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缝输送带加工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其增设了打磨限位机构来对打磨轮的打磨路径进行限位,因此可以降低使得搭接头部位保持较高打磨均匀度的难度,因而提高了打磨装置的打磨质量,即提高了无缝输送带的无缝对接质量;包括打磨机构、工作台、四组支腿和放置台,工作台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的顶端连接,放置台的底端与工作台的顶端连接,打磨机构设置有电机组件和打磨轮;还包括四组支持杆、两组限位杆、滑动板、调节块、两组卡块、安装架、转动环、调节螺纹杆、控制杆、防护板、防护杆和防护环,两组限位杆的内端分别设置有两组滑动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缝输送带加工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无缝输送带在安装的时候,需要对无缝输送带进行无缝对接,首先在测量完毕搭接长度之后,需要对无缝输送带搭接部位进行裁切,将无缝输送带的两端分别裁切出正向梯形搭接头和反向梯形搭接头,然后在对搭接头进行打磨、清理、清洗以及烘干等作业,最后在正向梯形搭接头和反向搭接头部位刷胶并对接,之后烘干锤实即可,其中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是一种在对无缝输送带的接头部位裁切完毕之后,用于对无缝输送待的搭接头部位进行打磨的装置,其在无缝输送带安装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包括打磨机构、工作台、四组支腿和放置台,工作台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的顶端连接,放置台的底端与工作台的顶端连接,打磨机构设置有电机组件和打磨轮,电机组件的输出端与打磨轮的顶端连接;现有的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使用时,首先将无缝输送带裁切完毕的搭接头部位放置在放置台的顶部,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手部按压住搭接头部位的同时,工作人员的另一只手则通过操控打磨机构的电机组件,使得电机组件的输出端带动打磨轮转动在搭接头部位的需求打磨的部位进行打磨即可;现有的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使用中发现,工作人员在手持电机组件带动打磨轮打磨无缝输送带的搭接头部位的时候,由于人为因素的原因,使得搭接头部位保持较高打磨均匀度的难度较大,因而降低了现有打磨装置的打磨质量,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增设了打磨限位机构来对打磨轮的打磨路径进行限位,因此可以降低使得搭接头部位保持较高打磨均匀度的难度,因而提高了打磨装置的打磨质量,即提高了无缝输送带的无缝对接质量,从而增强实用性的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本技术的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包括打磨机构、工作台、四组支腿和放置台,工作台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的顶端连接,放置台的底端与工作台的顶端连接,打磨机构设置有电机组件和打磨轮,电机组件的输出端与打磨轮的顶端连接;还包括四组支持杆、两组限位杆、滑动板、调节块、两组卡块、安装架、转动环、调节螺纹杆、控制杆、防护板、防护杆和防护环,所述四组支持杆的底端分别与工作台的顶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左侧两组支持杆的顶端分别与两组限位杆的底端左侧连接,右侧两组支持杆的顶端分别与两组限位杆的底端右侧连接,所述两组限位杆的内端分别设置有两组滑动槽,所述滑动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两组滑动槽滑动卡装,所述滑动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卡槽,所述两组卡槽分别与两组卡块滑动卡装,所述调节块的前端上侧贯穿设置有调节滑槽,所述调节滑槽与滑动板的底部区域滑动卡装,所述调节滑槽的内端与两组卡块的外端连接,所述控制杆的顶端与调节块的底端连接,所述控制杆的底端设置有调节螺纹槽,所述调节螺纹槽与调节螺纹杆螺装,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底端与安装架的顶端轴承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区域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电机组件的中部固定套装,所述转动环与调节螺纹杆的底部区域固定套装,所述防护板的右端与安装架的左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防护杆的底端与防护板的顶端连接,所述防护环的右端与调节块的左端底部连接,所述防护环与防护杆滑动套装。本技术的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还包括挤压框、抬动板、两组抬动杆、两组推动弹簧、两组挡板和操控把手,所述挤压框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的右端分别与抬动板的左端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操控把手的左端与抬动板的右端中部连接,所述放置台的右前部区域和右后部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推动腔,所述两组推动腔的顶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伸出孔,所述两组抬动杆的顶端分别自两组推动腔内分别穿过两组伸出孔并且均伸出至放置台的上侧,所述两组抬动杆的顶端分别与抬动板的底端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两组挡板的顶端分别与两组抬动杆的底端连接,所述两组推动弹簧分别与两组抬动杆活动套装,所述两组推动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组推动腔的顶端和两组挡板的顶端紧贴。本技术的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还包括控制把手,所述控制把手的底部区域左端与安装架的固定环的右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还包括风机组件和集气罩,所述风机组件的前端与放置台的后端连接,所述集气罩的前端与挤压框的后端连接,所述集气罩的内部设置有集气腔,所述挤压框的后端外侧壁贯穿设置有多组吹气孔,所述多组吹气孔均与集气腔连通,所述风机组件的输出端与集气腔连通设置有波纹软管。本技术的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还包括防滑环,所述防滑环与转动环固定套装。本技术的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还包括弹簧垫和辅助垫圈,所述辅助垫圈与调节螺纹杆的底部区域套装,所述弹簧垫与调节螺纹杆套装,所述弹簧垫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辅助垫圈的顶端和转动环的底端紧贴。本技术的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还包括防滑把套,还包括防滑把套,所述防滑把套与控制把手的手持端套装。