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极片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4854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极片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该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线圈(1)以及保护罩(2);所述加热线圈(1)设置在所述保护罩(2)内;所述保护罩(2)的内部设置有导磁体(3);所述导磁体(3)包围所述加热线圈(1);且沿所述加热线圈(1)的长度方向,所述导磁体(3)的侧面上开设有磁通口(31),所述导磁体(3)开放式包围所述加热线圈(1);所述导磁体(3)用于导引所述加热线圈(1)产生的磁场,并使所述磁场从所述磁通口(31)均匀穿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电池极片,能够使电池极片基材进行均匀加热,避免出现加热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池极片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极片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锂电池的正极片基材通常采用铝箔。在锂电池辊压生产中,由于极片的涂覆区与铝箔的延展率不一致,因而会存在铝箔邹折现象,从而会导致极片断带,不能正常生产及影响产品品质。因此,需要对锂电池的极片基材进行加热软化处理,以便于极片的拉伸去皱,保证铝箔与涂覆区的延展基本一致。然而,现有的锂电池极片的辊压生产过程中,采用强行拉伸方式使铝箔及涂覆区保证延展基本一致。这种方式缺点是:要求铝箔抗拉强度高及边缘不允许有任何微细缺口,且压实密度不高,不能满足电池大容量要求。磁感应加热作为金属加热的常用方式,该加热方式无需接触极片,不影响极片的行进速度,高效节能,且无接触式加热避免了对极片产生污染或损坏。然而,现有对极片进行电磁加热的方式均出现铝箔烧边或局部低温的加热不均匀现象而导致失败,这也是高容量锂电池生产的最大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极片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该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电池极片,能够使电池极片基材进行均匀加热,避免出现加热不均的现象。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电池极片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线圈以及保护罩;所述加热线圈设置在所述保护罩内;所述保护罩的内部设置有导磁体;所述导磁体包围所述加热线圈;且沿所述加热线圈的长度方向,所述导磁体的侧面上开设有磁通口所述导磁体开放式包围所述加热线圈;所述导磁体用于导引所述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场,并使所述磁场的磁感应线从所述磁通口均匀穿出。优选的,所述导磁体沿所述保护罩的内壁分布。优选的,所述磁通口为条形槽口,且所述条形槽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加热线圈的长度方向一致。更优选的,所述磁通口的长度大于所述加热线圈的长度,宽度大于所述加热线圈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加热线圈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导磁体和所述保护罩,并伸出至所述保护罩外;且所述加热线圈的两端贯穿所述保护罩的方向均与所述磁场的磁感应线穿出所述磁通口的方向垂直。更优选的,所述加热线圈的两端贯穿伸出至所述保护罩外的端部上均连接设置有电源接头。更优选的,所述加热线圈的导线为中空导线;所述加热线圈的两端贯穿伸出至所述保护罩外,并分别用于连接冷却水进水管道和冷却水出水管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电池极片的铝箔基材,其中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场可通过导磁体的导引而均匀的从磁通口中穿出,并被电池极片基材切割从而产生均匀涡流电流以进行均匀的加热,避免出现烧边或局部温度达不到温度要求的现象。(2)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在用于加热电池极片过程中,能够使电池极片基材进行均匀加热,避免出现加热不均的现象,并且可对电池极片的留白区进行集中加热,从而使留白区产生高温,而涂覆区产生低温,更有利于电池极片的拉伸去皱的同时,还能有效保持涂覆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电池极片工作时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电池极片工作时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1-加热线圈,2-保护罩,3-导磁体,31-磁通口,4-电源接头,5-冷却水进水管道,6-冷却水出水管道,7-磁感应线,8-电池极片,801-留白区,802-涂覆区,9-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区分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极片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线圈1以及保护罩2;所述加热线圈1设置在所述保护罩2内。