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保护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00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泵保护阀,包括阀体、阀盖、流道、上阀瓣、下阀瓣、上导套及下导套;阀体中部设置有与流道相连通的盘路通道,盘路通道包括有阀芯、阀座、节流孔板、阀芯顶块、密封圈以及阀侧盖,阀体内还设置有传动顶杆;阀体于流道的进口侧设置有滤板安装装置,滤板安装装置包括有底座、螺杆、连接架、施力杆、螺纹座以及用于夹持固定滤板的夹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可更换的滤板,来有效截留流体介质中夹杂着的颗粒或固体杂质,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保护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
,特别涉及一种泵保护阀。
技术介绍
泵保护阀又称最小流量阀,用于离心泵最小流量的自动再循环。泵保护阀处在工况下,若是流体介质中夹杂着较多颗粒或固体杂质,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容易发生堵塞现象,造成传动顶杆转动失效或者密封圈上的通孔堵住,影响泵保护阀的正常工作;若是在流道内安装能进行更换的滤板,就能有效的截留流体介质中夹杂着的颗粒或固体杂质,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泵保护阀,通过设置可更换的滤板,来有效截留流体介质中夹杂着的颗粒或固体杂质,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泵保护阀,包括阀体及盖设于阀体上端的阀盖,所述的阀体和阀盖内设置有相连通的流道,所述的流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阀瓣和下阀瓣,所述的流道内设置有与上阀瓣相联动的上导套,该上导套可沿着流道的内壁进行滑移,所述的流道内设置有与下阀瓣相联动的下导套,该下导套可沿着流道的内壁进行滑移;所述的阀体中部设置有与流道相连通的盘路通道,所述的盘路通道包括有阀芯、设置在阀芯外侧的阀座、设置在阀芯后端的节流孔板、设置在阀芯前端的阀芯顶块、设置在阀芯顶块外侧并用于封闭旁路通道的密封圈以及设置在阀座外侧的阀侧盖,所述的阀侧盖与阀体通过螺栓连接,且在阀体内还设置有传动顶杆,所述的传动顶杆呈L型,其长边连接在上阀瓣和下阀瓣之间、短边与阀芯顶块接触连接,所述的密封圈上开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于流道的进口侧设置有滤板安装装置,该滤板安装装置包括有:作为承载结构的底座,其通过螺栓固定在阀体内;设置在底座上的螺杆,该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作为受力端伸出底座;设置在底座一侧的连接架,螺杆的受力端伸入至连接架内;设置在连接架内的施力杆,该施力杆一端伸入至连接架内并与螺杆的受力端相固定、另一端伸出连接架并在其上设置有第一塑料转动盖;设置在螺杆上并与螺杆外周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座,该螺纹座可随着螺杆的转动进行移动;以及固定设置在螺纹座上以用于夹持固定滤板的夹具。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夹具包括有夹持座、固定设置在夹持座一端的第一夹持板、以及滑移设置在夹持座另一端的第二夹持板,通过所述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来夹持固定滤板;所述的夹持座内设置有从其外部伸入的推杆,该推杆的末端与第二夹持板相固定、首端位于夹持座的外部并设置有第二塑料转动盖;所述的夹持座开设有供推杆伸入的穿孔,所述的穿孔内周和推杆外周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从而实现推杆于穿孔内的螺纹转动。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增加与滤板接触摩擦力的磨砂内层。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阀体于流道的进口侧设置有朝向阀体外侧外扩的滤板进入通道。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阀体于流道的进口侧设置用于限位滤板位置的限位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流道内设置滤板安装装置来方便快速的安装及更换滤板,从而有效截留流体介质中夹杂着的颗粒或固体杂质,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具体的,通过夹具来夹持固定滤板,螺杆作为传动件与螺纹座构成螺纹传动,从而带动螺纹座的移动,夹具固定在螺纹座上故能随着螺纹座进行移动并伸入至流道内达到过滤作用;同时,在螺杆的受力端设置有第一塑料转动盖,方便用户施力转动螺杆,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2、在本技术夹具由固定的第一夹持板和滑移设置的第二夹持板组成,由此能适配不同宽度及各种规格的滤板,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可匹配市场上的多数滤板。3、在本技术中通过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上设置磨砂内层,从而增加与滤板之间的摩擦力,固定效果更佳,避免滤板脱落。4、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滤板进入通道,方便用户将滤板伸入至夹具内,为滤板的安装带来了便利。