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1782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用于地铁正上方既有浅基础建筑物的隔振设计施工,包括设置既有建筑物的托换梁;采用分块开挖的方式施工既有建筑物的第一下承台及第一托换立柱、第二下承台及第二托换立柱;设置隔振支座;拆除第一托换立柱及第二托换立柱。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隔振设计施工方法可为城市地铁隧道正上方的既有建筑物隔振提供完整、可靠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解决中心城区、老城区等区域既有建筑受地铁隧道振动影响的问题,满足日益提高的既有建筑正常使用功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地铁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内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特别对于上海这类超大型国际城市,地铁隧道纵横交错,贯穿连通着各类中心城区、老城区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与此同时地铁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振动也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城市地铁隧道正上方的既有建筑物,其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结构情况较复杂,不仅需要降低环境振动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还要保证原有结构及周边结构的稳定和正常使用,这就对隔振设计施工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进行隔振设计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建筑物基础进行整体托换,为既有建筑物的浅基础隔振设计及相关地下工程创造条件。而在下穿地铁隧道的情况下,传统的锚杆静压桩托换方式,极有可能会触碰到其下方的地铁隧道结构,这就要求在进行基础整体托换过程中,避免对下方的地铁隧道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对于既有的浅基础建筑物来说,基础下方实际的施工空间较小,整体托换过程需要保证既有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实际施工可行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能够实现城市地铁隧道正上方的既有建筑物浅基础隔振,以解决中心城区、老城区等区域既有建筑物受地铁隧道振动影响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用于为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设置隔振支座,所述既有建筑物包含基础承台,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基础承台上方设置托换梁;从每个所述托换梁表面向下挖至指定深度,以形成第一分块区域,并在所述第一分块区域内形成第一下承台及若干第一托换立柱,所述第一下承台覆盖所述第一分块区域底部,所述第一托换立柱位于所述第一下承台上;凿除所述基础承台以形成第二分块区域,所述第二分块区域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分块区域连通,并在所述第二分块区域内形成第二下承台及若干第二托换立柱,所述第二下承台覆盖所述第二分块区域底部,所述第二托换立柱位于所述第二下承台上;将所述第一下承台及所述第二下承台浇筑形成基础底板,并在所述基础底板上形成若干隔振支座,所述隔振支座位于每个所述基础承台原位置处;拆除所述第一托换立柱及所述第二托换立柱。可选的,在所述基础承台上方设置托换梁之前,所述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既有建筑物进行临时处理和加固。可选的,所述第一分块区域及所述第二分块区域开挖的指定深度相等,且所述开挖的指定深度介于2m-2.2m。可选的,所述第一下承台与所述第二下承台的厚度相等,以使形成的所述基础底板的表面齐平。可选的,所述第一下承台与所述第一托换立柱均位于所述第一分块区域在所述开挖的指定深度范围内;所述第二下承台与所述第二托换立柱均位于所述第二分块区域在所述开挖的指定深度范围内。可选的,所述第一托换立柱及所述第二托换立柱均为混凝土立柱。可选的,所述隔振支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托换梁和所述基础底板连接。可选的,所述隔振支座包括弹簧隔振器。可选的,采用无震动直线切割方式或人工凿除的方式拆除所述第一托换立柱及所述第二托换立柱。可选的,所述既有建筑物的原基础为下穿地铁隧道的浅基础。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第一托换立柱及第二托换立柱作为临时支撑,实现既有建筑物原基础的整体托换,可以有效避免传统锚杆静压桩托换方式对下方地铁隧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充分利用天然地基承载力,较传统托换方式更加经济合理;进一步,采用分块开挖的方式,施工第一托换立柱及第二托换立柱,以解决既有建筑物浅基础下方施工空间小的问题;在对地铁隧道正上方的既有建筑物浅基础采用整体托换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隔振支座,实现地铁隧道附近天然地基浅基础隔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既有建筑物进行临时处理和加固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置既有建筑物浅基础的托