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桂方专利>正文

沥水饭煲用内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31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沥水饭煲用内胆结构。它包括内胆及陶瓷沥水盆,所述陶瓷沥水盆设在内胆中,所述陶瓷沥水盆又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底板设有多个沥水孔,所述每一个沥水孔在底板厚度方向均包括上部分的柱状孔和下部分的球面孔,所述球面孔由底板底面向上内凹形成,球面孔的顶部向上开孔形成柱状孔,柱状孔向上延伸出底板表面;所述侧壁设有进水孔;所述侧壁与对应的内胆内表面之间相离形成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在陶瓷内胆烧制前先在底板底面用模具向上成形出内凹的球面孔,从球面孔的顶部向上继续钻出柱状孔,大大提高了陶瓷内胆坯体开孔成功率,侧壁上开进水孔,实现米汤循环,可以过滤掉更多的淀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沥水饭煲用内胆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饭煲,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沥水饭煲用内胆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电饭煲用的沥水煲胆一般采用不锈钢沥水胆,内胆底面设有沥水孔,由于不锈钢内胆厚度薄,易开孔,也不容易被饭粒堵塞。使用广泛,但陶瓷内胆就不容易开孔,由于陶瓷内胆较厚,开孔成功率不高,而且开孔也易被饭粒堵塞,申请人实验过开喇叭状孔,容易堵塞,开柱状孔由于内胆太厚,堵塞更严重,而且容易开裂。现有的陶瓷材质沥水盆侧壁无孔,米汤在沸腾时,沥水盆体内和体外的米汤不能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孔成功率高、不易堵塞的、且米汤在沸腾时可以循环的沥水饭煲用内胆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沥水饭煲用内胆结构,包括内胆及陶瓷沥水盆,所述陶瓷沥水盆设在内胆中,所述陶瓷沥水盆又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底板设有多个沥水孔,所述每一个沥水孔在底板厚度方向均包括上部分的柱状孔和下部分的球面孔,所述球面孔由底板底面向上内凹形成,球面孔的顶部向上开孔形成柱状孔,柱状孔向上延伸出底板表面;所述侧壁设有进水孔;所述侧壁与对应的内胆内表面之间相离形成间隙。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所述柱状孔厚度(H1)小于球面孔厚度(H2)。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在陶瓷内胆烧制前先在底板底面用模具向上成形出内凹的球面孔,从球面孔的顶部向上继续钻出柱状孔,大大提高了陶瓷内胆坯体开孔成功率,而且也实现了饭粒不堵塞沥水孔,由于陶瓷沥水盆容量大小不一样,底板厚度就不一样,通过调整球面孔的厚度来调节柱状孔的厚度,达到饭粒不容易堵塞。侧壁上开进水孔,在米汤沸腾时,米汤可以在沥水盆与内胆之间的间隙上升,通过进水孔进入沥水盆,然后再慢慢从底板的沥水孔漏出,实现米汤循环,可以过滤掉更多的淀粉。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纵向结构剖视图。图2为陶瓷沥水盆外观图。图3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结合附图,一种沥水饭煲用内胆结构,包括内胆10及陶瓷沥水盆1,所述陶瓷沥水盆1又包括底板2和侧壁3,所述底板2设有多个沥水孔,所述每一个沥水孔在底板厚度方向均包括上部分的柱状孔4和下部分的球面孔5,所述球面孔5由底板底面向上内凹形成,球面孔的顶部向上开孔形成柱状孔4,柱状孔4向上延伸出底板2表面,柱状孔4为圆柱状孔为较佳形状,在沿底板厚度方向柱状孔的任一水平横截面积均相同。所述在沿底板厚度方向柱状孔4厚度H1小于球面孔5厚度H2。所述侧壁3设有进水孔6。所述侧壁3与对应的内胆10内表面之间相离形成间隙11,该间隙宽度随陶瓷沥水盆1的容量调整,陶瓷沥水盆1容量小的,间隙11宽度可以小些,陶瓷沥水盆1容量大的,间隙11宽度可以大些,但都必须保证米汤沸腾时,该间隙能让米汤上升进入进水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水饭煲用内胆结构,包括内胆及陶瓷沥水盆,所述陶瓷沥水盆设在内胆中,所述陶瓷沥水盆又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底板设有多个沥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沥水孔在底板厚度方向均包括上部分的柱状孔和下部分的球面孔,所述球面孔由底板底面向上内凹形成,球面孔的顶部向上开孔形成柱状孔,柱状孔向上延伸出底板表面;/n所述侧壁设有进水孔;/n所述侧壁与对应的内胆内表面之间相离形成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水饭煲用内胆结构,包括内胆及陶瓷沥水盆,所述陶瓷沥水盆设在内胆中,所述陶瓷沥水盆又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底板设有多个沥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沥水孔在底板厚度方向均包括上部分的柱状孔和下部分的球面孔,所述球面孔由底板底面向上内凹形成,球面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方
申请(专利权)人:李桂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