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96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导流板设置于储水槽的内部,并且导流板的一端与储水槽的底壁连接,导流板的另一端与储水槽的侧壁连接;钢支撑框架设置于两个,并且两个钢支撑框架搭设于储水槽的上方;挡板的底部通过螺钉与钢支撑框架的一侧固定;高压水泵设置于挡板的一侧,并且高压水泵与导流管连通。当开启高压水泵,高压水泵可以将储水槽中的水抽出,然后通过导流管将水输送至第一导水管以及第二导水管,然后第一导水管以及第二导水管将水分别传送至上喷水管以及下喷水管,然后喷出,从而对车辆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工地用机械车辆,携带的渣土或污泥较多,在车辆驶出建筑工地前,一般要用洗车机进行冲洗,但是现有的建筑车辆洗车设备在对车辆清洗后的水资源得不到收集,降低水资源的利用率,不利于实现水资源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通过设置储水槽以及高压水泵,当开启高压水泵,高压水泵可以将储水槽中的水抽出,然后通过导流管将水输送至第一导水管以及第二导水管,然后第一导水管以及第二导水管将水分别传送至上喷水管以及下喷水管,然后喷出,从而对车辆进行清洗,清理后的水再流入到储水槽中,经过储水槽中的导流板将污泥沉入到导流板的最低端,从而还可以方便将储水槽底部的污泥进行清理,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包括:储水槽;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储水槽的内部,并且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储水槽的底壁连接,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连接;钢支撑框架,所述钢支撑框架设置于两个,并且两个所述钢支撑框架搭设于所述储水槽的上方;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通过螺钉与所述钢支撑框架的一侧固定;上喷水管,所述上喷水管设置有两排,并且所述上喷水管固定于所述挡板的一侧;横支撑,所述横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钢支撑框架焊接,用于支撑汽车轮胎;下喷水管,所述下喷水管设置有三排,且位于所述横支撑的下方,所述下喷水管设置于所述钢支撑框架的内部;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下喷水管连通;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钢支撑框架,并与所述上喷水管的一端连通;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置于两个所述钢支撑框架之间,并且所述导流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水管以及第二导水管连通;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设置于所述挡板的一侧,并且所述高压水泵与所述导流管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焊接于所述挡板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横向以及纵向加强筋相互垂直连接构成,其中,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挡板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支撑设置有多个,并且每两个所述横支撑之间设置有缝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水槽、固定支架以及挡板的底部埋设于基础中。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1、通过设置储水槽以及高压水泵,当开启高压水泵,高压水泵可以将储水槽中的水抽出,然后通过导流管将水输送至第一导水管以及第二导水管,然后第一导水管以及第二导水管将水分别传送至上喷水管以及下喷水管,然后喷出,从而对车辆进行清洗。2、清理后的水再流入到储水槽中,经过储水槽中的导流板将污泥沉入到导流板的最低端,从而还可以方便将储水槽底部的污泥进行清理。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上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第一导水管、第一导水管以及导流管连接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第一导水管、第一导水管、钢支撑框架以及下喷水管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储水槽内部的导流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储水槽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储水槽;2、高压水泵;3、挡板;4、加强筋;5、上喷水管;6、钢支撑框架;7、横支撑;8、第一导水管;9、第二导水管;10、导流管;11、下喷水管;12、导流板;13、固定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6,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包括:储水槽1;导流板12,所述导流板12设置于所述储水槽1的内部,并且所述导流板12的一端与所述储水槽1的底壁连接,所述导流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槽1的侧壁连接,当一些沉淀掉落到储水槽1的内部时,从导流板12的上部滑落到储水槽1的底部,可以方便收集,当需要处理污泥时,将污泥泵放入到导流板12低端的一侧,将污泥吸出即可;钢支撑框架6,所述钢支撑框架6设置于两个,并且两个所述钢支撑框架6搭设于所述储水槽1的上方;挡板3,所述挡板3的底部通过螺钉与所述钢支撑框架6的一侧固定,挡板3设置有两个,并且以储水槽1的中部相对称;上喷水管5,所述上喷水管5设置有两排,并且所述上喷水管5固定于所述挡板3的一侧;横支撑7,所述横支撑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钢支撑框架6焊接,用于支撑汽车轮胎;下喷水管11,所述下喷水管11设置有三排,且位于所述横支撑7的下方,所述下喷水管11设置于所述钢支撑框架6的内部;第二导水管9,所述第二导水管9的一端与所述下喷水管11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储水槽(1);/n导流板(12),所述导流板(12)设置于所述储水槽(1)的内部,并且所述导流板(12)的一端与所述储水槽(1)的底壁连接,所述导流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槽(1)的侧壁连接;/n钢支撑框架(6),所述钢支撑框架(6)设置于两个,并且两个所述钢支撑框架(6)搭设于所述储水槽(1)的上方;/n挡板(3),所述挡板(3)的底部通过螺钉与所述钢支撑框架(6)的一侧固定;/n上喷水管(5),所述上喷水管(5)设置有两排,并且所述上喷水管(5)固定于所述挡板(3)的一侧;/n横支撑(7),所述横支撑(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钢支撑框架(6)焊接,用于支撑汽车轮胎;/n下喷水管(11),所述下喷水管(11)设置有三排,且位于所述横支撑(7)的下方,所述下喷水管(11)设置于所述钢支撑框架(6)的内部;/n第二导水管(9),所述第二导水管(9)的一端与所述下喷水管(11)连通;/n第一导水管(8),所述第一导水管(8)的一端穿过所述钢支撑框架(6),并与所述上喷水管(5)的一端连通;/n导流管(10),所述导流管(10)设置于两个所述钢支撑框架(6)之间,并且所述导流管(10)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水管(8)以及第二导水管(9)连通;/n高压水泵(2),所述高压水泵(2)设置于所述挡板(3)的一侧,并且所述高压水泵(2)与所述导流管(1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车辆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水槽(1);
导流板(12),所述导流板(12)设置于所述储水槽(1)的内部,并且所述导流板(12)的一端与所述储水槽(1)的底壁连接,所述导流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槽(1)的侧壁连接;
钢支撑框架(6),所述钢支撑框架(6)设置于两个,并且两个所述钢支撑框架(6)搭设于所述储水槽(1)的上方;
挡板(3),所述挡板(3)的底部通过螺钉与所述钢支撑框架(6)的一侧固定;
上喷水管(5),所述上喷水管(5)设置有两排,并且所述上喷水管(5)固定于所述挡板(3)的一侧;
横支撑(7),所述横支撑(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钢支撑框架(6)焊接,用于支撑汽车轮胎;
下喷水管(11),所述下喷水管(11)设置有三排,且位于所述横支撑(7)的下方,所述下喷水管(11)设置于所述钢支撑框架(6)的内部;
第二导水管(9),所述第二导水管(9)的一端与所述下喷水管(11)连通;
第一导水管(8),所述第一导水管(8)的一端穿过所述钢支撑框架(6),并与所述上喷水管(5)的一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县诚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