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5726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顺次连接设置的第一组合层和第二组合层;且,第一组合层至少包括与汽车遮光板表面相粘的粘合层以及设置于粘合层上的可形变的软贴层;第二组合层至少包括标示层,以及设置于软贴层与标示层之间的缓释粘贴层组,且缓释粘贴层组至少包括导热材料。制备方法包括:S100、在软贴层上复合粘合层,得到第一组合层;S200、将标示层叠层至缓释粘贴层组上,形成第二组合层;S300、将软贴层中背向粘合层的一面与缓释粘贴层组中背向标示层的一面叠层,制得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实现了环保性好,粘附效果好,耐高温性能优的效果,且增加了标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的结构和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遮光板是指为遮挡射入驾驶员(包括副驾驶员或乘客)眼睛的眩目光而设置的板状部件(本体)和安装部件(包括防震件)的总称,它安装在汽车风窗框上横梁,其具有操作灵活、平稳、无噪声,并能停止在任意位置上等特点。其结构和材料往往具有以下几种类型:1.国内一般车型的遮光板本体采用金属框架+PU发泡+纸板作为骨架,采用PVC表皮包裹,或者采用金属框架+PP吹塑,然后PVC表皮包裹。这种遮光板手感较差,表皮收缩明显。2.中高档车型的遮光板本体采用PP注塑骨架,PVC表皮或者针织面料表皮包裹,此类遮光板手感好,更加环保,材料可回收表皮基本无收缩。而不论是哪种遮光板,其表面都需要张贴具有警示功能的标签,以梯形乘车人安全信息。而现有技术中目前应用的标签多采用压敏性胶水直接将标示层进行粘贴,不仅粘结强度较小,且多采用溶剂涂布形成,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针对表面不够平整的遮光板而言,粘贴过程中更是容易出现脱落现象;而另一种标签一般是采用热转印的方式将警示信息转印在遮光板上,其表面很容易破损划伤,在日光照射下也容易出现脱落和褪色等现象,因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具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以采用粘合层、可形变的软贴层、缓释粘贴层组和标示层叠层设置的方式,从本质上大大避免挥发性有机物的使用,提高环保性,同时多层叠层的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在提高光稳定性和耐高温等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形变实现将其热压于遮光板上的纹理度,进一步通过提高贴合性来提高粘结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其标示效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敏性标签材料方案中改进的空间有限,效果不理想,尤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出现脱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包括顺次连接设置的第一组合层和第二组合层;且,所述第一组合层至少包括与汽车遮光板表面相粘的粘合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粘合层上的可形变的软贴层;所述第二组合层至少包括标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软贴层与所述标示层之间的缓释粘贴层组,且所述缓释粘贴层组至少包括导热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释粘贴层组至少包括自所述软贴层至所述标示层顺次设置的缓释层和防护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合层的厚度为dA,所述第二组合层的厚度为dB,K=dA/dB,且0.25≤K≤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软贴层的熔点为Tm2,缓释层的熔点为Tm3,防护层的熔点为Tm4,设Σ1=Tm3-Tm2,Σ2=Tm4-Tm3,则0℃≤Σ1≤35℃,10℃≤Σ2≤7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粘合层的厚度为1-20μm;所述软贴层的厚度为10-50μm;所述缓释层的厚度为10-50μm;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为5-50μm;所述标示层的厚度为0.5-3μ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粘合层的厚度为5-15μm;所述软贴层的厚度为15-35μm;所述缓释层的厚度为15-45μm;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为10-45μ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粘合层的材料选自热熔粘合剂和/或热活化粘合剂,且贴合强度不低于20N/inch。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所述的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的制备方法,包括:S100、在软贴层上复合粘合层,得到第一组合层;S200、将标示层叠层至缓释粘贴层组上,形成第二组合层;S300、将软贴层中背向所述粘合层的一面与所述缓释粘贴层组中背向所述标示层的一面叠层,制得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释粘贴层组包括缓释层和防护层,步骤S200具体包括:将所述标示层叠层至所述防护层的一面,将所述缓释层叠层至所述防护层中背向叠层有所述标示层的一面,形成第二组合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粘合层由热熔粘合剂和/或热活化粘合剂采用辊涂法、凹版涂布、浸渍法、逆向涂布法、喷涂法和旋涂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制得;所述软贴层为薄膜形态,且由聚乙烯树脂、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松香增粘树脂、C5/C9石油树脂、萜烯树脂、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辛烯共聚物和乙烯-丁二烯-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采用挤出机流延法、吹膜法和多层共挤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制得;所述缓释层由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和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制得;所述防护层为薄膜形态,且包括聚酯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酚醛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ABS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和聚四氟乙烯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无机填料。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粘合层的设置,使得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热压复合方式将标签膜贴附于遮光板本体,实现粘接强度高的效果;2)第一组合层和第二组合层的复合设置,并结合包括导热材料的缓释粘贴层组的设置,使整体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在常温及高温条件下其粘结力等使用性能均没有明显的下降;3)通过缓释粘贴层组缓冲设置于标示层和第一组合层之间,进一步提高标示层上的油墨附着牢度,并提高耐光照稳定性,避免发生褪色;4)生产及使用过程无任何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产生,更加环保;5)标签边缘整齐,热压后纹理明显,标示效果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第一组合层;2-第二组合层;11-粘合层;12-软贴层;21-缓释层;22-防护层;23-标示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设置的第一组合层(1)和第二组合层(2);且,/n所述第一组合层(1)至少包括与汽车遮光板表面相粘的粘合层(11)以及设置于所述粘合层(11)上的可形变的软贴层(12);/n所述第二组合层(2)至少包括标示层(23),以及设置于所述软贴层(12)与所述标示层(23)之间的缓释粘贴层组,且所述缓释粘贴层组至少包括导热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设置的第一组合层(1)和第二组合层(2);且,
所述第一组合层(1)至少包括与汽车遮光板表面相粘的粘合层(11)以及设置于所述粘合层(11)上的可形变的软贴层(12);
所述第二组合层(2)至少包括标示层(23),以及设置于所述软贴层(12)与所述标示层(23)之间的缓释粘贴层组,且所述缓释粘贴层组至少包括导热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粘贴层组至少包括自所述软贴层(12)至所述标示层(23)顺次设置的缓释层(21)和防护层(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层(1)的厚度为dA,所述第二组合层(2)的厚度为dB,K=dA/dB,且0.25≤K≤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贴层(12)的熔点为Tm2,缓释层(21)的熔点为Tm3,防护层(22)的熔点为Tm4,设Σ1=Tm3-Tm2,Σ2=Tm4-Tm3,则0℃≤Σ1≤35℃,10℃≤Σ2≤70℃。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11)的厚度为1-20μm;
所述软贴层(12)的厚度为10-50μm;
所述缓释层(21)的厚度为10-50μm;
所述防护层(22)的厚度为5-50μm;
所述标示层(23)的厚度为0.5-3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遮光板表面用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11)的厚度为5-15μm;
所述软贴层(12)的厚度为15-35μm;
所述缓释层(21)的厚度为15-45μm;
所述防护层(22)的厚度为10-45μm。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子尧曹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保税区康得菲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