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975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蛋白质分离装置,该技术方案将蛋白纯化前的变性工艺与过滤工艺加以整合,并对装置的内部构造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用于进行蛋白变性的沉淀仓设置于过滤仓上方,二者之间以连通管进行物料输送,基于这种构造,在沉淀仓中完成蛋白变性后,可将物料制剂输入至过滤仓中进行过滤,物料先后流经孔板和滤芯,蛋白沉淀被拦截在此处,后续可直接加以收集,而上清液通过滤芯后下流,可集中排出或采用收集管直接收集。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连通管和排出管上分别增设手动阀,用以控制进料及排料进程。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缩短蛋白纯化工艺的前置工艺流程,对提升工艺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蛋白质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分离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蛋白质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蛋白质分离,是指从混杂的生物材料中将总蛋白或特定成分蛋白加以提取、分离的技术手段,是实现蛋白纯化的必要技术前提。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盐析与有机溶剂沉淀: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称为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盐析时,溶液的pH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效果最好。凡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均可引起蛋白质沉淀。2、电泳法:蛋白质分子在高于或低于其pI的溶液中带净的负或正电荷,因此在电场中可以移动。电泳迁移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量以及分子大小。3、透析法:利用透析袋膜的超滤性质,可将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分离开。4、层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在相互接触的两相(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布不同而进行分离。主要有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吸附层析及亲和层析等,其中凝胶层析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尽管在技术原理层面已经较为成熟,但要在实际应用中保证分离过程的便捷、高效,还应当匹配有适宜的配套装置,以利于构建工艺条件并满足操作层面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利用变性剂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经过滤后再进行复性的方法,是实现总蛋白分离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该工艺涉及的流程较长、操作条件相对复杂,因此缺乏与之相匹配的专用设备,导致目前该方法在实验室中的实施是分多个环节分别完成的。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蛋白质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蛋白质的变性、分离过程难以在一套装置中全程实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蛋白分离装置,上清液不便于直接回收。本技术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当物料从沉淀仓中经由连通管输送至过滤仓中时,容易因喷射作用而沾染在过滤仓侧壁上部。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蛋白质分离装置,包括过滤仓,沉淀仓,连通管,挡板,支撑杆,孔板,滤芯,筒体,其中,沉淀仓通过连通管与过滤仓相连通,沉淀仓位于过滤仓的上方,连通管的下端伸入至过滤仓内部,在连通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挡板,在过滤仓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在过滤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筒体,在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2个孔板,在2个孔板之间夹持有滤芯,所述滤芯位于连通管的下方。作为优选,还包括承接板,通孔,收集管,支柱,其中,承接板通过支柱固定连接在滤芯的下方,在承接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收集管搭接在所述通孔上。作为优选,还包括底板和支架,其中过滤仓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在过滤仓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架。作为优选,还包括手动阀,所述手动阀连接在连通管上。作为优选,还包括排出管,其中,在过滤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出管,所述手动阀有2个,其中一个手动阀连接在连通管上,另一个手动阀连接在排出管上。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过滤仓用于承接来自沉淀仓的混合物料,并作为过滤环节执行的场所;沉淀仓用于将物料与蛋白变性剂混合,从而使蛋白变性沉淀;连通管用于将蛋白变性沉淀后的混合物料输入至过滤仓中过滤;挡板用于对从连通管中喷出的物料起到限制作用,缓解其迸射至过滤仓内壁上部,造成不易清洗的问题;支撑杆可用于将过滤仓与外部的基础结构加以固定,从而对装置起到承载作用;孔板用于夹持滤芯,且不影响物料通过;滤芯用于对物料起到过滤作用,使沉淀被拦截,而上清液通过滤芯后下流;筒体一方面对孔板起到承载作用,另一方面用于在过滤过程中约束料液不从侧端缝隙流出。