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彬燕专利>正文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69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边绳、防护网、预固定机构、固定盒、拉绳、第一固定桩、顶板、第一卡板、滑柱、压簧、第二卡板及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拉绳穿过时将顶板向固定盒的底部方向按压,两个滑柱向固定盒的底部方向移动,压簧收缩,实现拉绳可以穿过第一卡板、第二卡板之间被固定,进一步的将固定盒的底部的第一固定桩插入泥土,实现了对固定盒的固定,将拉绳打结避免拉绳在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脱落;若是在将第一固定桩固定于泥土时遇到石头难以继续打入泥土的内部时。此时不要将拉绳剪短,按压顶板实现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松动,拉动固定盒增加了拉绳的长度,将第一固定桩固定,增加了对防护网的固定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护机构,具体为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属于建筑

技术介绍
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按成因分类:可分为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按地层岩性分类: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按岩层结构分为:层状结构边坡、块状结构边坡、网状结构边坡;按岩层倾向与坡向的关系分为:顺向边坡、反向边坡、直立边坡,按使用年限分类:可分为永久性边坡和临时性边坡。然而,目前的边坡支护时用防护网对泥土进行支护,在固定防护网的时候直接用钢筋将防护网固定在泥土中,防护网的面积一定,在固定防护网的四个拐角的时将钢筋打入泥土中,若是遇到比较坚硬的石头影响钢筋的插入,需要远离防护网的拐角处对其固定,影响防护网对泥土的防护的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可以将防护网的四个拐角处全面的固定,提高防护网对泥土的防护效果,且可以快速的寻找固定点。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边绳及其编织在呈长方形结构的所述边绳内部的呈网状的防护网,所述边绳的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预固定机构,所述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盒、拉绳、第一固定桩、顶板、第一卡板、滑柱、压簧、第二卡板及拉板,所述边绳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所述拉绳,四个所述拉绳穿过所述固定盒的内部,所述固定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拉绳底部的所述拉板,所述拉板的表面焊接有与所述拉绳抵触的所述第二卡板,两个所述滑柱贯穿所述固定盒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卡板的表面焊接,两个位于所述固定盒顶部的所述滑柱的顶端焊接有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固定盒内部的两个所述滑柱的侧壁缠绕有所述压簧,所述压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卡板的表面焊接,所述压簧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盒的内顶部,所述固定盒的内顶部焊接有位于两个所述滑柱之间的所述第一卡板,所述固定盒背离所述顶板的一端焊接有所述第一固定桩。优选的,为了增加所述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对所述拉绳的固定效果,所述第二卡板的最大直径等于所述拉绳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一卡板的最大内径等于所述第二卡板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一卡板的底部呈弧形结构。优选的,为了方便所述第一固定桩进入泥土的内部,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桩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且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桩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固定盒的最大直径。优选的,为了实现对所述边绳固定的更好,避免泥土流失,所述边绳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二固定桩、固定钩及拉杆,所述边绳的两侧卡合连接于所述固定钩的内部,两个所述固定钩的一端焊接有所述拉杆,两个所述拉杆的相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侧壁,所述固定板的底部焊接有所述第二固定桩。优选的,为了实现所述固定钩对所述边绳固定的更加全面,避免边绳在固定钩的内部掉落,所述固定钩呈半圆形结构,且连个所述固定钩的最大内径小于所述边绳的最大直径,所述固定钩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固定钩。优选的,为了方便所述第二固定桩进入到泥土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桩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桩的长度小于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桩的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确定防护网的固定位置后将拉绳穿过固定盒的内部,在拉绳穿过时将顶板向固定盒的底部方向按压,两个滑柱向固定盒的底部方向移动,压簧收缩,此时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被打开,实现拉绳可以穿过第一卡板、第二卡板之间被固定,进一步的将固定盒的底部的第一固定桩插入泥土,实现了对固定盒的固定,将拉绳打结避免拉绳在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脱落;若是在将第一固定桩固定于泥土时遇到石头难以继续打入泥土的内部时。此时不要将拉绳剪短,按压顶板实现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松动,拉动固定盒增加了拉绳的长度,然后继续寻找可以将第一固定柱可以固定的地方,增加了对防护网的固定面积,减少泥土流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预固定机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预固定机构侧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加固机构与边绳连接示意图。