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227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2
一种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在支撑连接回转窑筒体和轮带之间的轮带垫铁上增加了垫铁弹性支撑,利用垫铁弹性支撑的弹性变形消除回转窑筒体和轮带之间的连接间隙,改善回转窑筒体在轴向的变形;当回转窑筒体受热膨胀后,利用垫铁弹性支撑的弹性变形吸收回转窑筒体的受热膨胀,防止回转窑筒体产生过大的颈缩而是回转窑筒体产生严重径向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彻底解决了回转窑筒体与轮带间的连接间隙设计难题,改善回转窑工作过程中的轴向变形及径向变形,提高了回转窑使用寿命,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回转窑筒体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回转窑筒体与轮带垫铁间的连接间隙的合理设计,一直是回转窑设备设计中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果连接间隙过大,会使回转窑筒体在轴向变形过大,轮带垫铁与回转窑筒体的焊缝应力增大,产生断裂,缩短回转炉筒体内镶砌的耐火砖寿命,同时还会使轮带与轮带垫铁间的相对滑动增大,加剧轮带与轮带垫铁的磨损,减少使用寿命;如果连接间隙过小,回转窑筒体在受热膨胀后,轮带垫铁与轮带会产生过盈,导致回转窑筒体产生颈缩,会使回转窑筒体产生严重径向变形,引起回转窑筒体内镶砌的耐火砖的松动、排列扭曲和断裂,甚至发生耐火砖脱落的严重事故;因此,如何合理设计回转窑筒体与轮带垫铁间的连接间隙,是回转窑筒体结构设计函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在支撑连接回转窑筒体和轮带之间的轮带垫铁上增加了垫铁弹性支撑,利用垫铁弹性支撑的弹性变形消除回转窑筒体和轮带之间的连接间隙,改善回转窑筒体在轴向的变形;转窑筒体在受热膨胀后,利用垫铁弹性支撑的弹性变形吸收回转窑筒体的受热膨胀,防止回转窑筒体产生过大的颈缩而使回转窑筒体产生严重径向变形。为了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包括回转窑筒体、轮带垫铁、轮带;所述轮带垫铁沿回转窑筒体轴线方向设置有两组,两组轮带垫铁之间设置有设定的间隔,且每组轮带垫铁沿回转窑筒体外圆周面均布设置;所述轮带设置在两组轮带垫铁的垫铁弹性支撑的外包络面上。进一步的,所述轮带垫铁包括垫铁基板、垫铁弹性支撑;所述垫铁基板为圆弧板状,其内圆弧面与回转窑筒体外圆周面契合,固定连接在回转窑筒体外圆周面;所述垫铁弹性支撑上部为弧形弹性板,当弧形弹性板收到压力时,会发生弹性变形,同时弧形弹性板的高度下降,因此当回转窑筒体在工作过程中受热膨胀,垫铁弹性支撑的弧形弹性板会发生弹性变形,吸收回转窑筒体的膨胀,防止回转窑筒体产生颈缩变形现象;垫铁弹性支撑下部设置有两个支撑腿,垫铁弹性支撑通过两个支撑腿固定连接在垫铁基板的外圆弧面上。进一步的,所述轮带为圆环状,其内环面中部设置有轮带限位环,轮带限位环设置在两组轮带垫铁之间的间隔中,防止轮带沿回转窑筒体的轴线发生移动;轮带限位环内环面与回转窑筒体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防止回转窑筒体在工作过程中受热膨胀后与轮带限位环内环面接触,使回转窑筒体产生颈缩变形。进一步的,所述垫铁基板的外圆弧面上固定设置有下螺柱;所述垫铁弹性支撑的弧形弹性板内侧面设置有上螺柱;所述上螺柱与下螺柱同轴设置,且上螺柱与下螺柱螺纹旋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上螺柱与下螺柱之间设置有双向螺母,双向螺母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在轮带安装完成之前,垫铁弹性支撑通过下螺柱、上螺柱与双向螺母施加有预变形,使垫铁弹性支撑上部的弧形弹性板高度降低,方便带轮的安装;在轮带安装完成之后,旋转双向螺母,释放垫铁弹性支撑预变形,垫铁弹性支撑上部的弧形弹性板与带轮内环面接触,且施加有预压力,消除带轮与带轮垫铁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的,垫铁弹性支撑与垫铁基板通过焊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垫铁基板与下螺柱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垫铁弹性支撑与上螺柱通过焊接连接。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在支撑连接回转窑筒体和轮带之间的轮带垫铁上增加了垫铁弹性支撑,利用垫铁弹性支撑的弹性变形消除回转窑筒体和轮带之间的连接间隙,改善回转窑筒体在轴向的变形;转窑筒体在受热膨胀后会,利用垫铁弹性支撑的弹性变形吸收回转窑筒体的受热膨胀,防止回转窑筒体产生过大的颈缩而使回转窑筒体产生严重径向变形;本技术的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彻底解决了回转窑筒体与轮带间的连接间隙设计问题,改善回转窑轴向变形及径向变形,提高了回转窑使用寿命,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局部剖视图;图3为轮带垫铁外观示意图;图4为轮带外观示意图;图5轮带垫铁的下螺柱、上螺柱、双向螺母连接状态示意图。