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弧形升降工作平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346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弧形升降工作平台装置,包括桁架、上轨道、弧形轨道、升降机构;所述的上轨道固定在桁架的上部,弧形轨道的上端分别与上轨道的两端、桁架的上部连接,弧形轨道的下端与桁架的下部连接,弧形轨道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锁孔。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在桁架上的上轨道和弧形轨道构成升降机构的移动轨道,升降机构升降速度快、升降平稳,操作人员可在升降机构进行打眼操作,具有设计合理、制作简单、升降效果好、重复利用率高,可广泛应用于类似工程施工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弧形升降工作平台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弧形升降工作平台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隧道施工爆破工艺应用得越来越普遍,也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施工工艺之一。隧道爆破开挖施工中需钻大量的爆破眼装填炸药,为了达到较好的爆破效果,爆破周边眼间距通常为40-50cm均匀设置。而施工过程中,人工打眼时设备沉重,通常需要3至4人手持设备。在固定工作平台上,遇到周边眼相对位置较高时,手持设备抬高过于困难,造成劳动强度大、周边眼间距无法达到要求等问题,影响后期爆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由升降的隧道弧形升降工作平台装置,达到降低打眼时操作难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节省施工成本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隧道弧形升降工作平台装置,包括桁架、上轨道、弧形轨道、升降机构;所述的上轨道固定在桁架的上部,弧形轨道的上端分别与上轨道的两端、桁架的上部连接,弧形轨道的下端与桁架的下部连接,弧形轨道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锁孔;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轨道轮组件、轨道轴、拉杆、升降板、升降电机、传动机构;轨道轮组件滑接在上轨道上,拉杆的上端铰接在轨道轮组件上,拉杆的下端铰接在升降板上,升降板滑接在弧形轨道上且升降板上的锁扣扣接在弧形轨道的锁孔内,升降电机安装在桁架上,升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轨道轴连接,轨道轴的两端与轨道轮组件连接,使得轨道轮组件可沿上轨道来回移动。所述的轨道轮组件包括轨道滑架、两个轨道轮、两个卡轮、两块连接板;所述一个轨道轮与一个卡轮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轨道轮和卡轮皆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板的上下两端且两个卡轮分别安装在轨道滑架的两端,装配时,轨道轮滑接在上轨道的顶面,卡轮滑接在上轨道的底面。所述的上轨道有两根,弧形轨道有四根,四根弧形轨道呈矩形平行设置,其中,两根弧形轨道的上端与分别与两根上轨道连接,另外两根弧形轨道的上端与分别与桁架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中的拉杆有两根,两根拉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轨道轮组中轨道滑架的两端,两根拉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升降板的两端,升降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板滑轮滑接在四根弧形轨道上。所述的升降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锁扣。所述的弧形轨道和升降机构皆有两组,两组弧形轨道分别安装在桁架的两侧。本技术还包括下纵梁、行走机构和平移轨道;所述的桁架的下端固定在下纵梁上;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机架、行走电机、行走传动机构、行走轮,行走电机安装在行走机架上,行走电机通过行走传动机构与行走轮连接,驱动行走轮沿平移轨道移动,平移轨道安装在底面上。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包括桁架、上轨道、弧形轨道、升降机构,安装在桁架上的上轨道和弧形轨道构成升降机构的移动轨道,升降机构升降速度快、升降平稳,操作人员可在升降机构进行打眼操作,具有设计合理、制作简单、升降效果好、重复利用率高,可广泛应用于类似工程施工中。此外,本技术上部采用桁架结构增加上部工作平台跨度,各构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易于组装拆除。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升降机构的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升降机构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轨道轮组件的正视图;图7是本技术弧形轨道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隧道弧形升降工作平台装置,包括桁架1、上轨道2、弧形轨道3、升降机构4、下纵梁5、行走机构6和平移轨道7。所述的上轨道2固定在桁架1的上部,弧形轨道3的上端分别与上轨道2的两端、桁架1的上部连接,弧形轨道3的下端与桁架1的下部连接,弧形轨道3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锁孔31。所述的桁架1的下端固定在下纵梁5上。