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合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38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包括:装置箱;导入管,所述导入管连通于所述装置箱的顶部,所述装置箱的顶部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右侧连通;离心装置,所述离心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底部的左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通过设置该离心装置,在对蓝藻初步过滤完之后,实现对蓝藻的进一步甩干处理,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锥齿轮转动,进而使得离心内筒转动,产生离心力,可将蓝藻中的大部分的水分甩干,进而降低蓝藻自身的重量,有效的解决了在转移蓝藻时,因蓝藻质量过重,而十分费力的问题,同时也不会有水不断滴落下,在转移蓝藻时变得更加轻松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蓝藻收集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蓝藻又名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与光合细菌区别是:光合细菌(红螺菌)进行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应过程不放氧,为厌氧生物,而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放氧。为了维持水域中的生态平衡,需要对水域表面的蓝藻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专门的蓝藻收集处理装置,现有技术中,蓝藻收集处理装置一般是直接通过吸泵将蓝藻收集起来,然后通过滤网将蓝藻与水分离,但是过滤后的蓝藻中仍有大量的水分,使得收集起来的蓝藻质量很重,在转移的时候十分费力,且在转移过程中会不断有水滴落,为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蓝藻收集处理装置收集的蓝藻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使其质量过重,且不断有水滴落,在转移时十分费力,为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包括:装置箱;导入管,所述导入管连通于所述装置箱的顶部,所述装置箱的顶部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右侧连通;离心装置,所述离心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底部的左侧,所述离心装置包括离心外筒,所述离心外筒的内壁的底部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离心内筒,所述离心外筒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两个所述锥齿轮的外表面相互啮合;清水箱,所述清水箱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的底部,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回流管和导流管。优选的,所述导入管内壁的两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次过滤网和超滤膜,所述导入管的底端贯穿所述装置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清水箱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导入管、所述回流管和所述导流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水箱的右侧连通,所述导流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离心内筒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装置箱的左侧设置有吸力泵,所述吸力泵的输入端连通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装置箱的左侧并延伸中所述离心内筒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装置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收料箱,所述装置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环。优选的,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一侧与所述导流管外表面的一侧均设置有真空压力装置,所述离心外筒的右侧与所述清水箱的左侧通过管道连通。优选的,所述装置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清水箱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端贯穿所述清水箱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底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通过设置该离心装置,在对蓝藻初步过滤完之后,实现对蓝藻的进一步甩干处理,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锥齿轮转动,进而使得离心内筒转动,产生离心力,可将蓝藻中的大部分的水分甩干,进而降低蓝藻自身的重量,有效的解决了在转移蓝藻时,因蓝藻质量过重,而十分费力的问题,同时也不会有水不断滴落下,在转移蓝藻时变得更加轻松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装置箱,2、导入管,3、抽吸泵,4、离心装置,41、离心外筒,42、离心内筒,43、转动轴,44、凹槽,45、驱动电机,46、锥齿轮,5、清水箱,6、回流管,7、导流管,8、一次过滤网,9、超滤膜,10、阀门,11、吸力泵,12、导料管,13、收料箱,14、吊环,15、真空压力装置,16、底板,17、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外部的结构示意图。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包括:装置箱1;导入管2,所述导入管2连通于所述装置箱1的顶部,所述装置箱1的顶部设置有抽吸泵3,所述抽吸泵3的输入端与所述导入管2外表面的右侧连通;离心装置4,所述离心装置4设置于所述装置箱1内壁底部的左侧,所述离心装置4包括离心外筒41,所述离心外筒41的内壁的底部通过转动轴43转动连接有离心内筒42,所述离心外筒4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44,所述凹槽44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45,所述驱动电机45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4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锥齿轮46,两个所述锥齿轮46的外表面相互啮合;清水箱5,所述清水箱5设置于所述装置箱1内壁的底部,所述导入管2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回流管6和导流管7。通过抽吸泵3的吸力作用,使得水面上的蓝藻可由导入管2进入到装置箱1中;离心装置4用于将过滤完的蓝藻进行甩干处理,离心内筒42与离心外筒4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同时离心内筒42为网状结构,相当于二次滤网,对蓝藻与水进行分离,驱动电机45外接有电源,作为离心装置4的动力来源,离心时,通过驱动电机45转动,使得两个锥齿轮46一同转动,进而使得离心内筒42可以转动,离心内筒42转动时使得内部放置的蓝藻一同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把蓝藻中的水分直接甩出,从而实现对蓝藻进一步甩干处理,通过设置该离心装置4,在对蓝藻过滤完之后,实现对蓝藻的进一步甩干处理,可将蓝藻中的大部分的水分甩干,进而降低蓝藻自身的重量,有效的解决了在转移蓝藻时,因蓝藻质量过重,而十分费力的问题,同时也不会有水不断滴落下,在转移蓝藻时变得更加轻松省力;清水箱5用于收集过滤后的清水,通过设置回流管6与导流管7可实现水的回流,在真空状态下,可使得水回流方向对一次过滤网8、离心内筒42表面进行清洗,从而防止滤网出现堵塞。所述导入管2内壁的两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次过滤网8和超滤膜9,所述导入管2的底端贯穿所述装置箱1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清水箱5的内部。一次过滤网8可将蓝藻中较大的杂质过滤开来,阀门10关闭时,在真空压力装置15真空压力的作用,使得清水箱5内部的水,通过回流管6进入到导入管2中,之后通过超滤膜9,可以进一步过滤,也可以去除一些藻毒素,对水起到一定净化的作用,改善一下水质。所述导入管2、所述回流管6和所述导流管7上均设置有阀门10,所述回流管6的一端与所述清水箱5的右侧连通,所述导流管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离心内筒42的内部。阀门10为电子控制阀门,用于连通或是关闭导入管2与回流管6以及导流管7,需要清洗一次过滤网时8,可将回流管6上的阀门10打开,内部的清水便会通过回流管6进入到导入管2中,清水延伸至一次过滤网8的位置,然后对齐进行清洗,若要清洗离心内筒42时,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装置箱;/n导入管,所述导入管连通于所述装置箱的顶部,所述装置箱的顶部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右侧连通;/n离心装置,所述离心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底部的左侧,所述离心装置包括离心外筒,所述离心外筒的内壁的底部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离心内筒,所述离心外筒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两个所述锥齿轮的外表面相互啮合;/n清水箱,所述清水箱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的底部,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回流管和导流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箱;
导入管,所述导入管连通于所述装置箱的顶部,所述装置箱的顶部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右侧连通;
离心装置,所述离心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底部的左侧,所述离心装置包括离心外筒,所述离心外筒的内壁的底部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离心内筒,所述离心外筒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两个所述锥齿轮的外表面相互啮合;
清水箱,所述清水箱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的底部,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回流管和导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内壁的两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次过滤网和超滤膜,所述导入管的底端贯穿所述装置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清水箱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董晓婉朱腊雲金杰吴克俞志敏张勇卫新来朱小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