本技术的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所述挤压框的前端下侧贯穿设置有多组排料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工作人员将待打磨的无缝输送带的搭接头部位铺平在放置台的顶部,然后启动电机组件使得电机组件的输出端带动打磨轮转动,然后通过两组限位杆、滑动板以及调节块配合将电机组件的打磨轮调节至待打磨部位的正上方,然后通过转动转动环使得调节螺纹杆在控制杆内转动,然后调节螺纹杆则通过安装架带动电机组件以及打磨轮在防护环和防护杆的限位下下移,当打磨轮与搭接头部位的待打磨位置接触之后,这时打磨轮开始对搭接头部位开始打磨作业,同时通过转动环可以对打磨轮对搭接头部位的打磨力度进行微调,然后调节完毕之后,则可以通过两组限位杆、滑动板和调节块的限位来移动电机组件使得打磨轮对搭接头部位的其他待打磨位置进行打磨,此时打磨轮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内移动,从而通过增设了打磨限位机构来对打磨轮的打磨路径进行限位,因此可以降低使得搭接头部位保持较高打磨均匀度的难度,因而提高了打磨装置的打磨质量,即提高了无缝输送带的无缝对接质量,从而增强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两组限位杆和滑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风机组件和集气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工作台;2、四组支腿;3、放置台;4、电机组件;5、打磨轮;6、四组支持杆;7、两组限位杆;8、滑动板;9、调节块;10、两组卡块;11、安装架;12、转动环;13、调节螺纹杆;14、控制杆;15、防护板;16、防护杆;17、防护环;18、挤压框;19、抬动板;20、两组抬动杆;21、两组推动弹簧;22、两组挡板;23、操控把手;24、控制把手;25、风机组件;26、集气罩;27、多组吹气孔;28、防滑环;29、弹簧垫;30、辅助垫圈;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包括打磨机构、工作台(1)、四组支腿(2)和放置台(3),工作台(1)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2)的顶端连接,放置台(3)的底端与工作台(1)的顶端连接,打磨机构设置有电机组件(4)和打磨轮(5),电机组件(4)的输出端与打磨轮(5)的顶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支持杆(6)、两组限位杆(7)、滑动板(8)、调节块(9)、两组卡块(10)、安装架(11)、转动环(12)、调节螺纹杆(13)、控制杆(14)、防护板(15)、防护杆(16)和防护环(17),所述四组支持杆(6)的底端分别与工作台(1)的顶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左侧两组支持杆的顶端分别与两组限位杆(7)的底端左侧连接,右侧两组支持杆的顶端分别与两组限位杆(7)的底端右侧连接,所述两组限位杆(7)的内端分别设置有两组滑动槽,所述滑动板(8)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两组滑动槽滑动卡装,所述滑动板(8)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卡槽,所述两组卡槽分别与两组卡块(10)滑动卡装,所述调节块(9)的前端上侧贯穿设置有调节滑槽,所述调节滑槽与滑动板(8)的底部区域滑动卡装,所述调节滑槽的内端与两组卡块(10)的外端连接,所述控制杆(14)的顶端与调节块(9)的底端连接,所述控制杆(14)的底端设置有调节螺纹槽,所述调节螺纹槽与调节螺纹杆(13)螺装,所述调节螺纹杆(13)的底端与安装架(11)的顶端轴承连接,所述安装架(11)的底部区域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电机组件(4)的中部固定套装,所述转动环(12)与调节螺纹杆(13)的底部区域固定套装,所述防护板(15)的右端与安装架(11)的左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防护杆(16)的底端与防护板(15)的顶端连接,所述防护环(17)的右端与调节块(9)的左端底部连接,所述防护环(17)与防护杆(16)滑动套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包括打磨机构、工作台(1)、四组支腿(2)和放置台(3),工作台(1)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2)的顶端连接,放置台(3)的底端与工作台(1)的顶端连接,打磨机构设置有电机组件(4)和打磨轮(5),电机组件(4)的输出端与打磨轮(5)的顶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支持杆(6)、两组限位杆(7)、滑动板(8)、调节块(9)、两组卡块(10)、安装架(11)、转动环(12)、调节螺纹杆(13)、控制杆(14)、防护板(15)、防护杆(16)和防护环(17),所述四组支持杆(6)的底端分别与工作台(1)的顶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左侧两组支持杆的顶端分别与两组限位杆(7)的底端左侧连接,右侧两组支持杆的顶端分别与两组限位杆(7)的底端右侧连接,所述两组限位杆(7)的内端分别设置有两组滑动槽,所述滑动板(8)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两组滑动槽滑动卡装,所述滑动板(8)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卡槽,所述两组卡槽分别与两组卡块(10)滑动卡装,所述调节块(9)的前端上侧贯穿设置有调节滑槽,所述调节滑槽与滑动板(8)的底部区域滑动卡装,所述调节滑槽的内端与两组卡块(10)的外端连接,所述控制杆(14)的顶端与调节块(9)的底端连接,所述控制杆(14)的底端设置有调节螺纹槽,所述调节螺纹槽与调节螺纹杆(13)螺装,所述调节螺纹杆(13)的底端与安装架(11)的顶端轴承连接,所述安装架(11)的底部区域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电机组件(4)的中部固定套装,所述转动环(12)与调节螺纹杆(13)的底部区域固定套装,所述防护板(15)的右端与安装架(11)的左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防护杆(16)的底端与防护板(15)的顶端连接,所述防护环(17)的右端与调节块(9)的左端底部连接,所述防护环(17)与防护杆(16)滑动套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输送带接头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框(18)、抬动板(19)、两组抬动杆(20)、两组推动弹簧(21)、两组挡板(22)和操控把手(23),所述挤压框(18)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的右端分别与抬动板(19)的左端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操控把手(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锋,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艾斯特工业毡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