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野菱优质工程苗快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31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运用组织培养方法,通过扩繁获得大量的野菱优质工程苗,以克服在水生植被恢复工程中大量移植野菱对原产地产生不良影响,以及自然环境中野菱种源稀缺并且污染严重的问题。野菱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本身具有药用价值,在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工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水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现状,本方法的出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涉及一种快速繁殖野菱优质工程苗的方法。
技术介绍
野菱(Trapa incisa)是属于菱科菱属的一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它喜温、喜水和充足的阳光,生长期较长。底部松软肥沃,腐殖质含量高,淤泥沉积厚的河塘、沟渠、湖泊都适宜种养。该物种对水体污染有着较高的耐受性,在水生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工程中,可用于净化水质;该物种还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可做果、蔬、粮食用;并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野菱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对野菱种质资源的保护已日益迫切。一方面,野菱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萌发率比较低,另一方面,水体的强度污染,也导致野菱的自然分布日益稀少。当前,市场上对野菱种苗的需求量很大,在试验和生态工程中都有应用,但种源大多来自自然环境,大量打捞容易导致原产地生境的破坏;虽然可用野菱种子种植来弥补,但种植不仅需要合适的水生环境和较长时间,而且还受本身种子萌发率低的限制。另外,自然生境的野菱常带有各种杂藻杂菌,容易造成移植生境的污染和有关生理生态试验的误差。迄今国内外未见有关野菱无菌苗的人工扩繁培养的研究与报道。本方法是利用野菱的胚芽,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和培养基质,产生无菌苗,并且从无菌苗进行快速扩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并在室内大规模繁殖野菱优质工程苗,应用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并克服该物种野外收集有限且污染严重的弊端,适应我国淡水湖泊植被恢复、生态工程育苗以及野菱生理生态研究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1.野菱无菌幼苗的获得从野外自然生境中采集野菱的果实,置于2℃-4℃中冷藏一周,打破休眠。随后,取出其中的胚芽,于肥皂水中浸泡2h,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在流水下浸泡过夜。在超净工作室中,用75%酒精浸泡20s,用无菌水漂洗后再放入AgNO3中浸泡7-10min,用无菌水彻底漂洗后接种于培养液①,见表1,并置于组织培养室中培养。室内平均光照强度2000lx,每日光照10h,温度为25℃。期间注意观察,随时剔除仍然污染的材料,以免交叉感染。2.野菱出芽诱导由上述步骤获得的有明显的根系的无菌幼苗,于超净工作室中,转接到培养基②中。2周以后,植株开始长壮,并在茎节处萌发新芽。待植株长到1cm,将其转入培养基③,刺激植株更多的萌发新芽,重复上述方法,以获得足够多的无菌幼苗。上述扩增培养过程仍在组培室中进行,光照和温度不变。表1.野菱培养液①、②、③配方 *上述培养液按浓度配好后均用稀HCl或NaOH调整pH到5.8,分装到100mL三角瓶中,用封口膜包扎后于120℃、0.1MPa左右湿热灭菌20min。3.野菱工程苗的壮苗将上述培养基中约5cm的野菱无菌苗取出,移栽到底部铺有灭过菌的沙石的培养缸中。保持水深20cm,每周换水并添加10%的Hoagland营养液以促进其生长。当室外白昼气温20℃以上时,将培养缸置于室外,直接利用太阳光照;否则,将培养缸置于温室中,昼夜温度分别保持18℃和25℃,并在白天适当补充人工光照至2500lx。上述培养保持到植株长至20cm以上。4.