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3705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包括底部及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淤口及排淤口的排淤水泵,所述排淤水泵内部安装有排淤管件,且该排淤管件一端与排淤口相连接,以及通过排淤管件另一端所连接的吸收罩,所述吸收罩包括底端的圆筒状罩体和设置在其顶端连接排淤水泵内排淤管件另一端的排淤通道,且该排淤通道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排淤,能有效防止堵塞现象发生并避免环境污染和排污泵等设备的损耗,而且无需采用气体作为介质额外增加动力,进一步增强作业稳定性并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对能源的消耗,具有很高的实用及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
技术介绍
水塔池是因水塔长期蓄水和配水而形成的池塘,随着长期的循环使用,从水塔上喷淋下来的水会落入池塘中,而空气中的灰尘与水接触后,会在池塘底部沉积大量的破碎填料和厚厚的淤泥,淤泥层表面的泥会随着水的流动在系统内部循环,有一部分泥会沉积在换热器管束内壁,导致换热器表面热阻增大;另有一部分泥会进入水塔填料层的间隙中,不但增大水流阻力,影响水塔填料层喷淋换热效果,还会影响循环水的水质。因此,针对水塔池的清理工作是进行维护的重中之重,在现有技术中,针对水塔池的清理,普遍采取的方法是暂时停止水塔工作,将水池中的水进行排空后用铲车将淤泥铲除,再将其运送到水塔池外边,采取这种方式,耗费的时间长,不但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还会造成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浪费,且清理效果也不甚理想,即影响工作效率,又大幅增加了成本。为此,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850796U名称为“冷却塔水池在线清淤装置”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该清淤装置包括连接着排污管的污泥泵,该污泥泵竖直安装在一隔水箱的中部内,且隔水箱的底面敞开而顶面封闭,所述隔水箱的顶面上设置着吊装架,在污泥泵周围的隔水箱内竖直间隔设置着若干根与高压气源相连通的输气管,每根输气管的下端均具有喷气嘴,通过管道将制氧厂的放空氮气引入该装置的输气管,再经过喷气嘴,在高压气流的作用下,使冷却塔水池内板结的淤泥块得以冲击振动,从而发生松动破碎,破碎的淤泥,翻滚在隔水箱内,有效地防止循环水质的污染,翻起的淤泥,在污泥泵的作用下,能够迅速地排出冷却塔水池。虽然该专利使用方便,清淤效率高,且能有效地提升循环水的水质,但其结构复杂,需要设置专门的破碎系统针对淤泥进行破碎后再排出,因此,操控起来费时费力,非常不方便,且使用过程中氮气消耗巨大,不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大幅增加了成本,而且其使用范围非常窄,仅适用于冷却塔和水深2~20m的狭窄水域,在其它塔及水池中无法进行使用,因此,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吸收罩加大淤泥进入排淤管件的压力的方式来解决工作效率低和作业不稳定及防止堵塞现象并避免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本技术所提出的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包括底部及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淤口及排淤口的排淤水泵,所述排淤水泵内部安装有排淤管件,且该排淤管件一端与排淤口相连接,以及通过排淤管件另一端所连接的吸收罩。所述吸收罩包括底端的圆筒状罩体和设置在其顶端连接排淤水泵内排淤管件另一端的排淤通道,且该排淤通道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另外,所述圆筒状罩体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锯齿状缺口。所述排淤通道与排淤管件所连接部位还设置有中部区域开有通孔的环状限位件。本技术所提出的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是利用吸收罩使淤泥更加顺利地进入排淤通道,并在瞬间提升流动速率且增大动力,从而对淤泥进行冲击使其松动破碎,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并保持作业稳定性,还能够有效地避免环境污染和排污泵等设备的损耗,而且采取此结构的清淤装置无需采用气体作为介质额外增加动力,从而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该装置可针对淤泥进行筛选及自动清理,避免了人力物力进一步的浪费,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作业效果,而且还可以大幅降低施工成本和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中环状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这两个附图给出本技术所提出的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外观整体结构。该装置包括底部及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淤口11及排淤口12的排淤水泵1,所述排淤水泵1内部安装有排淤管件2,且该排淤管件2一端与排淤口12相连接,以及通过排淤管件2另一端所连接的吸收罩3。所述吸收罩3包括底端的圆筒状罩体31和设置在其顶端连接排淤水泵1内排淤管件2另一端的排淤通道32,且该排淤通道32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该种吸收罩3的工作原理是:当淤泥从罩体进入排淤通道时,由于排淤通道的内径逐渐变小,即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使得淤泥通过排淤通道时的流速逐渐变快,冲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使得淤泥在排淤通道内形成持续的压力,产生松动和破碎后再进行排出,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堵塞现象发生并避免环境污染和排污泵等设备的损耗,而且利用该种结构的吸收罩无需采用气体作为介质额外增加动力,从而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及对能源的消耗。另外,所述圆筒状罩体31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锯齿状缺口33。在淤泥从该锯齿状缺口进入罩体及排淤通道内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淤泥进行筛选,防止大块的淤泥进入吸收罩内并进一步地粉碎,利于其更方便地进入排淤通道,从而针对淤泥进行自动清理,避免了人力物力进一步的浪费,不但能够有效避免淤泥在罩体内形成堵塞,还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排淤通道32与排淤管件2所连接部位还设置有中部区域开有通孔35的环状限位件34,该环状限位件34能够避免排淤管件在作业时产生倾斜和晃动,从而保持作业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作业效果并降低对设备的损耗,大幅减少了维护成本。本技术所提出的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能够使淤泥更加顺利地进入排淤通道,并在瞬间提升流动速率且增大动力,防止堵塞现象发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排污泵等设备的损耗,还可以避免排淤管件产生倾斜和晃动,进一步加强作业稳定性,而且无需采用气体作为介质额外增加动力,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以及能源的消耗,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越来越重视,该种清淤装置的实用和推广价值将进一步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部及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淤口及排淤口的排淤水泵,所述排淤水泵内部安装有排淤管件,且该排淤管件一端与排淤口相连接,以及通过排淤管件另一端所连接的吸收罩。/n

【技术特征摘要】
1.清理水塔池内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部及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淤口及排淤口的排淤水泵,所述排淤水泵内部安装有排淤管件,且该排淤管件一端与排淤口相连接,以及通过排淤管件另一端所连接的吸收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罩包括底端的圆筒状罩体和设置在其顶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占东王长友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