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退扣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96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退扣螺母,包括通过第一端相互连接的第一螺母本体和第二螺母本体,第一螺母本体设有中心螺孔,第一螺母本体的第一端中心位置设有圆形沉槽,圆形沉槽内安装有弹性圈,圆形沉槽的槽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二螺母本体设有直径不小于中心螺孔的中心通孔,第二螺母本体上靠近第一端的一段外径减小形成小径圆柱段,小径圆柱段上设有外螺纹,小径圆柱段置于圆形沉槽内且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螺纹互连的第一螺母本体和第二螺母本体,并通过第二螺母本体挤压置于第一螺母本体的圆形沉槽内的弹性圈使其变形并抵紧螺杆的方式增大摩擦力,其防退扣效果非常持久,如果弹性圈被挤压至足够紧,则能够长期保持防退扣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退扣螺母
本技术涉及一种与螺杆配套使用的螺母,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防止锁紧后自动松开的防退扣螺母。
技术介绍
螺母是一种常见的锁紧部件,其内螺纹与螺杆的外螺纹配合,实现锁紧的目的。由于螺母的功能就是锁紧,所以其锁紧性能以及锁紧后保持锁紧状态的性能至关重要。传统螺母为了防止锁紧后自动松开即发生退扣现象,一般采用与垫圈配合的方式,即在螺母前面安装一个橡胶或金属垫圈,或者安装一个弹性垫片,使锁紧后的螺母尽量长时间保持锁紧状态,但这种方式的防退扣效果很难具有持久性,在时间较长后依然容易发生退扣而导致螺母松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退扣螺母,解决螺母长时间使用后发生退扣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退扣螺母,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包括第一螺母本体和第二螺母本体,所述第一螺母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螺母本体的第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螺母本体设有中心螺孔,所述第一螺母本体的第一端中心位置设有圆形沉槽,所述圆形沉槽内安装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的内径不小于所述中心螺孔的直径且其外径小于所述圆形沉槽的直径,所述圆形沉槽的槽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螺母本体设有直径不小于所述中心螺孔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二螺母本体上靠近第一端的一段外径减小形成小径圆柱段,所述小径圆柱段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小径圆柱段置于所述圆形沉槽内且通过螺纹连接。上述第一螺母本体和第二螺母本体的外边均设有用于与拧紧工具配合使用的多边形,一般采用正六边形,以与常规的内六角扳手或普通开口扳手配合使用;第一螺母本体和第二螺母本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螺母本体不挤压弹性圈时,本防退扣螺母通过第一螺母本体按常规方式使用,第二螺母本体挤压弹性圈时,弹性圈的内边缘能够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小径圆柱段的内边缘与圆形沉槽的圆环形槽底的内边缘之间的间隙伸出并抵紧在螺杆上,达到防退扣目的。作为优选,为了尽量减小圆形沉槽槽壁与弹性圈之间的空隙以防止弹性圈被挤压时浪费变形空间,所述圆形沉槽的槽底表面为与所述弹性圈紧密贴合的内凹圆弧面,所述小径圆柱段的圆环形外端端面为内凹弧形面且其外边缘伸出长于其内边缘,所述小径圆柱段的内边缘与所述圆形沉槽的圆环形槽底的内边缘之间留有用于所述弹性圈被挤压时能够伸出的间隙。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弹性圈被挤压时的变形幅度且同时具有回复弹性,所述弹性圈为弹性柔质橡胶圈;更优选为肖氏硬度低于20的弹性柔质橡胶圈,其含硫磺量较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通过螺纹相互连接的第一螺母本体和第二螺母本体,并通过第二螺母本体挤压置于第一螺母本体的圆形沉槽内的弹性圈使其变形并抵紧螺杆的方式增大摩擦力,由于是柔性材质与金属材质之间紧密贴合并压紧,所以其防退扣效果非常持久,如果弹性圈被挤压至足够紧,则能够长期保持防退扣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防退扣螺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之一,图中的第一螺母本体与第二螺母本体之间处于未连接状态;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之二,图中的第一螺母本体与第二螺母本体之间处于连接状态;图4是本技术所述防退扣螺母使用时的剖视图之一,图中视角与图2和图3一致且弹性圈未被挤压;图5是本技术所述防退扣螺母使用时的剖视图之二,图中视角与图2和图3一致且弹性圈已被挤压。