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收处理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垃圾回收
,具体为一种回收处理垃圾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各种可回收的材质如塑料瓶、易拉罐等已成为大家日常消费品,消耗量巨大。但是在公园、街道、闹市区等地区存在大量废弃的可回收材料,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大多数可回收利用的再生材料,很难降解,填埋则会污染土壤,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而合理回收可以用来做包装材料、日用品、工业用品等,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有效节约资源,促进能源的可再生利用。虽然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已引起全民关注,很多公共场所都设置了可回收垃圾桶,分类投放垃圾,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人们往往将其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合投放,难于区分,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往往需要人工回收、分拣,回收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回收处理垃圾桶,回收效率高且具备分类功能。(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收处理垃圾桶,包括底座、壳体、收集桶、导向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收处理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n壳体(2),所述壳体(2)可拆卸地设于底座(1)上端,所述壳体(2)上端设有第一开口(20);/n收集桶(3),所述收集桶(3)设于壳体(2)内部且可拆卸地设于底座(1)上端,所述收集桶(3)远离底座(1)的一端伸出第一开口(20)设置,所述收集桶(3)顶部设有投放口(30),所述收集桶(3)内部设有上侧的分类容纳腔和下侧的收集容纳腔;/n导向管(33),所述导向管(33)一端与收集桶(3)的分类容纳腔接通,另一端朝底座(1)方向倾斜设置;/n分类组件(4),所述分类组件(4)设于收集桶(3)内,所述分类组件(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处理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壳体(2),所述壳体(2)可拆卸地设于底座(1)上端,所述壳体(2)上端设有第一开口(20);
收集桶(3),所述收集桶(3)设于壳体(2)内部且可拆卸地设于底座(1)上端,所述收集桶(3)远离底座(1)的一端伸出第一开口(20)设置,所述收集桶(3)顶部设有投放口(30),所述收集桶(3)内部设有上侧的分类容纳腔和下侧的收集容纳腔;
导向管(33),所述导向管(33)一端与收集桶(3)的分类容纳腔接通,另一端朝底座(1)方向倾斜设置;
分类组件(4),所述分类组件(4)设于收集桶(3)内,所述分类组件(4)可接通或隔离分类容纳腔和收集容纳腔;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于分类容纳腔内,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图像摄取单元(32),所述图像摄取单元(32)可识别分类容纳腔内的垃圾材质,所述控制单元与分类组件(4)电性连接以控制分类组件(4);
挤压破碎装置(5),所述挤压破碎装置(5)设于壳体(2)内部,所述导向管(33)远离收集桶(3)的一端设于挤压破碎装置(5)上端;
分拣模块(6),所述分拣模块(6)设于挤压破碎装置(5)下端,所述分拣模块(6)可收集挤压破碎装置(5)破碎后的材料;
回收桶(7),所述回收桶(7)设有多个,所述回收桶(7)设于底座(1)上端,所述分拣模块(6)可将收集到的材质倒入回收桶(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收处理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组件(4)包括分类板(40)、固定板(34)和用于驱动分类板(40)的第一驱动件(41),所述分类板(40)和固定板(34)均设于收集桶(3)内部,所述分类板(40)一端与收集桶(3)侧壁铰接,另一端可绕铰接处摆动,所述固定板(34)和分类板(40)将收集桶(3)内部分隔成上侧的分类容纳腔和下侧的收集容纳腔,所述第一驱动件(41)与分类板(40)驱动连接以驱动分类板(40)转动,分类板(40)转动可接通或隔离分类容纳腔和收集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收处理垃圾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模块(8),所述移动模块(8)设于底座(1)下端,所述移动模块(8)包括支撑杆(80)、剪叉机构(81)和驱动机构(82),所述支撑杆(80)设有多个且设置在底座(1)下端;
所述驱动机构(82)包括连接杆(820)、伸缩杆(821)和第二驱动件(822),所述第二驱动件(822)与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丹,高昕欣,郭禹辰,彭潇帅,杨梦婕,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