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91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源装置,包含基板、发光单元、围墙、透光件、盖板、及一侦测单元。基板包含板体、及分别设置于板体相反两侧且彼此电性耦接的上电极层与下电极层。发光单元安装于所述上电极层。围墙设置于基板上、并围绕于发光单元的外侧。透光件设置于围墙上并覆盖发光单元。盖板设置于透光件上并固定于围墙;盖板形成有穿孔,发光单元的位置对应于穿孔。侦测单元包含有侦测回路及两条传输线路;所述侦测回路形成于所述透光件与所述盖板的至少其中之一,两条所述传输线路形成于所述围墙,并且所述侦测回路通过两条所述传输线路而电性耦接于所述上电极层。据此,所述光源装置通过采用不同于TO‑CAN封装的构造,以符合现今各式不同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新型态封装结构的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光源装置多采用TO-CAN(TransistorOutline-CAN晶体管外形罐)封装,于近年来并未有大幅的结构改良,因而逐渐难以符合各式不同要求。于是,本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光源装置所可能产生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光源装置,包括:一基板,包含有一板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相反两侧的一上电极层与一下电极层,并且所述上电极层与所述下电极层彼此电性耦接;一发光单元,安装于所述上电极层;一围墙,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围绕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外侧;一透光件,设置于所述围墙上,并且所述透光件覆盖所述发光单元;一盖板,设置于所述透光件上并固定于所述围墙;其中,所述盖板形成有一穿孔,并且所述发光单元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穿孔;以及一侦测单元,包含有一侦测回路及两条传输线路;所述侦测回路形成于所述透光件与所述盖板的至少其中之一,两条所述传输线路形成于所述围墙,并且所述侦测回路通过两条所述传输线路而电性耦接于所述上电极层。优选地,所述围墙于其外表面凹设形成有分离设置的两个线路槽,两条所述传输线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线路槽内,并且每条所述传输线路未突伸出相对应的所述线路槽。优选地,所述光源装置包含有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两个线路槽内的两个保护层,并且两条所述传输线路分别埋置于两个所述保护层内。优选地,所述上电极层包含有一接地垫及一信号垫,所述围墙的顶缘形成有两个缺槽,两个所述线路槽分别自两个所述缺槽朝向所述接地垫及所述信号垫延伸而形成,所述盖板形成有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缺槽的两个凸块,两条所述传输线路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缺槽而连接于所述侦测回路,并且两条所述传输线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信号垫与所述接地垫。优选地,所述上电极层包含有一接地垫,所述光源装置包含有固定于所述围墙内缘并连接于所述接地垫的一金属罩体,并且所述金属罩体围绕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外侧。优选地,所述上电极层包含有一信号垫,并且所述金属罩体包含有连接于所述接地垫的一折弯脚,两条所述传输线路的其中一条所述传输线路连接于所述信号垫,而其中另一条所述传输线路通过所述折弯脚而电性耦接于所述接地垫。优选地,所述围墙的顶缘形成有两个缺槽,所述盖板形成有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缺槽的两个凸块,并且两条所述传输线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缺槽而连接于所述侦测回路。优选地,所述侦测回路进一步限定形成于面向所述透光件的所述盖板的表面,并且所述侦测回路自两个所述凸块的其中一个所述凸块延伸绕过所述穿孔而至其中另一个所述凸块所形成。优选地,所述光源装置包含有一垫高块,并且所述垫高块包含有一绝缘本体、及分别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相反两侧且彼此电性耦接的一顶电极层与一底电极层;其中,所述顶电极层连接于所述下电极层,并且所述顶电极层的轮廓切齐于所述下电极层的轮廓。优选地,所述光源装置包含一驱动芯片,所述基板包含有埋置于所述板体内的一内线路单元,所述驱动芯片埋置于所述板体内,并且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所述内线路单元而电性耦接于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下电极层。优选地,所述光源装置包含一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安装于所述上电极层,并且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所述上电极层电性耦接于所述发光单元。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光源装置,其采用不同于TO-CAN封装的构造,以符合现今各式不同要求。进一步地说,光源装置通过在所述透光件上装设盖板,以通过所述盖板有效地达到保护透光件的效果。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光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沿剖线IV-IV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另一形态的剖视示意图(垫高块未绘示)。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光源装置将侦测回路形成于透光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光源装置将侦测回路形成于透光件且未包含盖板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垫高块的另一形态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光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分解示意图。图11为图9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光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图12沿剖线XIII-XIII的剖视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光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光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6为图15沿剖线XVI-XVI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光源装置”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光源装置100,包含有一基板1、安装于所述基板1的一电子组件2、设置于所述基板1上的一围墙3、固定于所述围墙3内缘且电性耦接于所述基板1的一金属罩体4、设置于所述围墙3上的一透光件5、设置于所述透光件5上并固定于围墙3的一盖板6、电性耦接于所述基板1的一侦测单元7、及供所述基板1设置的一垫高块8。需先说明的是,所述光源装置100于本实施例中虽是以包含有上述组件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于本专利技术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装置100也可以依据设计需求而省略部分组件(如:所述金属罩体4、垫高块8、盖板6、或其他组件)。以下将分别说明本实施例光源装置100的各个组件构造及其连接关系。所述基板1包含有一板体11(如:陶瓷板体或塑料板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11相反两侧的一上电极层12与一下电极层13、及埋置于所述板体11内并且连接所述上电极层12与下电极层13的一内线路单元14(如:图5)。也就是说,所述上电极层12与所述下电极层13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所述内线路单元14而)彼此电性耦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包括:/n一基板,包含有一板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相反两侧的一上电极层与一下电极层,并且所述上电极层与所述下电极层彼此电性耦接;/n一发光单元,安装于所述上电极层;/n一围墙,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围绕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外侧;/n一透光件,设置于所述围墙上,并且所述透光件覆盖所述发光单元;/n一盖板,设置于所述透光件上并固定于所述围墙;其中,所述盖板形成有一穿孔,并且所述发光单元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穿孔;以及/n一侦测单元,包含有一侦测回路及两条传输线路;所述侦测回路形成于所述透光件与所述盖板的至少其中之一,两条所述传输线路形成于所述围墙,并且所述侦测回路通过两条所述传输线路而电性耦接于所述上电极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01 US 62/799,787;20190503 US 62/842,987;2019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包括:
一基板,包含有一板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相反两侧的一上电极层与一下电极层,并且所述上电极层与所述下电极层彼此电性耦接;
一发光单元,安装于所述上电极层;
一围墙,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围绕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外侧;
一透光件,设置于所述围墙上,并且所述透光件覆盖所述发光单元;
一盖板,设置于所述透光件上并固定于所述围墙;其中,所述盖板形成有一穿孔,并且所述发光单元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穿孔;以及
一侦测单元,包含有一侦测回路及两条传输线路;所述侦测回路形成于所述透光件与所述盖板的至少其中之一,两条所述传输线路形成于所述围墙,并且所述侦测回路通过两条所述传输线路而电性耦接于所述上电极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于其外表面凹设形成有分离设置的两个线路槽,两条所述传输线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线路槽内,并且每条所述传输线路未突伸出相对应的所述线路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包含有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两个线路槽内的两个保护层,并且两条所述传输线路分别埋置于两个所述保护层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层包含有一接地垫及一信号垫,所述围墙的顶缘形成有两个缺槽,两个所述线路槽分别自两个所述缺槽朝向所述接地垫及所述信号垫延伸而形成,所述盖板形成有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缺槽的两个凸块,两条所述传输线路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缺槽而连接于所述侦测回路,并且两条所述传输线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信号垫与所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心伟杨淑桦苏渝宏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光电常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