在优选技术方案中,可在下方增设承接板,承接板通过支柱加以支撑,承接板上开设有通孔,用于搭接收集管,从而对过滤后的上清液起到收集作用;此外,还可将过滤仓设置于底板上,并在底板与过滤仓之间增设支架,以确保过滤仓的结构稳定;另外,还可在过滤仓下端设置排出管用以集中排出上清液,并在排出管上以及连通管上分别设置手动阀,用以控制进料及排料的进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蛋白质分离装置,该技术方案将蛋白纯化前的变性工艺与过滤工艺加以整合,并对装置的内部构造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技术将用于进行蛋白变性的沉淀仓设置于过滤仓上方,二者之间以连通管进行物料输送,基于这种构造,在沉淀仓中完成蛋白变性后,可将物料制剂输入至过滤仓中进行过滤,物料先后流经孔板和滤芯,蛋白沉淀被拦截在此处,后续可直接加以收集,而上清液通过滤芯后下流,可集中排出或采用收集管直接收集。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可在连通管和排出管上分别增设手动阀,用以控制进料及排料进程。应用本技术,可缩短蛋白纯化工艺的前置工艺流程,对提升工艺效率具有积极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从主视视角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滤芯与孔板的配合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避免遮挡视线,图中未画出筒体及孔板结构。图4是本技术中承接板与收集管的配合结构图。图中:1、过滤仓2、沉淀仓3、连通管4、挡板5、支撑杆6、孔板7、滤芯8、筒体9、承接板10、通孔11、收集管12、支柱13、底板14、支架15、手动阀16、排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蛋白质分离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过滤仓1,沉淀仓2,连通管3,挡板4,支撑杆5,孔板6,滤芯7,筒体8,其中,沉淀仓2通过连通管3与过滤仓1相连通,沉淀仓2位于过滤仓1的上方,连通管3的下端伸入至过滤仓1内部,在连通管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挡板4,在过滤仓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5,在过滤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筒体8,在所述筒体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2个孔板6,在2个孔板6之间夹持有滤芯7,所述滤芯7位于连通管3的下方。同时,还包括手动阀15,所述手动阀15连接在连通管3上。还包括排出管16,其中,在过滤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出管16,所述手动阀15有2个,其中一个手动阀15连接在连通管3上,另一个手动阀15连接在排出管16上。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过滤仓1用于承接来自沉淀仓2的混合物料,并作为过滤环节执行的场所;沉淀仓2用于将物料与蛋白变性剂混合,从而使蛋白变性沉淀;连通管3用于将蛋白变性沉淀后的混合物料输入至过滤仓1中过滤;挡板4用于对从连通管3中喷出的物料起到限制作用,缓解其迸射至过滤仓1内壁上部,造成不易清洗的问题;支撑杆5可用于将过滤仓1与外部的基础结构加以固定,从而对装置起到承载作用;孔板6用于夹持滤芯7,且不影响物料通过;滤芯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蛋白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仓(1),沉淀仓(2),连通管(3),挡板(4),支撑杆(5),孔板(6),滤芯(7),筒体(8),其中,沉淀仓(2)通过连通管(3)与过滤仓(1)相连通,沉淀仓(2)位于过滤仓(1)的上方,连通管(3)的下端伸入至过滤仓(1)内部,在连通管(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挡板(4),在过滤仓(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5),在过滤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筒体(8),在所述筒体(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2个孔板(6),在2个孔板(6)之间夹持有滤芯(7),所述滤芯(7)位于连通管(3)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蛋白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仓(1),沉淀仓(2),连通管(3),挡板(4),支撑杆(5),孔板(6),滤芯(7),筒体(8),其中,沉淀仓(2)通过连通管(3)与过滤仓(1)相连通,沉淀仓(2)位于过滤仓(1)的上方,连通管(3)的下端伸入至过滤仓(1)内部,在连通管(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挡板(4),在过滤仓(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5),在过滤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筒体(8),在所述筒体(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2个孔板(6),在2个孔板(6)之间夹持有滤芯(7),所述滤芯(7)位于连通管(3)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接板(9),通孔(10),收集管(11),支柱(12),其中,承接板(9)通过支柱(12)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卡梅德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