换梁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块开挖第一分块区域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施工第一托换立柱及第一下承台示意图;图4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施工第二托换立柱及基础底板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置隔振支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拆除第一托换立柱及第二托换立柱示意图;图中:1-既有建筑物;2-基础承台;3-加固组件;4-托换梁;5a-第一分块区域;5b-第二分块区域;6a-第一下承台;6b-第二下承台;7a-第一托换立柱;7b-第二托换立柱;8-基础底板;9-隔振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应用于城市地铁隧道正上方的既有建筑物浅基础的隔振设计施工,从而实现地铁隧道正上方的既有建筑物浅基础隔振,解决既有建筑物受地铁隧道振动不利影响的问题。为了实现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浅基础隔振的目的,需要在既有建筑物原基础下增设隔振支座;为了确保既有建筑物结构的稳定和安全使用,以及既有建筑物原基础的安全承重,必须对既有建筑物的原基础进行整体托换,使既有建筑物的原基础逐步退出工作,上部结构的荷载逐步转换到新增的隔振支座上,因此既有建筑物基础的整体托换是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浅基础隔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用于为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1设置隔振支座9,所述既有建筑物1包含基础承台2,包括如下步骤:S1:在所述基础承台2上方设置托换梁4;S2:从每个所述托换梁4表面向下挖至指定深度,以形成第一分块区域5a,并在所述第一分块区域5a内形成第一下承台6a及若干第一托换立柱7a,所述第一下承台6a覆盖所述第一分块区域5a底部,所述第一托换立柱7a位于所述第一下承台6a上;S3:凿除所述基础承台2以形成第二分块区域5b,所述第二分块区域5b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分块区域5a连通,并在所述第二分块区域5b内形成第二下承台6b及若干第二托换立柱7b,所述第二下承台6b覆盖所述第二分块区域5b底部,所述第二托换立柱7b位于所述第二下承台6b上;S4:将所述第一下承台6a及所述第二下承台6b浇筑形成基础底板8,并在所述基础底板8上形成若干隔振支座9,所述隔振支座9位于每个所述托换梁4下方;S5:拆除所述第一托换立柱7a及所述第二托换立柱7b。根据大量既有建筑物基础隔振的工程经验,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是在对既有建筑物进行临时处理和加固基础上,设置用于既有建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为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设置隔振支座,所述既有建筑物包含基础承台,包括如下步骤:/n在所述基础承台上方设置托换梁;/n从每个所述托换梁表面向下挖至指定深度,以形成第一分块区域,并在所述第一分块区域内形成第一下承台及若干第一托换立柱,所述第一下承台覆盖所述第一分块区域底部,所述第一托换立柱位于所述第一下承台上;/n凿除所述基础承台以形成第二分块区域,所述第二分块区域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分块区域连通,并在所述第二分块区域内形成第二下承台及若干第二托换立柱,所述第二下承台覆盖所述第二分块区域底部,所述第二托换立柱位于所述第二下承台上;/n将所述第一下承台及所述第二下承台浇筑形成基础底板,并在所述基础底板上形成若干隔振支座,所述隔振支座位于每个所述基础承台原位置处;/n拆除所述第一托换立柱及所述第二托换立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为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设置隔振支座,所述既有建筑物包含基础承台,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基础承台上方设置托换梁;
从每个所述托换梁表面向下挖至指定深度,以形成第一分块区域,并在所述第一分块区域内形成第一下承台及若干第一托换立柱,所述第一下承台覆盖所述第一分块区域底部,所述第一托换立柱位于所述第一下承台上;
凿除所述基础承台以形成第二分块区域,所述第二分块区域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分块区域连通,并在所述第二分块区域内形成第二下承台及若干第二托换立柱,所述第二下承台覆盖所述第二分块区域底部,所述第二托换立柱位于所述第二下承台上;
将所述第一下承台及所述第二下承台浇筑形成基础底板,并在所述基础底板上形成若干隔振支座,所述隔振支座位于每个所述基础承台原位置处;
拆除所述第一托换立柱及所述第二托换立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承台上方设置托换梁之前,所述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既有建筑物进行临时处理和加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正上方既有建筑物隔振设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块区域及所述第二分块区域开挖的指定深度相等,且所述开挖的指定深度介于2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建勇童园梦章柏林彭勇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