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4621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包括顶尖涨力盘、固定轴和绞体框架,所述固定轴贯穿绞体框架上,所述固定轴与框架之间设置有调节垫,所述固定轴的外侧顶部设置有顶尖涨力盘,且顶尖涨力盘与固定轴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首先通过转动调节杆可带动调节杆在固定轴凹槽内部上移,进而通过弹簧作用到弹簧座,弹簧受到作用力则会挤压弹簧座,进而带动压杆挤压摩擦片,调节摩擦片与顶尖涨力盘之间的摩擦间隙,也就是摩擦系数来控制张力,当通过回转调节杆,调节杆带动弹簧复位,弹簧座回弹,进而带动摩擦片下移复位,可以使操作者根据线缆制作的要求,利用转动调节杆调整线盘张力,灵活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框式绞线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绞线机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绞线机按照绞线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单绞机、对绞机、高速绞线机、退扭机、笼式绞线机、框式绞线机、管式绞线机及盘式绞线机等。现有技术中,钢绞线在绞线机上捻制过程中,钢丝的张力控制有的是靠自动控制张力带来调整的,如果全靠自动控制系统调整,由于钢绞线每股钢丝的放线盘有先后排列顺序,预设定值不能满足保证每股钢丝的张力均衡,并且随着放线盘上钢丝的减少,预设定值不能满足要求,每股钢丝的张力逐渐变小,这样就可能出现每股钢丝张力不能满足捻制需要而造成反复停车,从而减低了生产效率,张力控制摩擦系数低,效果不好。因此本技术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包括顶尖涨力盘、固定轴和绞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贯穿绞体框架上,所述固定轴与框架之间设置有调节垫,所述固定轴的外侧顶部设置有顶尖涨力盘,且顶尖涨力盘与固定轴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外侧设置有顶尖涨力盘,所述固定轴的顶部设置有压板,其中压板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且两个连接孔竖向贯穿压板并延长到固定轴的内部,所述压板与顶尖涨力盘不贴合;所述固定轴的外侧且位于顶尖涨力盘的下方套接有摩擦片和摩擦片压盘,摩擦片压盘位于摩擦片的下方,所述固定轴的外侧且位于摩擦片压盘的下方设置有压杆;所述固定轴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螺旋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部通过弹簧连接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上方与凹槽的顶部具有一定的缝隙,所述弹簧座的两侧贯穿固定轴的内壁与压杆固定,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偏下位置处螺纹连接有圆螺母。优选的,所述摩擦片压盘与摩擦片两者相贴合。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锁紧螺母和第一锁紧螺母。优选的,所述摩擦片压盘与绞体框架之间通过固定销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顶尖涨力盘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拔销,所述顶尖涨力盘的底部一侧通过紧固销轴固定有断线检测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首先通过转动调节杆可带动调节杆在固定轴凹槽内部上移,进而通过弹簧作用到弹簧座,弹簧受到作用力则会挤压弹簧座,进而带动压杆挤压摩擦片,调节摩擦片与顶尖涨力盘之间的摩擦间隙,也就是摩擦系数来控制张力,当通过回转调节杆,调节杆带动弹簧复位,弹簧座回弹,进而带动摩擦片下移复位,可以使操作者根据线缆制作的要求,利用转动调节杆调整线盘张力,灵活性较高,本技术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能够弥补自动控制的不足,通过手动控制装置实现微调,保证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本技术结构紧凑、技术先进,抛弃原张力带控制,可以使操作者手动调节线盘张力,操作过程简单又方便,可实现张力摩擦系数控制。原张力控制摩擦系数低,效果不好。本技术是提供给操作者在全新的操作体验,深受客户欢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的平面图;附图标记:1、顶尖涨力盘;2、固定轴;3、摩擦片;4、摩擦片压盘;5、固定销;6、弹簧座;7、弹簧;8、调节杆;9、压板;10、拔销;11、压杆;12、第一锁紧螺母;13、调节垫;14、绞体框架;15、第一轴承;16、第二轴承;17、断线检测器;18、圆螺母;19、第二锁紧螺母;20、紧固销轴;21、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2所示,一种适用于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包括顶尖涨力盘1、固定轴2和绞体框架14,固定轴2贯穿绞体框架14上,固定轴2与框架14之间设置有调节垫13,固定轴2的外侧顶部设置有顶尖涨力盘1,且顶尖涨力盘1与固定轴2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15与第二轴承16,第一轴承15与第二轴承16的外侧设置有顶尖涨力盘1,通过设置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