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陀螺空间应用时的一种抗辐照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光纤陀螺(FOG)在空间应用,受到空间辐射的影响会导致其性能下降。目前采用的干涉型光纤陀螺内的长约几百米到几公里的保偏光纤环(PM FiberCoil),以及光纤陀螺内所有光电器件的光纤尾纤,受辐射影响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光纤在辐照环境下损耗增加,原因是在高能辐射作用下,光纤芯石英玻璃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变色、变硬、变脆、分解、破坏等),产生各种缺陷(点缺陷、位错、色心),从而使光纤的光传输性能恶化。最主要的表现为形成“色心”。这是因为,石英玻璃中含有杂质离子Cl、OH和着色离子,产生杂质吸收损耗,特别是Fe、Cr、Mn、Cu、Co、Ni、Pb等着色离子,在较高剂量辐射条件下,光纤中部分自由电子会被这些着色离子捕获,从而在光纤中形成“色心”,即新的吸收带,使光纤损耗增加。目前光纤陀螺的抗辐照加固措施通常为被动防护,通过光纤陀螺外壳的重金属屏蔽来提高其抗辐照性能,这样做会导致光纤陀螺的重量增加。空间环境中卫星、航天飞行器及各种载荷等,对重量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太多的重量增加是不允许的。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利用光褪色实现光纤陀螺抗辐照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光纤陀螺的光路中注入强激光,采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进行间断性、短时间光褪色处理,即可实现光纤陀螺的抗辐照主动加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文,张玉艳,伊小素,杨远洪,刘德文,韩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