5、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限位挡块来限定滤板的位置,防止滤板长期在流体介质的冲刷下发生脱落,结构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图中:11、阀体;12、阀盖;13、上阀瓣;14、下阀瓣;15、上导套;16、下导套;17、流道;21、阀芯;22、阀座;23、节流孔板;24、阀芯顶块;25、密封圈;26、通孔;27、阀侧盖;3、传动顶杆;41、底座;42、螺杆;43、连接架;44、施力杆;45、第一塑料转动盖;46、螺纹座;51、夹持座;52、第一夹持板;53、第二夹持板;54、推杆;55、第二塑料转动盖;56、穿孔;6、磨砂内层;7、滤板进入通道;8、限位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至图3,一种泵保护阀,包括阀体11及盖设于阀体11上端的阀盖12,阀体11和阀盖12内设置有相连通的流道17,流道17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阀瓣13和下阀瓣14,流道17内设置有与上阀瓣13相联动的上导套15,该上导套15可沿着流道17的内壁进行滑移,流道17内设置有与下阀瓣14相联动的下导套16,该下导套16可沿着流道17的内壁进行滑移;阀体11中部设置有与流道17相连通的盘路通道,盘路通道包括有阀芯21、设置在阀芯21外侧的阀座22、设置在阀芯21后端的节流孔板23、设置在阀芯21前端的阀芯顶块24、设置在阀芯顶块24外侧并用于封闭旁路通道的密封圈25以及设置在阀座22外侧的阀侧盖27,阀侧盖27与阀体11通过螺栓连接,且在阀体11内还设置有传动顶杆3,传动顶杆3呈L型,其长边连接在上阀瓣13和下阀瓣14之间、短边与阀芯顶块24接触连接,密封圈25上开设有通孔26。上述结构为泵保护阀的常规结构,其工作原理如下:当水泵开启,水流在流道17中从下往上流动时,下阀瓣14和上阀瓣13向上运动,流道17处于畅通状态。下阀瓣14和上阀瓣13“飘浮”在水流中;在下阀瓣14上升的过程中,带动传动顶杆3的长边也向上运动,传动顶杆3的短边会推动阀芯顶块24向外运动,从而推动阀芯21向外运动并堵住节流孔板23上的孔道,从而将旁路阀门单元关闭,又因为密封圈25将旁路通道堵住,所以水流无法从旁路通道流出,只能从下往上从流道17中流过。当给水量减少时,上阀瓣13下落,并带动传动顶杆3的长边向下运动,从而使得传动顶杆3的短边向内运动,阀芯顶块24失去推力,从而使得阀芯21与节流孔板23之间分离,水流从密封圈25上的通孔26中流入旁路阀门单元,并从节流孔板23中流出,从而维持了水泵最小的允许流量;当水泵停止时,上阀瓣13自动下落,截断流道17,防止高压水锤给水系统的破坏。其中,阀体11于流道17的进口侧设置有滤板安装装置,该滤板安装装置包括有:作为承载结构的底座41,其通过螺栓固定在阀体11内;设置在底座41上的螺杆42,该螺杆42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底座41上、另一端作为受力端伸出底座41;设置在底座41一侧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保护阀,包括阀体(11)及盖设于阀体(11)上端的阀盖(12),所述的阀体(11)和阀盖(12)内设置有相连通的流道(17),所述的流道(17)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阀瓣(13)和下阀瓣(14),所述的流道(17)内设置有与上阀瓣(13)相联动的上导套(15),该上导套(15)可沿着流道(17)的内壁进行滑移,所述的流道(17)内设置有与下阀瓣(14)相联动的下导套(16),该下导套(16)可沿着流道(17)的内壁进行滑移;/n所述的阀体(11)中部设置有与流道(17)相连通的盘路通道,所述的盘路通道包括有阀芯(21)、设置在阀芯(21)外侧的阀座(22)、设置在阀芯(21)后端的节流孔板(23)、设置在阀芯(21)前端的阀芯顶块(24)、设置在阀芯顶块(24)外侧并用于封闭旁路通道的密封圈(25)以及设置在阀座(22)外侧的阀侧盖(27),所述的阀侧盖(27)与阀体(11)通过螺栓连接,且在阀体(11)内还设置有传动顶杆(3),所述的传动顶杆(3)呈L型,其长边连接在上阀瓣(13)和下阀瓣(14)之间、短边与阀芯顶块(24)接触连接,所述的密封圈(25)上开设有通孔(26);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阀体(11)于流道(17)的进口侧设置有滤板安装装置,该滤板安装装置包括有:/n作为承载结构的底座(41),其通过螺栓固定在阀体(11)内;/n设置在底座(41)上的螺杆(42),该螺杆(42)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底座(41)上、另一端作为受力端伸出底座(41);/n设置在底座(41)一侧的连接架(43),螺杆(42)的受力端伸入至连接架(43)内;/n设置在连接架(43)内的施力杆(44),该施力杆(44)一端伸入至连接架(43)内并与螺杆(42)的受力端相固定、另一端伸出连接架(43)并在其上设置有第一塑料转动盖(45);/n设置在螺杆(42)上并与螺杆(42)外周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座(46),该螺纹座(46)可随着螺杆(42)的转动进行移动;/n以及固定设置在螺纹座(46)上以用于夹持固定滤板的夹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保护阀,包括阀体(11)及盖设于阀体(11)上端的阀盖(12),所述的阀体(11)和阀盖(12)内设置有相连通的流道(17),所述的流道(17)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阀瓣(13)和下阀瓣(14),所述的流道(17)内设置有与上阀瓣(13)相联动的上导套(15),该上导套(15)可沿着流道(17)的内壁进行滑移,所述的流道(17)内设置有与下阀瓣(14)相联动的下导套(16),该下导套(16)可沿着流道(17)的内壁进行滑移;
所述的阀体(11)中部设置有与流道(17)相连通的盘路通道,所述的盘路通道包括有阀芯(21)、设置在阀芯(21)外侧的阀座(22)、设置在阀芯(21)后端的节流孔板(23)、设置在阀芯(21)前端的阀芯顶块(24)、设置在阀芯顶块(24)外侧并用于封闭旁路通道的密封圈(25)以及设置在阀座(22)外侧的阀侧盖(27),所述的阀侧盖(27)与阀体(11)通过螺栓连接,且在阀体(11)内还设置有传动顶杆(3),所述的传动顶杆(3)呈L型,其长边连接在上阀瓣(13)和下阀瓣(14)之间、短边与阀芯顶块(24)接触连接,所述的密封圈(25)上开设有通孔(26);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阀体(11)于流道(17)的进口侧设置有滤板安装装置,该滤板安装装置包括有:
作为承载结构的底座(41),其通过螺栓固定在阀体(11)内;
设置在底座(41)上的螺杆(42),该螺杆(42)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底座(41)上、另一端作为受力端伸出底座(41);
设置在底座(41)一侧的连接架(43),螺杆(42)的受力端伸入至连接架(43)内;
设置在连接架(43)内的施力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彦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迪升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