图中:1、边绳,2、防护网,3、预固定机构,31、固定盒,32、拉绳,33、第一固定桩,34、顶板,35、第一卡板,36、滑柱,37、压簧,38、第二卡板,39、拉板,4、加固机构,41、固定板,42、第二固定桩,43、固定钩,44、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边绳1及其编织在呈长方形结构的所述边绳1内部的呈网状的防护网2,所述边绳1的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预固定机构3,所述预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盒31、拉绳32、第一固定桩33、顶板34、第一卡板35、滑柱36、压簧37、第二卡板38及拉板39,所述边绳1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所述拉绳32,四个所述拉绳32穿过所述固定盒31的内部,所述固定盒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拉绳32底部的所述拉板39,所述拉板39的表面焊接有与所述拉绳32抵触的所述第二卡板38,两个所述滑柱36贯穿所述固定盒3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卡板38的表面焊接,两个位于所述固定盒31顶部的所述滑柱36的顶端焊接有所述顶板34,位于所述固定盒31内部的两个所述滑柱36的侧壁缠绕有所述压簧37,所述压簧37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卡板38的表面焊接,所述压簧37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盒31的内顶部,所述固定盒31的内顶部焊接有位于两个所述滑柱36之间的所述第一卡板35,所述固定盒31背离所述顶板34的一端焊接有所述第一固定桩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二卡板38的最大直径等于所述拉绳32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一卡板35的最大内径等于所述第二卡板38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一卡板35的底部呈弧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桩33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且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桩33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固定盒31的最大直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边绳1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固机构4,所述加固机构4包括固定板41、第二固定桩42、固定钩43及拉杆44,所述边绳1的两侧卡合连接于所述固定钩43的内部,两个所述固定钩43的一端焊接有所述拉杆44,两个所述拉杆44的相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41的侧壁,所述固定板41的底部焊接有所述第二固定桩4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钩43呈半圆形结构,且连个所述固定钩43的最大内径小于所述边绳1的最大直径,所述固定钩43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固定钩4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桩42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桩42的长度小于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桩33的长度。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边绳(1)及其编织在呈长方形结构的所述边绳(1)内部的呈网状的防护网(2),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绳(1)的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预固定机构(3),所述预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盒(31)、拉绳(32)、第一固定桩(33)、顶板(34)、第一卡板(35)、滑柱(36)、压簧(37)、第二卡板(38)及拉板(39),所述边绳(1)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所述拉绳(32),四个所述拉绳(32)穿过所述固定盒(31)的内部,所述固定盒(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拉绳(32)底部的所述拉板(39),所述拉板(39)的表面焊接有与所述拉绳(32)抵触的所述第二卡板(38),两个所述滑柱(36)贯穿所述固定盒(3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卡板(38)的表面焊接,两个位于所述固定盒(31)顶部的所述滑柱(36)的顶端焊接有所述顶板(34),位于所述固定盒(31)内部的两个所述滑柱(36)的侧壁缠绕有所述压簧(37),所述压簧(37)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卡板(38)的表面焊接,所述压簧(37)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盒(31)的内顶部,所述固定盒(31)的内顶部焊接有位于两个所述滑柱(36)之间的所述第一卡板(35),所述固定盒(31)背离所述顶板(34)的一端焊接有所述第一固定桩(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边绳(1)及其编织在呈长方形结构的所述边绳(1)内部的呈网状的防护网(2),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绳(1)的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预固定机构(3),所述预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盒(31)、拉绳(32)、第一固定桩(33)、顶板(34)、第一卡板(35)、滑柱(36)、压簧(37)、第二卡板(38)及拉板(39),所述边绳(1)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所述拉绳(32),四个所述拉绳(32)穿过所述固定盒(31)的内部,所述固定盒(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拉绳(32)底部的所述拉板(39),所述拉板(39)的表面焊接有与所述拉绳(32)抵触的所述第二卡板(38),两个所述滑柱(36)贯穿所述固定盒(3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卡板(38)的表面焊接,两个位于所述固定盒(31)顶部的所述滑柱(36)的顶端焊接有所述顶板(34),位于所述固定盒(31)内部的两个所述滑柱(36)的侧壁缠绕有所述压簧(37),所述压簧(37)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卡板(38)的表面焊接,所述压簧(37)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盒(31)的内顶部,所述固定盒(31)的内顶部焊接有位于两个所述滑柱(36)之间的所述第一卡板(35),所述固定盒(31)背离所述顶板(34)的一端焊接有所述第一固定桩(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板(38)的最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陆彬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