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347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包括底座和第三出口管,所述底座上侧设置有脱硫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管右端设置有第一外壳,且第一外壳内部设置有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上侧面设置有第一出口管,且第一出口管贯穿第一外壳上侧面,所述第二外壳左侧内壁上设置有换热器,且换热器左下侧面与第一出口管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出口管左端设置有蒸发冷凝器,所述第一填充层设置在换热器上方。该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设置有液态储罐和气态储罐,直接在提取装置内部进行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进行分离,使得气态二氧化碳进入到气态储罐,液态二氧化碳进入到液态储罐,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二氧化碳
,具体为一种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常见的温室气体,一种气态化合物,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略溶于水,现在的二氧化碳在提取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现在的二氧化碳在提取时,使用的提取方法投资大,能耗高,还有现在的二氧化碳提取装置没有直接在提取时,对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进行提取分离,而是提取之后通过分离装置进行分离这样就很耽误工作效率,因此,便提出一种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在的二氧化碳在提取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现在的二氧化碳在提取时,使用的提取方法投资大,能耗高,还有现在的二氧化碳提取装置没有直接在提取时,对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进行提取分离,而是提取之后通过分离装置进行分离这样就很耽误工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包括底座和第三出口管,所述底座上侧设置有脱硫装置,且脱硫装置左侧设置有原料进管,同时脱硫装置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右端设置有第一外壳,且第一外壳内部设置有加热管道,同时加热管道外表面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道下侧面设置有氧气进口,且氧气进口贯穿第一外壳下侧面,同时氧气进口内部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加热管道上侧面设置有第一出口管,且第一出口管贯穿第一外壳上侧面,同时第一出口管右端设置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左侧内壁上设置有换热器,且换热器左下侧面与第一出口管右端相连接,同时换热器左上侧面设置有第二出口管,所述第二出口管左端设置有蒸发冷凝器,且蒸发冷凝器设置在第一外壳右上方,同时蒸发冷凝器右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右端贯穿第二外壳左侧面,且第二连接管右端下方设置有第一填充层,同时第一填充层设置在第二外壳内部,所述第一填充层设置在换热器上方,且第一填充层上方设置有第二填充层,同时第二填充层设置在第二连接管右端上方,所述第二填充层上方设置有列管冷凝器,所述第三出口管设置在第二外壳下方,且第三出口管右端设置有液态储罐,同时液态储罐设置在底座上侧面,所述第二外壳上方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下端设置有气态储罐,同时气态储罐设置在液态储罐右侧。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形状呈螺旋状,且加热管螺旋缠绕在加热管道外侧面。优选的,所述换热器的宽度与第二外壳前后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换热器长度小于第二外壳左右内壁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层的厚度是第二填充层的厚度的二倍。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层与第二填充层内部均为不锈钢金属压延波纹填料。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层与第二填充层相互平行的设置在第二外壳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1)设置有液态储罐和气态储罐,由于现在的二氧化碳提取装置在二氧化碳提取之后无法直接对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进行分离,这样就很耽误工作效率,故设置液态储罐和气态储罐,在二氧化碳提取之后,直接在提取装置内部进行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进行分离,使得气态二氧化碳进入到气态储罐,液态二氧化碳进入到液态储罐,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2)设置有加热管,在二氧化碳提取时,通过脱硫装置把原料气体内部的微量有害杂质去除之后的气体,直接进入到加热管道内部,向加热管道内部通入氧气,通过加热管对其进行加热,使得碳氢化合物被去除,这样减少了能耗,且投资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脱硫装置,3、原料进管,4、第一连接管,5、第一外壳,6、加热管道,7、加热管,8、氧气进口,9、控制阀,10、第一出口管,11、第二外壳,12、换热器,13、第二出口管,14、蒸发冷凝器,15、第二连接管,16、第一填充层,17、第二填充层,18、列管冷凝器,19