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模组及含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11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模组及含其的车辆,照明模组包括:LED光源和灯罩;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为双曲面结构,第一反射面具有虚焦点和实焦点,LED光源设置于第一反射面的实焦点处;第二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为二次分布面结构,第二反射面用于将第一反射面从虚焦点处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灯罩。该照明模组及含其的车辆中,照明模组利用为双曲面的第一反射面来反射光源的光线后,再通过第二反射面进行反射,使光源能够被隐藏,无法直接从灯罩内看到光源,使得照明模组在使用状态下的外观更美观。同时,通过双曲面的反射,光源的光能能够被小尺寸的第一反射面收集起来,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以在较为紧凑的空间布局下满足照明光强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模组及含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模组及含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车灯产品主要是通过呈抛物面的反射面来反射光源光线的光学系统,其中,LED光源位于抛物面的焦点位置处,通过侧面发光的方式,使LED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抛物面反射到基准轴线方向,以形成照明光线。这种类型的车灯产品主要存在以下缺陷:通过抛物面进行单次反射的方式,使得LED光源容易被肉眼直接看见,且为满足符合法规的光照强度,导致整个车灯产品的体积较大,对车辆造型的限制较大,导致车辆外观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车灯产品的LED光源容易直接被肉眼看见,且由于自身体积较大,影响车辆造型设计的缺陷,提供一种照明模组及含其的车辆。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照明模组,其包括:LED光源和灯罩;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双曲面结构,所述第一反射面具有虚焦点和实焦点,所述LED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所述实焦点处;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二次分布面结构,所述第二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面从所述虚焦点处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灯罩。该照明模组利用为双曲面的第一反射面来反射LED光源的光线后,再通过第二反射面进行反射,使LED光源能够被隐藏,无法直接从灯罩内看到该光源,使得照明模组在使用状态下的外观更美观。同时,通过双曲面反射的原理,LED光源的光能能够被小尺寸的第一反射面收集起来,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使该照明模组能够在紧凑的空间布局下满足照明光强的需求。较佳地,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灯罩位于所述照明模组的同侧,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灯罩一体成型,以简化照明模组所需零件数量,使照明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较佳地,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反射面通过电镀工艺制成。较佳地,所述照明模组还包括模组支架,所述灯罩连接于所述模组支架,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模组支架的内表面,并与所述模组支架一体成型。通过该结构设置,可有效简化照明模组所需零件数量,使照明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较佳地,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反射面通过电镀工艺制成。较佳地,所述LED光源安装于所述模组支架的内表面。较佳地,所述照明模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反射面和两个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分别位于所述LED光源的两侧。通过该结构设置,可最大限度的利用LED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同时,通过共用该LED光源的方式,可使照明模组在保证照明光强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小体积,实现自身的紧凑布局。较佳地,两个所述第一反射面和两个所述第二反射面以所述LED光源为轴线对称设置,以方便结构设计及后续制造加工。一种车辆,其具有如上所述的照明模组。通过将照明模组应用于车辆的车灯中,可使该车辆的车灯在满足照明所需光强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车灯在车辆内所占据的体积,进而降低车灯体积对车辆造型造成的影响。同时,该照明模组能够完全隐藏光源,使车辆在使用状态下的外观更美观。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照明模组及含其的车辆中,照明模组利用为双曲面的第一反射面来反射LED光源的光线后,再通过第二反射面进行反射,使LED光源能够被隐藏,无法直接从灯罩内看到该光源,使得照明模组在使用状态下的外观更美观。同时,通过双曲面反射的原理,LED光源的光能能够被小尺寸的第一反射面收集起来,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以在较为紧凑的空间布局下满足照明光强的需求,从而降低车灯产品体积对车辆造型所产生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模组的照明示意图。图3为双曲面反射光线的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照明模组10LED光源1灯罩2第一反射面3,实焦点3a,虚焦点3b第二反射面4模组支架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照明模组10,其包括LED光源1、灯罩2、第一反射面3以及第二反射面4。其中,第一反射面3为双曲面结构,在该第一反射面3上具有虚焦点3b和实焦点3a,LED光源1设置在第一反射面3的实焦点3a位置处,使第一反射面3能够反射LED光源1发出的光线,而第二反射面4则为二次分布面结构,该第二反射面4用于将第一反射面3从其虚焦点3b处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灯罩2,以实现照明的目的。该照明模组10利用为双曲面的第一反射面3来反射LED光源1的光线后,再通过第二反射面4进行反射,使LED光源1能够被隐藏,无法直接从灯罩2内看到该光源,使得照明模组10在使用状态下的外观更美观。同时,通过双曲面反射的原理,LED光源1的光能能够被小尺寸的第一反射面3收集起来,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使该照明模组10能够在紧凑的空间布局下满足照明光强的需求。具体来说,以本实施例为例,如图2所示,第一反射面3收集LED光源1光线的夹角α1约为70°,而反射至为二次分布面的第二反射面4时,光线的夹角α2被压缩至22°。因此,该车辆照明模组10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收集尽可能多的光线,以实现上述满足法规光强的目的,同时,照明模组10自身的体积也十分紧凑。本技术的第一反射面3利用了双曲线的反向虚聚焦的光学特性,具体如图3所示,从双曲线一个焦点F1(相当于第一反射面3的实焦点3a)发出的光,经过双曲线反射后,所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汇聚到双曲线的另一个焦点F2(相当于第一反射面3的虚焦点3b)上,由于该光学特性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3是由一条双曲线形成的双曲面实现对LED光源1进行反射的,但是,该双曲面也可以是由几条共焦的双曲线共同形成的共焦的双曲面,以达到灵活分配光线的目的。如图1所示,第一反射面3和灯罩2位于照明模组10的同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3形成于灯罩2的局部内侧表面上,即第一反射面3与灯罩2一体成型。该第一反射面3在灯罩2的内侧表面上通过电镀工艺形成反射面,实现反射LED光源1的目的,以简化照明模组10所需零件数量,使照明模组10的结构更加紧凑。该照明模组10还包括模组支架5,模组支架5的边缘用于固定灯罩2,并与灯罩2一同形成该照明模组10的整体外壳结构。第二反射面4以及LED光源1均被安置在模组支架5的内表面处。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面4的形成方式与第一反射面3相似,即第二反射面4与模组支架5一体成型,第二反射面4在模组支架5的内侧表面上通过电镀工艺形成反射面,以用于反射来自第一反射面3的光线,并且能够简化照明模组10所需零件数量,使照明模组1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照明模组10包括左右两组反射单元,每一组反射单元均由一个第一反射面3和一个第二反射面4组成。如图1所示,这两组反射单元分别位于LED光源1的左右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LED光源和灯罩;/n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双曲面结构,所述第一反射面具有虚焦点和实焦点,所述LED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所述实焦点处;/n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二次分布面结构,所述第二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面从所述虚焦点处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灯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LED光源和灯罩;
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双曲面结构,所述第一反射面具有虚焦点和实焦点,所述LED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所述实焦点处;
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二次分布面结构,所述第二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面从所述虚焦点处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灯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灯罩位于所述照明模组的同侧,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灯罩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反射面通过电镀工艺制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组还包括模组支架,所述灯罩连接于所述模组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