而且,所述保护罩2的内部设置有导磁体3,所述导磁体3包围所述加热线圈1。本实施例中,加热线圈1为铜线圈。具体的,保护罩2为封闭体结构,所述导磁体3沿所述保护罩2的内壁分布;且本实施例中,保护罩2的内部的截面呈矩形,导磁体3随保护罩2的内壁分布而为截面呈矩形的框型结构。且具体的,沿所述加热线圈1的长度方向,所述导磁体3的侧面上开设有磁通口31,使所述导磁体3开放式包围所述加热线圈1。即本实施例中,导磁体3分布在加热线圈1的前后侧、左右侧及底侧,且分布位于加热线圈1的前后侧、左右侧及底侧的导磁体3为一体结构,加热线圈1的上侧未分布有导磁体3,使导磁体3呈顶部开通的框型结构并以开放式将加热线圈1包围,磁通口31即为导磁体3的开通顶部。其中,所述导磁体3用于导引所述加热线圈1产生的磁场,并使所述磁场的磁感应线7从所述磁通口31均匀穿出。在加热线圈1通入高频高压电流后,加热线圈1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由于导磁体3的设置,磁场的磁感应线7将会被导磁体3均匀的反射及引导;而磁通口31处为导磁体3的开通顶部,使得被导磁体3均匀反射及引导的磁感应线7将从磁通口31中均匀穿出至导磁体3外,从而使整体装置产生均匀且定向的磁场;在电池极片基材切割整体装置发射出的磁感应线7后,电池极片基材内将产生均匀涡流电流,进而实现均匀加热,避免出现烧边或局部温度达不到温度要求的现象。本实施例中,所述磁通口31为条形槽口,且所述条形槽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加热线圈1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所述磁通口31的长度大于所述加热线圈1的长度,宽度大于所述加热线圈1的直径,导磁体3的高度大于加热线圈1的直径。如此,使加热线圈1产生的磁场均能在导磁体3的作用下被引导及反射,且同时均能从磁通口31中穿出至导磁体3外,有利于实现磁场的充分利用,极大提高加热线圈1的工作效率。此外,所述加热线圈1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导磁体3和所述保护罩2,并伸出至所述保护罩2外。其中,导磁体3内以及保护罩2内均开通有容纳加热线圈1的端部伸出的孔道,且导磁体3内开设的孔道与保护罩2内开设的孔道连通,以容纳加热线圈1的端部伸出;导磁体3内的孔道至保护罩2内的孔道之间具有90°的弯曲角度,从而使加热线圈1的端部依次贯穿导磁体3和保护罩2并在贯穿两者之间形成具有90°弯曲后再伸出,实现所述加热线圈1的两端贯穿所述保护罩2的方向均与所述磁场的磁感应线7穿出所述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池极片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线圈(1)以及保护罩(2);所述加热线圈(1)设置在所述保护罩(2)内;所述保护罩(2)的内部设置有导磁体(3);所述导磁体(3)包围所述加热线圈(1);/n且沿所述加热线圈(1)的长度方向,所述导磁体(3)的侧面上开设有磁通口(31),所述导磁体(3)开放式包围所述加热线圈(1);所述导磁体(3)用于导引所述加热线圈(1)产生的磁场,并使所述磁场的磁感应线从所述磁通口(31)均匀穿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极片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线圈(1)以及保护罩(2);所述加热线圈(1)设置在所述保护罩(2)内;所述保护罩(2)的内部设置有导磁体(3);所述导磁体(3)包围所述加热线圈(1);
且沿所述加热线圈(1)的长度方向,所述导磁体(3)的侧面上开设有磁通口(31),所述导磁体(3)开放式包围所述加热线圈(1);所述导磁体(3)用于导引所述加热线圈(1)产生的磁场,并使所述磁场的磁感应线从所述磁通口(31)均匀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池极片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3)沿所述保护罩(2)的内壁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池极片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通口(31)为条形槽口,且所述条形槽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加热线圈(1)的长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池极片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三春杨振胡姜耀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