所述的行走机构6包括行走机架61、行走电机62、行走传动机构63、行走轮64;所述的行走电机62安装在行走机架61上,行走电机62通过行走传动机构63与行走轮64连接,驱动行走轮64沿平移轨道7移动,平移轨道7安装在底面上。所述的升降机构4包括轨道轮组件41、轨道轴42、拉杆43、升降板44、升降电机45、传动机构46;轨道轮组件41滑接在上轨道2上,拉杆43的上端铰接在轨道轮组件41上,拉杆43的下端铰接在升降板44上,升降板44滑接在弧形轨道3上且升降板44上的锁扣441扣接在弧形轨道3的锁孔31(如图7所示)内,升降电机45安装在桁架1上,升降电机45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46与轨道轴42连接,轨道轴42的两端与轨道轮组件41连接,使得轨道轮组件41可沿上轨道2来回移动。所述的传动机构46为皮带轮传动机构或链轮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如图6所示,所述的轨道轮组件41包括轨道滑架411、两个轨道轮412、两个卡轮413、两块连接板414;所述一个轨道轮412与一个卡轮413通过连接板414连接在一起,轨道轮412和卡轮413皆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板414的上下两端且两个卡轮413分别安装在轨道滑架411的两端,装配时,轨道轮412滑接在上轨道2的顶面,卡轮413滑接在上轨道2的底面。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轨道2有两根,弧形轨道3有四根,四根弧形轨道3呈矩形平行设置,其中,两根弧形轨道3的上端与分别与两根上轨道2连接,另外两根弧形轨道3的上端与分别与桁架1连接;所述升降机构4中的拉杆43有两根,两根拉杆43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轨道轮组41中轨道滑架411的两端,两根拉杆43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升降板44的两端,升降板44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板滑轮442滑接在四根弧形轨道3上。所述的升降板44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锁扣441,升降板44上的四个锁扣441分别扣接在四根弧形轨道3上的锁孔31(如图7所示)内。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弧形轨道3和升降机构4皆有两组,两组弧形轨道分别安装在桁架的两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行走机构6驱动安装在下纵梁5上的桁架1沿平移轨道7移动;升降机构4中的升降电机45通过传动机构46、轨道轴42驱动轨道轮组件41沿上轨道2移动,轨道轮组件41通过拉杆43驱动升降板44沿弧形轨道3上下移动并通过弧形轨道保证上升线形,升降板44升降到工作位后,升降板44上的四个锁扣441分别扣接在四根弧形轨道3上的锁孔31内,固定升降板44,到达稳步提升作业平台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弧形升降工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上轨道、弧形轨道、升降机构;所述的上轨道固定在桁架的上部,弧形轨道的上端分别与上轨道的两端、桁架的上部连接,弧形轨道的下端与桁架的下部连接,弧形轨道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锁孔;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轨道轮组件、轨道轴、拉杆、升降板、升降电机、传动机构;轨道轮组件滑接在上轨道上,拉杆的上端铰接在轨道轮组件上,拉杆的下端铰接在升降板上,升降板滑接在弧形轨道上且升降板上的锁扣扣接在弧形轨道的锁孔内,升降电机安装在桁架上,升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轨道轴连接,轨道轴的两端与轨道轮组件连接,使得轨道轮组件可沿上轨道来回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弧形升降工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上轨道、弧形轨道、升降机构;所述的上轨道固定在桁架的上部,弧形轨道的上端分别与上轨道的两端、桁架的上部连接,弧形轨道的下端与桁架的下部连接,弧形轨道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锁孔;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轨道轮组件、轨道轴、拉杆、升降板、升降电机、传动机构;轨道轮组件滑接在上轨道上,拉杆的上端铰接在轨道轮组件上,拉杆的下端铰接在升降板上,升降板滑接在弧形轨道上且升降板上的锁扣扣接在弧形轨道的锁孔内,升降电机安装在桁架上,升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轨道轴连接,轨道轴的两端与轨道轮组件连接,使得轨道轮组件可沿上轨道来回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弧形升降工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轮组件包括轨道滑架、两个轨道轮、两个卡轮、两块连接板;所述一个轨道轮与一个卡轮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轨道轮和卡轮皆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板的上下两端且两个卡轮分别安装在轨道滑架的两端,装配时,轨道轮滑接在上轨道的顶面,卡轮滑接在上轨道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华熊海宁林志焰曾祥福夏承明钟厚成贺运生王志云刘兆衍何炀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莆炎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