的,所述集液槽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第三检测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循环泵、排液电磁阀、净水电磁阀和UV灯管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第一处理室内的除尘箱内设置有过滤板,对废气进行除尘处理,在第二处理室的喷淋箱对废气进行喷淋净化,在第三处理室内设置UV灯管对废气进行分解,以提高净化处理的效果;本技术能够全自动控制尾气处理,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净化效果好,节能环保,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提高了废气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处理室;2、第二处理室;3、第三处理室;4、控制器;5、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烟气进管;8、排气尾管;9、主除尘箱;10、副除尘箱;11、第一检测器;12、第一电磁阀;13、第一旁通管;14、第二电磁阀;15、副排气管;16、第二检测器;17、第三电磁阀;18、隔板;19、上过滤腔;20、下储灰腔;21、过滤板;22、喷淋箱;23、第三检测器;24、第四电磁阀;25、第二旁通管;26、第五电磁阀;27、集液槽;28、导气板;29、喷淋层;30、除雾层;31、循环管;32、循环泵;33、排液管;34、排液电磁阀;35、净水管;36、净水电磁阀;37、UV灯管;38、上挡板;39、下挡板;40、净气进管;41、电动推杆;42、清理刷;43、灰尘收集盒;44、第一引风机;45、第二引风机;46、溢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室1、第二处理室2和第三处理室3,所述第一处理室1与第二处理室2通过第一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室2与第三处理室3通过第二连接管6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室1设置有烟气进管7,所述第三处理室3设置有排气尾管8;工业废气从烟气进管7进入,经第一处理室1、第二处理室2和第三处理室3的净化处理后从排气尾管8排出。所述第一处理室1内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除尘箱,分别为主除尘箱9和副除尘箱10,所述烟气进管7设置于所述主除尘箱9一端,所述主除尘箱9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5,所述第一连接管5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器11和第一电磁阀12,所述第一连接管5上设置有第一旁通管13,所述第一旁通管13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4,所述第一旁通管13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器11和第一电磁阀12之间,所述第一旁通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副除尘箱10一端相连通,所述副除尘箱10的另一端通过副排气管15与第一连接管5连通,所述副排气管15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器16和第三电磁阀17,所述除尘箱内设置有带孔的隔板18,所述隔板18将除尘箱分隔形成上过滤腔19和下储灰腔20,所述上过滤腔19内设置有过滤板21;废气经主除尘箱9的过滤板21过滤后由第一检测器11检测,当检测到废气中烟尘浓度过高时,关闭第一电磁阀12,打开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7,使经过副除尘箱10二次除尘的气体进入第二处理室2,如果二次除尘的气体经第二检测器16检测烟尘浓度仍过高,则会关闭烟气进管7上的电磁阀,停止废气进入除尘箱,对除尘箱内的过滤板21进行清洗。所述第二处理室2内设置有喷淋箱22,所述喷淋箱22下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一连接管5与喷淋箱2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喷淋箱22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室(1)、第二处理室(2)和第三处理室(3),所述第一处理室(1)与第二处理室(2)通过第一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室(2)与第三处理室(3)通过第二连接管(6)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室(1)设置有烟气进管(7),所述第三处理室(3)设置有排气尾管(8);所述第一处理室(1)内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除尘箱,分别为主除尘箱(9)和副除尘箱(10),所述烟气进管(7)设置于所述主除尘箱(9)一端,所述主除尘箱(9)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5),所述第一连接管(5)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器(11)和第一电磁阀(12),所述第一连接管(5)上设置有第一旁通管(13),所述第一旁通管(13)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4),所述第一旁通管(13)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器(11)和第一电磁阀(12)之间,所述第一旁通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副除尘箱(10)一端相连通,所述副除尘箱(10)的另一端通过副排气管(15)与第一连接管(5)连通,所述副排气管(15)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器(16)和第三电磁阀(17),所述除尘箱内设置有带孔的隔板(18),所述隔板(18)将除尘箱分隔形成上过滤腔(19)和下储灰腔(20),所述上过滤腔(19)内设置有过滤板(21);/n所述第二处理室(2)内设置有喷淋箱(22),所述喷淋箱(22)下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一连接管(5)与喷淋箱(2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喷淋箱(22)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第二连接管(6)与喷淋箱(22)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6)上设置有第三检测器(23)和第四电磁阀(24),所述第二连接管(6)上设置有第二旁通管(25),所述第二旁通管(25)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26),所述第二旁通管(25)的一端位于第三检测器(23)和第四电磁阀(24)之间,所述第二旁通管(25)的另一端与喷淋箱(22)的下部连通,所述喷淋箱(22)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槽(27),所述集液槽(27)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导气板(28)、喷淋层(29)和除雾层(30),所述集液槽(27)通过循环管(31)与喷淋层(29)的喷淋管相连通,所述循环管(31)上设置有循环泵(32),所述集液槽(27)底壁上设置有排液管(33),所述排液管(33)上设置有排液电磁阀(34),所述喷淋层(29)的喷淋管与净水管(35)相连通,所述净水管(35)上设置有净水电磁阀(36);/n所述第三处理室(3)内平行设置有多根UV灯管(3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室(1)、第二处理室(2)和第三处理室(3),所述第一处理室(1)与第二处理室(2)通过第一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室(2)与第三处理室(3)通过第二连接管(6)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室(1)设置有烟气进管(7),所述第三处理室(3)设置有排气尾管(8);所述第一处理室(1)内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除尘箱,分别为主除尘箱(9)和副除尘箱(10),所述烟气进管(7)设置于所述主除尘箱(9)一端,所述主除尘箱(9)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5),所述第一连接管(5)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器(11)和第一电磁阀(12),所述第一连接管(5)上设置有第一旁通管(13),所述第一旁通管(13)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4),所述第一旁通管(13)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器(11)和第一电磁阀(12)之间,所述第一旁通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副除尘箱(10)一端相连通,所述副除尘箱(10)的另一端通过副排气管(15)与第一连接管(5)连通,所述副排气管(15)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器(16)和第三电磁阀(17),所述除尘箱内设置有带孔的隔板(18),所述隔板(18)将除尘箱分隔形成上过滤腔(19)和下储灰腔(20),所述上过滤腔(19)内设置有过滤板(21);
所述第二处理室(2)内设置有喷淋箱(22),所述喷淋箱(22)下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一连接管(5)与喷淋箱(2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喷淋箱(22)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第二连接管(6)与喷淋箱(22)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6)上设置有第三检测器(23)和第四电磁阀(24),所述第二连接管(6)上设置有第二旁通管(25),所述第二旁通管(25)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26),所述第二旁通管(25)的一端位于第三检测器(23)和第四电磁阀(24)之间,所述第二旁通管(25)的另一端与喷淋箱(22)的下部连通,所述喷淋箱(22)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槽(27),所述集液槽(27)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导气板(28)、喷淋层(29)和除雾层(30),所述集液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