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第一螺母本体,2-中心螺孔,3-螺孔螺纹,4-弹性圈,5-内螺纹,6-圆形沉槽,7-外螺纹,8-圆环形外端端面,9-第二螺母本体,10-小径圆柱段,11-中心通孔,12-被锁紧件,13-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防退扣螺母,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包括第一螺母本体1和第二螺母本体9,第一螺母本体1的第一端和第二螺母本体9的第一端相互连接,第一螺母本体1设有中心螺孔2,中心螺孔2的孔壁上设有螺孔螺纹3,第一螺母本体1的第一端中心位置设有圆形沉槽6,圆形沉槽6内安装有弹性圈4,弹性圈4的内径不小于中心螺孔2的直径且其外径小于圆形沉槽6的直径,圆形沉槽6的槽壁上设有内螺纹5;第二螺母本体9设有直径不小于中心螺孔2的中心通孔11,第二螺母本体9上靠近第一端的一段外径减小形成小径圆柱段10,小径圆柱段10上设有外螺纹7,小径圆柱段10置于圆形沉槽6内且通过螺纹连接。如图1-图5所示,在使用本防退扣螺母前,第一螺母本体1和第二螺母本体9之间只需连接上即可,不需要对弹性圈4进行挤压,此时第一螺母本体1的中心螺孔2与被锁紧件12的螺杆13进行常规螺纹连接;连接到位后,旋转第二螺母本体9,使第二螺母本体9的圆环形外端端面8挤压弹性圈4时,弹性圈4被挤压后会变形并向有空隙的地方延伸,其内边缘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小径圆柱段10的内边缘与圆形沉槽6的圆环形槽底的内边缘之间的间隙伸出并抵紧在螺杆13上,达到防退扣目的。只要弹性圈4被挤压至足够紧,则能够长期保持防退扣功能。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如下多种优选结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与上述结构叠加形成更加优化的技术方案。圆形沉槽6的槽底表面为与弹性圈4紧密贴合的内凹圆弧面,小径圆柱段10的圆环形外端端面8为内凹弧形面且其外边缘伸出长于其内边缘,小径圆柱段10的内边缘与圆形沉槽6的圆环形槽底的内边缘之间留有用于弹性圈4被挤压时能够伸出的间隙,该间隙的大小根据实际使用效果确定,以弹性圈能够顺利伸出且能够足够压紧螺杆13为优。这样可以尽量减小圆形沉槽6的槽壁与弹性圈4之间的空隙,以防止弹性圈4被挤压变形时会延伸到没用的空间造成变形空间的浪费,降低对螺杆13的压紧效果。弹性圈4为弹性柔质橡胶圈,更优选为肖氏硬度低于20的弹性柔质橡胶圈,其含硫磺量较低。在弹性圈4被挤压时,其变形幅度相比柔性较差的橡胶圈更大,从而更容易在被挤压时能够伸出压紧螺杆13,同时在松开第二螺母本体9后能够在其弹性作用下复原;如果确定该螺母不需要再松开,只需要长期锁紧,则可以旋转第二螺母本体9直到其足够挤压弹性圈4且足够压紧螺杆13,即使弹性圈4失去弹性也没关系,则整个螺母能够长期保持锁紧状态。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技术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技术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退扣螺母,包括螺母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包括第一螺母本体和第二螺母本体,所述第一螺母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螺母本体的第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螺母本体设有中心螺孔,所述第一螺母本体的第一端中心位置设有圆形沉槽,所述圆形沉槽内安装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的内径不小于所述中心螺孔的直径且其外径小于所述圆形沉槽的直径,所述圆形沉槽的槽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螺母本体设有直径不小于所述中心螺孔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二螺母本体上靠近第一端的一段外径减小形成小径圆柱段,所述小径圆柱段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小径圆柱段置于所述圆形沉槽内且通过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退扣螺母,包括螺母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包括第一螺母本体和第二螺母本体,所述第一螺母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螺母本体的第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螺母本体设有中心螺孔,所述第一螺母本体的第一端中心位置设有圆形沉槽,所述圆形沉槽内安装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的内径不小于所述中心螺孔的直径且其外径小于所述圆形沉槽的直径,所述圆形沉槽的槽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螺母本体设有直径不小于所述中心螺孔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二螺母本体上靠近第一端的一段外径减小形成小径圆柱段,所述小径圆柱段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小径圆柱段置于所述圆形沉槽内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晟华益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