16,则固定轴2不会影响到线盘的转动,固定轴2的顶部设置有压板9,其中压板9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21,且两个连接孔21竖向贯穿压板9并延长到固定轴2的内部,压板9与顶尖涨力盘1不贴合;固定轴2的外侧且位于顶尖涨力盘1的下方套接有摩擦片3和摩擦片压盘4,摩擦片压盘4位于摩擦片3的下方,固定轴2的外侧且位于摩擦片压盘4的下方设置有压杆11;固定轴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螺旋连接有调节杆8,调节杆8的顶部通过弹簧7连接有弹簧座6,弹簧座6的上方与凹槽的顶部具有一定的缝隙,弹簧座6的两侧贯穿固定轴2的内壁与压杆11固定,固定轴2的外侧偏下位置处螺纹连接有圆螺母18,圆螺母18用来对固定轴2与绞体框架14的位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2所示,摩擦片压盘4与摩擦片3两者相贴合,通过摩擦片压盘4对摩擦片3进行固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2所示,调节杆8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锁紧螺母19和第一锁紧螺母12,通过第一锁紧螺母19和第二锁紧螺母12可对调节杆8进行限位固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2所示,摩擦片压盘4与绞体框架14之间通过固定销5固定连接,通过固定销5可将摩擦片压盘4与绞体框架14进行固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2所示,顶尖涨力盘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拔销10,顶尖涨力盘1的底部一侧通过紧固销轴20固定有断线检测器17,断线检测器17用来起到断线报警的作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将线盘安装到顶尖涨力盘1上,首先将固定轴2通过调节垫13固定到胶体框架14上,固定轴2的前端安装有顶尖涨力盘1和压板9,同时顶尖涨力盘1的下部安装有摩擦片3,摩擦片3通过摩擦片压盘4进行固定,然后通过转动调节杆8可带动调节杆8在固定轴2凹槽内部上移,进而通过弹簧7作用到弹簧座6,弹簧7受到作用力则会挤压弹簧座6,进而带动压杆11挤压摩擦片3,调节摩擦片3与顶尖涨力盘1之间的摩擦间隙,也就是摩擦系数来控制张力,当通过回转调节杆8,调节杆8带动弹簧7复位,弹簧座6回弹,进而带动摩擦片3下移复位,再一次的调整摩擦片3与顶尖涨力盘1之间的摩擦间隙,也就是摩擦系数来控制张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包括顶尖涨力盘(1)、固定轴(2)和绞体框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2)贯穿绞体框架(14)上,所述固定轴(2)与框架(14)之间设置有调节垫(13),所述固定轴(2)的外侧顶部设置有顶尖涨力盘(1),且顶尖涨力盘(1)与固定轴(2)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15)与第二轴承(16),所述第一轴承(15)与第二轴承(16)的外侧设置有顶尖涨力盘(1),所述固定轴(2)的顶部设置有压板(9),其中压板(9)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21),且两个连接孔(21)竖向贯穿压板(9)并延长到固定轴(2)的内部,所述压板(9)与顶尖涨力盘(1)不贴合;/n所述固定轴(2)的外侧且位于顶尖涨力盘(1)的下方套接有摩擦片(3)和摩擦片压盘(4),摩擦片压盘(4)位于摩擦片(3)的下方,所述固定轴(2)的外侧且位于摩擦片压盘(4)的下方设置有压杆(11);/n所述固定轴(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螺旋连接有调节杆(8),所述调节杆(8)的顶部通过弹簧(7)连接有弹簧座(6),所述弹簧座(6)的上方与凹槽的顶部具有一定的缝隙,所述弹簧座(6)的两侧贯穿固定轴(2)的内壁与压杆(11)固定,所述固定轴(2)的外侧偏下位置处螺纹连接有圆螺母(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框式绞线机顶尖摩擦片张力控制装置,包括顶尖涨力盘(1)、固定轴(2)和绞体框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2)贯穿绞体框架(14)上,所述固定轴(2)与框架(14)之间设置有调节垫(13),所述固定轴(2)的外侧顶部设置有顶尖涨力盘(1),且顶尖涨力盘(1)与固定轴(2)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15)与第二轴承(16),所述第一轴承(15)与第二轴承(16)的外侧设置有顶尖涨力盘(1),所述固定轴(2)的顶部设置有压板(9),其中压板(9)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21),且两个连接孔(21)竖向贯穿压板(9)并延长到固定轴(2)的内部,所述压板(9)与顶尖涨力盘(1)不贴合;
所述固定轴(2)的外侧且位于顶尖涨力盘(1)的下方套接有摩擦片(3)和摩擦片压盘(4),摩擦片压盘(4)位于摩擦片(3)的下方,所述固定轴(2)的外侧且位于摩擦片压盘(4)的下方设置有压杆(11);
所述固定轴(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螺旋连接有调节杆(8),所述调节杆(8)的顶部通过弹簧(7)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毅曹振宇胡俊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天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