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浩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电梯升降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434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梯升降机结构,属于电梯领域,一种新型电梯升降机结构,包括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电梯轿厢,电梯井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牵引装置,牵引装置与电梯轿厢之间连接有牵引绳,电梯轿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下端开凿有卡槽,卡槽内卡接有托板,托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电动机,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底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匹配的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电梯井内固定连接有一对螺纹杆和两对导轨,电梯轿厢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导轨相匹配的U型架,可以实现方便电梯的平稳升降,使电梯在突然断电等情况下不会突然向下的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梯升降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电梯升降机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曳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目前电梯的运行大多数为曳引驱动,即摩擦驱动,其原理为: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上,并在曳引轮两侧分别通过钢丝绳悬挂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轿厢与对重的重力通过钢丝绳的传递对曳引轮产生压力,进而形成足够大的摩擦力。曳引轮转动时因很大的摩擦力带动悬挂的钢丝绳上下移动,从而使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目前电梯大多采用拽引机与钢丝绳配合实现电梯升降,在使用的过程中宜发生晃动,运行不够平稳,事故发生率较高,安全钳的制动效果不佳,事故发生时不能使电梯第一时间制动,容易在断电情况下突然向下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梯升降机结构,它通过在电梯轿厢底端安装托板,托板下端设置一对电动机,通过电动机驱动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转动,一对锥齿轮分别与电动机和托板连接,锥齿轮转动时沿电梯井内的螺纹杆运动,锥齿轮运动时带动电梯轿厢运动,可以实现方便电梯的平稳升降,使电梯在突然断电等情况下不会突然向下的滑动。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梯升降机结构,包括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井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与电梯轿厢之间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电梯轿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端开凿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底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匹配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电梯井内固定连接有一对螺纹杆和两对导轨,所述电梯轿厢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导轨相匹配的U型架,所述托板的两端均开凿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锥齿轮上开凿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第二锥齿轮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底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电动机相匹配的壳体,可以实现方便电梯的平稳升降,使电梯在突然断电等情况下不会突然向下的滑动。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与底板之间均连接有锁紧螺钉,易于提高第一锥齿轮与托板之间连接有稳固性。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易于提高装置底端的抗冲击能力。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板的内壁与底板之间连接有多个缓冲器,使装置底端受到冲击时电动机不易受损。进一步的,所述托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锥齿轮相匹配的限位环,所述第二锥齿轮与限位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限位环之间连接有多个滚珠,所述第二锥齿轮和限位环上均开凿有与滚珠相匹配的滑槽,方便第二锥齿轮的旋转,防止第二锥齿轮与托板分离。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可以实现方便电梯的平稳升降,使电梯在突然断电等情况下不会突然向下的滑动。(2)托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与底板之间均连接有锁紧螺钉,易于提高第一锥齿轮与托板之间连接有稳固性。(3)壳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易于提高装置底端的抗冲击能力。(4)缓冲板的内壁与底板之间连接有多个缓冲器,使装置底端受到冲击时电动机不易受损。(5)托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锥齿轮相匹配的限位环,第二锥齿轮与限位环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与限位环之间连接有多个滚珠,第二锥齿轮和限位环上均开凿有与滚珠相匹配的滑槽,方便第二锥齿轮的旋转,防止第二锥齿轮与托板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托板处的部分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电梯轿厢、2牵引装置、3底板、4托板、401限位环、5电动机、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加强筋、9螺纹杆、10导轨、11U型架、12壳体、13缓冲板、14缓冲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之间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电梯升降机结构,包括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电梯轿厢1,电梯井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牵引装置2,牵引装置2用于辅助拉升电梯轿厢1,牵引装置2与电梯轿厢1之间连接有牵引绳,电梯轿厢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的下端开凿有卡槽,卡槽内卡接有托板4,托板4与底板3之间连接有多个加强筋8,加强筋8的两端与底板3之间均连接有锁紧螺钉,易于提高第一锥齿轮6与托板4之间连接有稳固性。请参阅图2-3,托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电动机5,电动机5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合适的电动机5进行安装,例如Y80L-6,电动机5的动力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底板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6相匹配的第二锥齿轮7,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连接,电梯井内固定连接有一对螺纹杆9和两对导轨10,电梯轿厢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导轨10相匹配的U型架11,U型架11与导轨10滑动连接,托板4的两端均开凿有与螺纹杆9相匹配的通孔,第二锥齿轮7上开凿有与螺纹杆9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锥齿轮7与螺纹杆9螺纹连接,通过牵引装置2的作用拉起电梯轿厢1,可减少电梯轿厢1上升过程总电梯轿厢1对第二锥齿轮7的作用力,防止第二锥齿轮7在螺纹杆9上滑丝错位。请参阅图3-4,托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锥齿轮7相匹配的限位环401,第二锥齿轮7与限位环401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7与限位环401之间连接有多个滚珠,第二锥齿轮7和限位环401上均开凿有与滚珠相匹配的滑槽,方便第二锥齿轮7的旋转,防止第二锥齿轮7与托板4分离,底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电动机5相匹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梯升降机结构,包括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电梯轿厢(1),所述电梯井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牵引装置(2),所述牵引装置(2)与电梯轿厢(1)之间连接有牵引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下端开凿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托板(4),所述托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电动机(5),所述电动机(5)的动力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底板(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6)相匹配的第二锥齿轮(7),所述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连接,所述电梯井内固定连接有一对螺纹杆(9)和两对导轨(10),所述电梯轿厢(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导轨(10)相匹配的U型架(11),所述托板(4)的两端均开凿有与螺纹杆(9)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锥齿轮(7)上开凿有与螺纹杆(9)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第二锥齿轮(7)与螺纹杆(9)螺纹连接,所述底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电动机(5)相匹配的壳体(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梯升降机结构,包括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电梯轿厢(1),所述电梯井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牵引装置(2),所述牵引装置(2)与电梯轿厢(1)之间连接有牵引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下端开凿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托板(4),所述托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电动机(5),所述电动机(5)的动力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底板(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6)相匹配的第二锥齿轮(7),所述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连接,所述电梯井内固定连接有一对螺纹杆(9)和两对导轨(10),所述电梯轿厢(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导轨(10)相匹配的U型架(11),所述托板(4)的两端均开凿有与螺纹杆(9)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锥齿轮(7)上开凿有与螺纹杆(9)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第二锥齿轮(7)与螺纹杆(9)螺纹连接,所述底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浩
申请(专利权)人:汪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