野菱工程苗的应用(1)通过上述步骤2培养后,收获根系发达、植株长于20cm的健康野菱小苗,取出洗净,直接应用于试验,避免杂菌杂藻的影响。(2)通过上述步骤3培养后,获得的株高30cm以上、根系发达的健康野菱植株;收获时尽量保持其根系的完整,投放到水生植被恢复重建的工程区,并根据实地的退化程度,决定其栽种量和栽种密度,并可采用单一物种移植或者和其他物种混合移植。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 1)获得了野菱的无菌苗。野外采集的野菱原材料本身污染严重,而本方法先用较温和的肥皂水洗涤浸泡,然后在流水下冲洗以初步降低污染,然后通过75%酒精和AgNO3彻底灭菌,在培养液①中培养。该灭菌方法可以保证无菌率达80%,存活率达60%以上。2)建立了野菱工程苗快速繁殖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培养,野菱每2w在培养基②和③的培养条件下的芽增殖率达1∶3以上(即每个单株苗经2w的培养,至少可以获得3株苗)。而每个新生的小苗,可以继续进行以上的芽增殖操作。技术简单,操作方便,而且所用的试剂均为常规化工产品,成本低廉,有利于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而且本方法主要利用的是野菱的营养繁殖,避免了遗传变异的可能性。3)本项专利技术可不分季节,随时为湖泊植被恢复和利用野菱进行的生理生态实验,提供足够的优质工程苗,在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例1于2004年12月从南京溧水采得野菱种源,剖取其胚芽30个,用肥皂水浸泡2h,再用自来水洗净,流水下冲洗过夜。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酒精和AgNO3经过一定时间的彻底灭菌,用无菌水洗净,接种于培养液①中。于组培室中培养,平均光照强度2000lx,每日光照10h,温度25℃。2周内除去剔除的染菌及死亡材料4芽,其余26芽均能生长。健康的幼苗转接到培养基②,继续在组培室中培养,野菱开始长壮,出现芽增殖。再转入培养基③,野菱的芽大量增殖,长出新个体。以后每隔20d将单株野菱转接进行芽增殖。60d获得幼苗6300余株。实例2将上述的培养材料洗净移栽到铺有灭过菌的沙石的培养缸中,并在温室中培养。每周换水且补充Hoagland营养液以壮苗。20d内获得健康工程苗6000余株,该批材料被应用于太湖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菱无菌苗培养及其工程苗快速扩繁的方法,其特征为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从野外自然生境中采集野菱的果实,置于2℃-4℃中冷藏一周,打破休眠;随后,取出其中的胚芽,于肥皂水中浸泡2h,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在流水下浸泡过夜;在超净 工作室中,用75%酒精浸泡20s,用无菌水漂洗后再放入AgNO↓[3]中浸泡7-10min,用无菌水彻底漂洗后,接种于含有0.50mg/LIAA的1/2×Ms基本元素的培养液,并置于组织培养室中培养;室内平均光照强度2000lx,每日光 照10h,温度为25℃,获得野菱无菌苗;(2)将无菌苗接种于含有2.00mg/L6-BA和0.10mg/LNAA的1/2×Ms基本元素的培养液,促使植株长壮、发芽;待幼苗高1cm时,再转入含有0.10mg/L6-BA和2 .00mg/LNAA的1×Ms基本元素的培养液中,以诱导萌发更多新芽,并每隔20d将新生无菌苗重复步骤(2),直至获得足够多的材料;(3)将上述培养步骤(2)中约5cm的野菱无菌苗取出,移栽到底部铺有灭过菌的沙石的培养缸中,保持 水深20cm,每周换水并添加10%的Hoagland营养液以促进其生长,直到植株长至20c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菱无菌苗培养及其工程苗快速扩繁的方法,其特征为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从野外自然生境中采集野菱的果实,置于2℃-4℃中冷藏一周,打破休眠;随后,取出其中的胚芽,于肥皂水中浸泡2h,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在流水下浸泡过夜;在超净工作室中,用75%酒精浸泡20s,用无菌水漂洗后再放入AgNO3中浸泡7-10min,用无菌水彻底漂洗后,接种于含有0.50mg/LIAA的1/2×Ms基本元素的培养液,并置于组织培养室中培养;室内平均光照强度2000lx,每日光照10h,温度为25℃,获得野菱无菌苗;(2)将无菌苗接种于含有2.00mg/L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树青蔡颖关保华王秉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