、第三出口管,20、液态储罐,21、出气管,22、气态储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包括底座1、脱硫装置2、原料进管3、第一连接管4、第一外壳5、加热管道6、加热管7、氧气进口8、控制阀9、第一出口管10、第二外壳11、换热器12、第二出口管13、蒸发冷凝器14、第二连接管15、第一填充层16、第二填充层17、列管冷凝器18、第三出口管19、液态储罐20、出气管21和气态储罐22,底座1上侧设置有脱硫装置2,且脱硫装置2左侧设置有原料进管3,同时脱硫装置2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右端设置有第一外壳5,且第一外壳5内部设置有加热管道6,同时加热管道6外表面设置有加热管7,加热管道6下侧面设置有氧气进口8,且氧气进口8贯穿第一外壳5下侧面,同时氧气进口8内部设置有控制阀9,加热管道6上侧面设置有第一出口管10,且第一出口管10贯穿第一外壳5上侧面,同时第一出口管10右端设置有第二外壳11,第二外壳11左侧内壁上设置有换热器12,且换热器12左下侧面与第一出口管10右端相连接,同时换热器12左上侧面设置有第二出口管13,第二出口管13左端设置有蒸发冷凝器14,且蒸发冷凝器14设置在第一外壳5右上方,同时蒸发冷凝器14右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管15,第二连接管15右端贯穿第二外壳11左侧面,且第二连接管15右端下方设置有第一填充层16,同时第一填充层16设置在第二外壳11内部,第一填充层16设置在换热器12上方,且第一填充层16上方设置有第二填充层17,同时第二填充层17设置在第二连接管15右端上方,第二填充层17上方设置有列管冷凝器18,第三出口管19设置在第二外壳11下方,且第三出口管19右端设置有液态储罐20,同时液态储罐20设置在底座1上侧面,第二外壳11上方设置有出气管21,且出气管21下端设置有气态储罐22,同时气态储罐22设置在液态储罐20右侧。本例的加热管7形状呈螺旋状,且加热管7螺旋缠绕在加热管道6外侧面,为了加热管7能够对加热管道6进行全面加热。第一出口管10的管道直径与第二出口管13的管道直径相等,使得进入到换热器12内部的气体能够快速离开换热器12。换热器12的宽度与第二外壳11前后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换热器12长度小于第二外壳11左右内壁之间的距离,为了使得第二外壳11内部的液态二氧化碳能够通过热器12与第二外壳11之间的距离进入到第三出口管19,最后进入到液态储罐20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包括底座(1)和第三出口管(1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侧设置有脱硫装置(2),且脱硫装置(2)左侧设置有原料进管(3),同时脱硫装置(2)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4)右端设置有第一外壳(5),且第一外壳(5)内部设置有加热管道(6),同时加热管道(6)外表面设置有加热管(7),所述加热管道(6)下侧面设置有氧气进口(8),且氧气进口(8)贯穿第一外壳(5)下侧面,同时氧气进口(8)内部设置有控制阀(9),所述加热管道(6)上侧面设置有第一出口管(10),且第一出口管(10)贯穿第一外壳(5)上侧面,同时第一出口管(10)右端设置有第二外壳(11),所述第二外壳(11)左侧内壁上设置有换热器(12),且换热器(12)左下侧面与第一出口管(10)右端相连接,同时换热器(12)左上侧面设置有第二出口管(13),所述第二出口管(13)左端设置有蒸发冷凝器(14),且蒸发冷凝器(14)设置在第一外壳(5)右上方,同时蒸发冷凝器(14)右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管(15),所述第二连接管(15)右端贯穿第二外壳(11)左侧面,且第二连接管(15)右端下方设置有第一填充层(16),同时第一填充层(16)设置在第二外壳(11)内部,所述第一填充层(16)设置在换热器(12)上方,且第一填充层(16)上方设置有第二填充层(17),同时第二填充层(17)设置在第二连接管(15)右端上方,所述第二填充层(17)上方设置有列管冷凝器(18),所述第三出口管(19)设置在第二外壳(11)下方,且第三出口管(19)右端设置有液态储罐(20),同时液态储罐(20)设置在底座(1)上侧面,所述第二外壳(11)上方设置有出气管(21),且出气管(21)下端设置有气态储罐(22),同时气态储罐(22)设置在液态储罐(20)右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二氧化碳提取的提取装置,包括底座(1)和第三出口管(1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侧设置有脱硫装置(2),且脱硫装置(2)左侧设置有原料进管(3),同时脱硫装置(2)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4)右端设置有第一外壳(5),且第一外壳(5)内部设置有加热管道(6),同时加热管道(6)外表面设置有加热管(7),所述加热管道(6)下侧面设置有氧气进口(8),且氧气进口(8)贯穿第一外壳(5)下侧面,同时氧气进口(8)内部设置有控制阀(9),所述加热管道(6)上侧面设置有第一出口管(10),且第一出口管(10)贯穿第一外壳(5)上侧面,同时第一出口管(10)右端设置有第二外壳(11),所述第二外壳(11)左侧内壁上设置有换热器(12),且换热器(12)左下侧面与第一出口管(10)右端相连接,同时换热器(12)左上侧面设置有第二出口管(13),所述第二出口管(13)左端设置有蒸发冷凝器(14),且蒸发冷凝器(14)设置在第一外壳(5)右上方,同时蒸发冷凝器(14)右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管(15),所述第二连接管(15)右端贯穿第二外壳(11)左侧面,且第二连接管(15)右端下方设置有第一填充层(16),同时第一填充层(16)设置在第二外壳(11)内部,所述第一填充层(16)设置在换热器(12)上方,且第一填充层(16)上方设置有第二填充层(17),同时第二填充层(17)设置在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钢张志陶许明侯玉清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恒利低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