图中:1、回转窑筒体;2、轮带垫铁;2.1、垫铁基板;2.2、垫铁弹性支撑;2.3、下螺柱;2.4、上螺柱;2.5、双向螺母;3、轮带;3.1、轮带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一种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包括回转窑筒体1、轮带垫铁2、轮带3;所述轮带垫铁2包括垫铁基板2.1、垫铁弹性支撑2.2;所述垫铁基板2.1为圆弧板状,其内圆弧面与回转窑筒体1外圆周面契合,固定连接在回转窑筒体1外圆周面;所述垫铁弹性支撑2.2上部为弧形弹性板,下部设置有两个支撑腿,垫铁弹性支撑2.2通过两个支撑腿固定连接在垫铁基板2.1的外圆弧面上;所述轮带垫铁2沿回转窑筒体1轴线设置有两组,两组轮带垫铁2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且每组轮带垫铁2沿外圆周面均布设置;所述轮带3为圆环状,其内环面中部设置有轮带限位环3.1,其宽度与两组轮带垫铁2之间设置的间隔相等,轮带限位环3.1设置在两组轮带垫铁2之间的间隔中;轮带限位环3.1内环面与回转窑筒体1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轮带3内环面设置在两组轮带垫铁2的垫铁弹性支撑2.2的外包络面,且与垫铁弹性支撑2.2的弧形弹性板预压接触。所述垫铁基板2.1的外圆弧面上焊接设置有下螺柱2.3,下螺柱2.3为右旋螺纹;所述垫铁弹性支撑2.2的弧形弹性板内侧面焊接设置有上螺柱2.4,上螺柱2.4为左旋螺纹,上螺柱2.4与下螺柱2.3同轴设置;所述上螺柱2.4与下螺柱2.3之间设置有双向螺母2.5,双向螺母2.5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在轮带3安装完成之前,下螺柱2.3、上螺柱2.4之间设置的双向螺母2.5,顺时针旋转双向螺母2.5,对垫铁弹性支撑2.2施加预变形,降低轮带垫铁2的总高度,方便轮带3的安装;在轮带3安装完成之后,逆时针旋转双向螺母2.5,释放部分垫铁弹性支撑2.2预变形,并且取出双向螺母2.5;垫铁弹性支撑2.2的弧形弹性板与轮带3的内环面预压接触,消除轮带3与轮带垫铁2之间的间隙。以下具体说明轮带垫铁2在安装前对垫铁弹性支撑2.2施加预变形的方法:在轮带垫铁2加工完成后,通过工装使垫铁弹性支撑2.2逐渐产生预变形,在此过程中,将双向螺母2.5设置在下螺柱2.3、上螺柱2.4之间,并顺时针旋转双向螺母2.5,使双向螺母2.5与下螺柱2.3、上螺柱2.4发生连接,然后继续顺时针旋转双向螺母2.5,直至垫铁弹性支撑2.2的预变形量达到设计要求。以下具体说明轮带垫铁2、轮带3的安装方法:首先将一组轮带垫铁2按设计位置焊接固定在回转窑筒体1的外圆周上,然后将轮带3设置在回转窑筒体1的外圆周面上,轮带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回转窑筒体(1)、轮带垫铁(2)、轮带(3);所述轮带垫铁(2)沿回转窑筒体(1)轴线方向设置有两组,两组轮带垫铁(2)之间设置有设定的距离,且每组轮带垫铁(2)沿回转窑筒体外圆周面均布设置;所述轮带(3)设置在两组轮带垫铁(2)的外包络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回转窑筒体(1)、轮带垫铁(2)、轮带(3);所述轮带垫铁(2)沿回转窑筒体(1)轴线方向设置有两组,两组轮带垫铁(2)之间设置有设定的距离,且每组轮带垫铁(2)沿回转窑筒体外圆周面均布设置;所述轮带(3)设置在两组轮带垫铁(2)的外包络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轮带垫铁(2)包括垫铁基板(2.1)、垫铁弹性支撑(2.2);所述垫铁基板(2.1)为圆弧板状,其内圆弧面与回转窑筒体(1)外圆周面契合,固定连接在回转窑筒体(1)外圆周面;所述垫铁弹性支撑(2.2)上部为弧形弹性板,下部设置有两个支撑腿,垫铁弹性支撑(2.2)通过两个支撑腿固定连接在垫铁基板(2.1)的外圆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与轮带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轮带(3)为圆环状,其内环面中部设置有轮带限位环(3.1),轮带限位环(3.1)设置在两组轮带垫铁(2)之间的间隔中;轮带限位环(3.1)内环面与回转窑筒体(1)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岚森郑冰闫毛毛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津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