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钢
,特别涉及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超低碳钢在RH真空精炼过程中,需要钢液中的氧去脱碳,因此,出钢过程中钢液不脱氧,钢液中的氧含量通常在300~800ppm。同时炉渣的氧化性较高,FeO含量在8~15%,在脱碳完成后钢液进行Al脱氧后,炉渣中的氧会持续向钢液传递,影响钢液的洁净度。为了减少炉渣中的氧向钢液的传递,开发了传统的转炉炉后渣改质工艺,在出钢过程或出钢后向渣面加入缓释脱氧剂,减低炉渣氧化性。但在RH脱碳过程中,由于钢液的氧势高于炉渣的氧势,钢液在循环流动,造成钢液向炉渣传氧,炉渣氧化性又升高,脱氧后炉渣又会向钢液传氧。虽然一些企业在RH结束后向渣面再次加缓释脱氧剂,进行二次渣改质,但由于此时渣面温度低,二次加入的缓释脱氧剂化渣效果不好,渣面存在大量未熔化的缓释脱氧剂,造成炉渣成分不均,二次改质效果不佳。本申请人之前的专利CN107858474B涉及一种超低碳钢炉渣氧化性及吸附性的控制方法,包括:转炉冶炼时采用挡渣出钢,控制出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测定转炉钢液的终点氧含量;/n将所述转炉钢液出钢,获得出钢钢液,在所述出钢过程中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向所述转炉钢液中加入2~4kg/吨钢的小粒白灰;/n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向所述出钢钢液的渣面加入1.5~2.5kg/吨钢的第一缓释脱氧剂,获得含第一改质渣的钢液;/n将所述含第一改质渣的钢液进行脱碳处理,获得脱碳钢液;/n测定所述脱碳钢液的氧含量,根据所述脱碳钢液的氧含量向所述脱碳钢液的渣面加入0.5~1.3kg/吨钢的第二缓释脱氧剂,后钢包加盖,获得改质超低碳钢精炼炉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测定转炉钢液的终点氧含量;
将所述转炉钢液出钢,获得出钢钢液,在所述出钢过程中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向所述转炉钢液中加入2~4kg/吨钢的小粒白灰;
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向所述出钢钢液的渣面加入1.5~2.5kg/吨钢的第一缓释脱氧剂,获得含第一改质渣的钢液;
将所述含第一改质渣的钢液进行脱碳处理,获得脱碳钢液;
测定所述脱碳钢液的氧含量,根据所述脱碳钢液的氧含量向所述脱碳钢液的渣面加入0.5~1.3kg/吨钢的第二缓释脱氧剂,后钢包加盖,获得改质超低碳钢精炼炉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释脱氧剂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为55%~65%;所述第二缓释脱氧剂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为40%~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钢过程中,出钢量在1/5~1/3时,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吨钢加入2~4kg/吨钢的小粒白灰;所述小粒白灰的粒径小于5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向所述出钢钢液的渣面加入1.5~2.5kg/吨钢的第一缓释脱氧剂,包括:
当所述终点氧含量≤400ppm时,所述小粒白灰加入量为2.0~2.5kg/吨钢;
当所述终点氧含量400~550ppm时,所述小粒白灰加入量为2.5~3.0kg/吨钢;
当所述终点氧含量550~700ppm时,所述小粒白灰加入量为3.0~3.5kg/吨钢;
当所述终点氧含量≥700ppm时,所述小粒白灰加入量为3.5~4.0kg/吨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向所述出钢钢液的渣面加入1.5~2.5kg/吨钢的第一缓释脱氧剂,包括:
当所述终点氧含量≤400ppm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俊,陈斌,龚坚,黄福祥,李海波,高攀,刘道正,陈建光,赵彦伟,刘国梁,朱克然,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